注册
2014年09月16日 16:06

    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麦卡

    虽然4年一度的亚运会有4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但它更像是中日韩的三国演义。上届广州亚运会,这三家囊括了所有477枚金牌中的323枚。

    在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之后,中日韩已经把持着金牌榜前三的位置长达40年。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之后,中国在金牌榜上的领头羊身份就再未旁落。1986年汉城亚运会,中国以一金优势战胜东道主韩国,而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始,中国在金牌榜上始终遥遥领先于日韩——两个东亚邻居金牌数相加,甚至只有一次能超过中国。

    对亚洲来说,亚运会是陪东亚三强玩。对日韩来说,亚运会则是陪中国玩。

    中国第一,韩国第二,日本第三,虽然金牌榜首的前三归属几无悬念,但基于三者的地缘、社会和历史等诸多因素,它们彼此之间的比赛仍然不会缺少话题。

    中国观众对韩国体育的反感是全方位的,毫无死角。一方面,两国形成直接竞争的项目非常多,无论是羽毛球、乒乓还是三大球,亦或是非亚运项目的冰雪赛事,两国均有着漫长的交战史。另一方面,韩国人的国民性,令他们拥有极强的胜负意识和得失心,在两国运动员交手时,不乏盘外招和小动作,比较招人恨。再者,韩国体育和中国体育同为举国体制主导,这使得两者有很多方面可作横向比较,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中韩体育之间的对立。

    孙杨和朴泰桓在本届亚运会之前的口水战,是中韩体育关系的最新写照。无论是运动员本人还是两国媒体,都在有意识地营造两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孙和朴二人在共同出现的场合相当和气,但回到本国媒体面前,往往就会有意无意地对对方表现出明显的轻视或敌意,孙杨在中国的电视广告上用中文向朴隔空喊话,朴在韩国媒体面前谈起孙杨时,往往也会换上另一副口吻。中韩体育之间的对立,已经变成了彼此之间的一种心理需求,这种对立也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它在强化对立感的同时,也会增加竞争的质量,形成事实上的相互促进。

    相比中韩之间的过节,日本与两者的关系要简单得多,也复杂得多。说简单得多,一方面是因为职业体育高度发达,日本在对待锦标体育的态度,比韩国来得淡泊,甚至较仅仅将亚运视作奥运练兵的中国来得还要轻松。另一方面,日本虽然在金牌榜上难望中国项背,连韩国都难以超越,但它们拥有足可自傲的领域——三大球。上届亚运会,日本拿了最有分量的男足冠军,还问鼎了男排和女足,男女篮也都进了半决赛。

    同样是三大球项目,中国队在那一届虽然也收获三金,但无论男篮、女篮还是女排,都赢得相当艰险,而且彼时夺冠所依赖的老将如苗立杰和王治郅如今都已离开。如今的中国三大球普遍面临青黄不接、甚至有可能终结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以来每届比赛三大球至少两球的历史,以至于体育总局喊出了“誓死一搏”的口号。

    日本在三大球方面的整体优势和职业体育的高度发达,令其在和中韩进行差异化竞争时有足够的底气。日本和中韩之间的恩怨,之所以复杂,盖因它更多是超出了体育的范畴,而是将体育视作政治与历史的延伸。但由于日本体育的发展路径与中韩的差异日渐明显,它们的竞争看上去并不在一个层次上,而历史政治也开始与体育剥离,这也使得近年来比赛的火药味和话题性减弱。当年小山智丽在广岛亚运会上击败邓亚萍这样的爆炸性事件,很难再在两国队员对垒时再现。

    竞争或是恩怨,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双方的实力和目标大致相同,至少得在同一个层次。从这个角度而言,在亚洲,也许只有在很多方面互为镜像的中韩才是真正的对手,如今的日本则更像是这场“三国演义”中的局外人。

    (凤凰体育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一扫了解更多
凤凰体育微信

凤凰体育微信

凤凰体育微博

凤凰体育微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聚焦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