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5年05月26日 08:54

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麦卡

新闻背景:香港导演陈可辛将在今年秋天拍摄一部关于中国网球女运动员李娜的人物传记片,该片预算将在人民币一亿元左右。

李娜电影宣传海报

李娜传记片虽然还没开拍,但已经创造了两项历史。此前既没有一个中国的巨星级运动员的经历被拍成过故事片,也没有一线的主流商业片导演青睐过这一题材。

在好莱坞,体育题材电影乃至体育人物传记片,早已是一大分支,80多年来获得了120多项提名,并20多次折桂。最近几年更是连续成为奥斯卡的主角。体育题材电影之所以受到好莱坞的青睐,是因为它天然具备的几大优势:它往往脱胎于真实的人物和故事,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和励志功能;它充满竞争,以弱胜强的“下狗”逆袭,总是格外打动人心;它不需要太大的制作经费,天生就具有令人血脉贲张的“大场面”。

很多好莱坞大导演从小都是体育迷,拍摄体育电影对于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圆梦。

中国导演很少有懂体育、爱体育的,而体制内的运动虽然不乏好题材,但往往受制于中国体育官味十足的语境和运动员相对单一封闭的成长经历,体育的魅力也很难在大银幕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陈可辛也不懂体育,但他懂人性。在无数北上的香港导演中,他是最接内地地气的一个。从讲述新东方发展史的《中国合伙人》到以打拐为主题的《亲爱的》,虽然题材不同,但都触及了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和丰富人性。事实上,陈可辛对内地题材的亲近早在20年前那部《甜蜜蜜》就已经开始。一直以来,他对个人在时代洪流裹挟的命运和抗争,一向给予很大的关注,而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地给予他的不仅仅是庞大的电影市场,也是一个电影题材的富矿。

就像陈可辛说的,“李娜和她丈夫的故事是非典型的,事实上李娜身上的许多事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典型的。她能够展现当代中国的另一面。李娜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最终书写了属于传奇。李娜为什么出现在现在的中国,我对她很好奇,也很迷惑,我希望挖掘李娜精神背后以及她给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无论是冲破体制束缚单飞,还是独自在国际赛场打拼的同时承受非议,李娜的经历无疑很对陈可辛的胃口。在已经曝光的概念海报上,一道巨大的黑色球网如同横跨天堑的铁索桥,远端李娜挥拍的身影格外渺小,暗喻着她选择的道路之远之艰。

李娜的个性和经历,陈可辛编排故事和处理冲突的能力,让这次合作令人期待,有理由相信它能够打破中国体育电影传统的窠臼,创造出一部兼具市场与口碑的传记片。

如果说这次合作其中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地方,那也许要算是李娜在剧组中的“顾问”身份。当事人亲自参与传记片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她可以在事实层面提供一手准确的信息和真实素材,帮助导演更好地把握人物,但是,反过来,这样的信息也会给导演的二度创作和价值判断带来束缚。即便李娜是很多冲突的亲历者,经过时间冲刷,或者出于种种考虑,她已经难以或者无意还原当时的情景,陈可辛又不能抛开这个顾问自己演绎,这一定会是个头疼的问题。

拍摄以新东方为原型的《中国合伙人》时,他没有和俞敏洪与新东方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影片的戏剧性,但也让俞敏洪大为不满,发表公开信抱怨“现实中我的个性没那么窝囊,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作自己性生活’的人”。陈可辛一度还担心俞会找自己打官司。而在拍摄《李娜》时,陈可辛不再需要担心吃官司,但相应的代价却是,他必须戴着镣铐跳舞。

“镣铐”不只来自李娜。市场期待与官方期待之间的悬殊差异,陈可辛也难以填平。不少普通观众预想的,几乎是一部《越狱》,是体育局的“坏人”如何百般折磨李娜却又被她逃脱的故事,但官方想要的却是一部《中国梦》,是把李娜的个人成功纳入一个宏大的命题。

此外,还原历史同样掣肘多多。比如外界对于孙晋芳、给李娜“耳光”的体育局官员,都已经极度脸谱化。还原当时的情景与人性容易,但观众能接受吗?孙晋芳经常对李娜“小骂大帮忙”(有点像斯内普对哈利·波特的暗中守护),帮她在更高级别领导面前打马虎眼——这真要拍出来,究竟是给孙晋芳“平反”呢,还是给她挖了一个更大的坑呢?

叫《李娜》而不是《中国XXX》,就决定了陈可辛无法天马行空,而要走一条钢丝索。真实性与二度创作的平衡、官方与民间期待的鸿沟,和“顾问”李娜的合作与博弈,这次拍摄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特别中国”的过程。

拍完这部电影,陈可辛就不需要再从拍摄对象那儿“读懂中国”了,他自己就可以是一本教科书。

(凤凰体育特约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趣有料有劲,分享更多体育快感。

微信号:fenghuangwangtiyu 

复制微信号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订阅。

扫一扫了解更多
凤凰体育微信

凤凰体育微信

凤凰体育微博

凤凰体育微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聚焦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