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苏炳添:9秒99以及中国速度的可能性


来源:凤凰体育

年满26岁这天,苏炳添先生度过了出生以来阵仗最大的一个生日。两个月前——2015年8月29日,他和队友一起摘得北京世锦赛4×100米接力银牌。

苏炳添

本文来自《人物》杂志

年满26岁这天,苏炳添先生度过了出生以来阵仗最大的一个生日。两个月前——2015年8月29日,他和队友一起摘得北京世锦赛4×100米接力银牌,创造了亚洲运动员在田径集体项目上获得的世界最好名次。当晚,可容纳8万人的鸟巢国家体育场座无虚席,苏炳添和他的3个队友身披国旗绕场一周,再回到起点时,整整齐齐的生日歌突然从观众席当中响了起来。

赛前,苏炳添曾幻想过这样的场景。7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也是在鸟巢,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百米夺冠之后获得了全场观众为他唱生日歌的惊喜,在得知自己的生日与8月29日的接力决赛是同一天时,苏炳添曾小心翼翼地想,如果能进决赛,会不会也有这么多人给我唱生日歌?他有点期待,又有点不敢期待。

自刘翔之后,中国田径的竞技水平虽整体呈上升之势,但在观赏性最高,也最受国际关注的速度项目上却一直没能再出现突破性的成绩。2015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是中国第一次举办这种规格的田径大赛,中国代表团的参赛项目和人数为历史之最,田管中心在赛前的新闻通气会上表明了雄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田径只获得了两枚铜牌,希望这次能弥补不足,在鸟巢听到国歌奏响,看到更多次国旗升起,有更多运动员跻身前八。

苏炳添是短跑项目的种子选手。今年5月31日,他曾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跑出9秒99的成绩,这是黄种人第一次打破10秒大关。在此之前,象征国际第一梯队的10秒内的百米水准对黄种人来说是一道天堑。

这届世锦赛,苏炳添能不能再次跑进10秒?进入百米决赛?能否在鸟巢创造历史?所有人都在期待。

百米半决赛,苏炳添一站上跑道就被现场观众热烈的声浪包围了。「苏-炳-添。」刘翔在央视的直播里一字一顿,拖长了声音,「这个时候在他的眼前就只有终点线。」这位中国田径的里程碑人物担任这场比赛的嘉宾评论员。所有人都在等。枪响。苏炳添冲了出去。起跑很顺利,他甚至略微领先博尔特。苏炳添和博尔特被分在相邻赛道,这是苏炳添赛前最不希望出现的排位,因为博尔特会打乱他的节奏,「我觉得只能紧跟着他,否则就会着急的。」

长久以来,百米赛跑几乎是黑人运动员的天下,基因给予他们强大的先天优势。刚开始参加国际比赛时,黑人短跑运动员的外形让身高仅1米72的苏炳添犯怵,「就是人家这么高,这么壮,肯定跑得快了。」

牙买加人尤塞恩·博尔特正是个中天才。他是地球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用不到9秒60的时间跑完100米的人。1970年代,美国的生物机械学博士吉迪恩·阿里尔曾从人体机械的角度论证,9秒60或许是人类百米速度的极限,超过这个速度,将导致骨头断裂,关节软组织脱落。天才的出现颠覆了科学家的研究,2009年的世锦赛,博尔特在百米决赛跑出「不可思议」的9秒58,将人类对自身速度极限的追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此后至今,博尔特统治了百米项目。

全世界的百米运动员都在努力追赶博尔特。然而,这一次世锦赛百米半决赛,博尔特在起跑环节出现了失误。出发没多久,苏炳添突然觉得自己跑到了博尔特前面,他毫无干扰地进入途中跑,达到最高速度。「苏炳添带乱了博尔特!」解说员大声喊,直到七八十米,博尔特才追了回来。苏炳添紧紧咬住,和其他三位选手几乎同时冲线。

9秒99,他又一次跑进10秒,半决赛小组第三,顺利地晋级决赛。

如果说在美国尤金第一次跑进10秒存在运气成分,那苏炳添的这次突破给中国田径带来了真正的信心。从1983年到2011年的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历史中,中国的男选手在百米比赛中从未跑进第二轮。有国外媒体曾总结,在过去的很多年,大粗腿、小步高频的「中国式跑姿」成为被世界短跑界嘲笑的对象。

世锦赛百米冲破10秒和4×100米的接力银牌,苏炳添和他的队友们让世界见识了中国速度的可能性。一位美国记者在赛后评论,「以强大的经济做支撑,中国短跑运动同样可以拥有春天了。」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跑不过黑人选手,是因为我们信心不够,每到大赛,输竟成了『正常』结果。」赛后的发布会上,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说,「整整等了几代人,我们才迎来了苏炳添的爆发。他的突破有一个特别大的意义,这将打破长期以来我们被禁锢的思想,要继续挖掘队员的潜力。」

2015年的生日,苏炳添过得浩浩荡荡。他总共切了5个蛋糕,冯树勇贡献了其中最大的一个。「这么大,真的有这么大,」苏炳添跟《人物》记者比划着,笑容灿烂,「看起来吓死我!」那天晚上,全队聚在酒店庆祝,说着说着话,苏炳添看到平日不苟言笑的冯指导哭了,「他说他很开心,因为在他的带领下,他还能在任期间可以创造这种成绩,所以很不容易。」

10秒的热望

突破10秒的渴望在苏炳添心中埋了很久,也在中国田径队当中埋了很久。不过在2015年之前,这种渴望一直以一种隐而不宣的方式默默生长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刘翔成功以后,中国短跑的训练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中国的训练传统承袭自苏联,「三从一大」贴满了训练场的墙面: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中长跑一度是中国田径的优势项目,在短跑训练中,往往也采取与长距离项目相似的训练方法,对强度过于重视。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尝试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方式,减少百分之百强度的训练,代之以速度专项和更有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广泛参加国际比赛,以比赛带动训练。刘翔取得的成绩使很多教练,包括管理层受到极大震动,2008年以后,田径管理中心将训练分为中长距离项目、投掷和短跨跳三个部门,按照项目细分研究特点,进行科学的、针对性的训练。

《体坛周报》的田径记者严小琰持续关注采访刘翔和孙海平长达13年,她记得雅典奥运会之后,田管中心开始自上而下推广孙海平的训练理念,刘翔的全国比赛比到哪里,哪里就会临时开设一个教练培训班,由孙海平主讲。「当时我还听过一次,有很多教练会跟他讨教,当时他带过去的这些理念就是说怎么去针对性的训练,而不是下量,下强度。」

以苏炳添所在的100米项目为例,决定100米成绩的因素是步长和步频,由于中国运动员天生身材比较小,在过去的训练中,更多重视频率的加快,后来,通过研究和学习,才把增大奔跑过程中步子的跨度作为训练的重点。

1956年出生的李庆是中国田径教练员当中少有的学院派,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赴德国攻读体育科学研究博士学位,多年从事有关力量训练方面的研究。虽然没有做运动员的经验,但是成功带出了张培萌、胡凯等国内高水平的男子百米选手,张培萌曾长期是国内百米纪录的保持者。根据李庆的研究分析,像苏炳添这样身材比较矮的人,「只要达到他自己一个指数,这个指数就是一个平均步长比身高的指数,这个指数要能够超过1.2以上,他就基本上能够具备很好的步幅水准。他要再具备相当合适、匹配的步频的话,他就能达到世界优秀水平。」李庆告诉《人物》。

百米赛跑是田径比赛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运动员的百米速度是一点一点提高的,每提高0.01秒都是极大的突破。2011年,苏炳添曾在全国锦标赛上跑出10秒16,打破10秒17的全国纪录——这个记录在1998年被创造,已经沉寂13年。苏炳添记得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冲线之后,自己的脑袋是蒙的,「不知道怎么跑下来了,但是还能跑出这么一个成绩。」

苏炳添出生在广东中山一个农村家庭,初中的时候跟同学比赛摸篮板,身材最矮的苏炳添居然摸得最高。一旁的体育老师看见了,把他选进校体育队。第一次百米测试,苏炳添跑出11秒70左右,「不用练了,」他记得教练说,「直接去比赛吧。」

「跑步对我来说可能是上天给予我的天赋。」苏炳添从未怀疑自己的天分,进入专业队之后,他特意问过家人,发现天才或许遗传自母亲。母亲曾在初中练习短跑,在接力队伍里跑第三棒,跟现在的他一样,「我能够寻找到我的天赋用来跑步,我利用这个天赋好好地跑下去,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

18岁,苏炳添进入广东省田径队,师从袁国强教练。袁国强是1970年代的中国飞人,曾经以10秒61的成绩创造了首个电子计时的男子百米全国纪录。他和苏炳添都是身材矮小、爆发力强的选手,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短跑运动员的普遍特征。

2011年,苏炳添在全国锦标赛上跑出10秒16打破国内百米纪录之后,周围的人发现,苏炳添的「气质变了」,不再一味苦练,开始懂得用巧劲,琢磨技术动作。《广州日报》的田径记者许蓓在2009年全运会期间跟苏炳添相识,当时苏炳添刚满20岁,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非常刻苦,「整天就知道傻练的一个小孩。」袁国强的风格是放养式的,制订好每天的训练计划,其他全靠自觉。许蓓从来没见苏炳添偷过懒,该100个就是100个,少一个都不行。

然而,2013年,在国内百米赛场上长期与苏炳添形成两强争锋局面的张培萌在莫斯科世锦赛上跑出10秒整,而苏炳添却在那届比赛中惨败。半决赛时,旁边道次的选手在发令枪响前晃了一下身体,导致他直接「飚了出去」(袁国强形容),抢跑,被罚出场,没有任何成绩。

「如果是能改变某一件事的话,我就想改变2013年在莫斯科抢跑的那一次。」苏炳添告诉《人物》记者,这件事长久地挫伤了他的自信心,导致他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影响。然而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苏炳添的失落和沮丧。观众和媒体都在为张培萌的10秒欢呼,中国人对百米破10的期望在那一刻被推至顶峰。「他肯定情绪不是很好。」袁国强告诉《人物》,「一个这么好,一个这么差。」

其后的一年里,媒体时不时地问苏炳添和袁国强:什么时候能跑进10秒?师徒的回应走保守路线,不好说,慢慢来,看训练情况,看状态。

事实上,此时的苏炳添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他反复看以前的比赛录像,觉得无论状态再怎么好也只能把速度维持在十秒零几的水平。什么时候能跑进10秒?没有人比他更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2014年仁川亚运会之后,苏炳添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联系美国的教练,从转换起跑发力脚开始,完全改变自己的技术动作和奔跑节奏。这意味着要改变接近10年的肌肉记忆,如果失败,苏炳添判断自己的成绩可能会退回到10秒30外,相当于永远失去赛场竞争力。

「破釜沉舟了。」他回忆当时的心情,「那时候觉得要么进步,要么退步,不可能说维持现状,反正都到这个阶段了,对吧,也没多少年再去拼了。」

第一人

2014年的冬天,美国佛罗里达日晒强烈的海岸线边,苏炳添经历了职业生涯最难熬的时期。从前那套技术动作仿佛长在了身上,新动作做不出来,他觉得自己连怎么跑步都不知道了。有一次,美国教练带了当地一个女运动员跟他一起训练,结果苏炳添连那个姑娘都跑不过。他一整天都没有说话。

苏炳添曾经的模仿对象是牙买加的短跑名将鲍威尔。在博尔特2008年爆发之前,鲍威尔一度是百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苏炳添觉得鲍威尔的动作最好看、最酷。那时候,他其实不太懂,「就是模仿,纯粹的模仿」。直到在美国的冬训,苏炳添才搞明白原理。在美国教练的帮助下,他重新学习起跑、衔接、途中跑、冲刺,通过不断重复的练习缩小向后撩腿的动作,使发力的感觉更向前。「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面就想着起跑起跑,动作怎么做怎么做怎么做,也有可能这样,记忆慢慢慢慢记忆下来。」

训练之外,在地广人稀、缺少亲朋的美国,日子无聊得发腻。苏炳添挺耐得住寂寞,极少出门,大家去奥特莱斯买东西,只有他,什么都没买。训练基地在一汪湖的旁边,四周生长着茂密的树林,苏炳添没事的时候就去树林里跟小动物玩,有一只巨大的野生兔子,到后来都摸清楚了它的窝在哪里。

更多的时候,他反复把2013年世锦赛失败的照片从手机里翻出来看——抢跑后,他被志愿者领出场外,一个丧魂落魄的身影。

胆量、勤奋、坚韧和科学的训练帮助苏炳添熬过了寒冬,他对短跑的理解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以前就知道一听到枪声,就玩命地冲到底就OK了,但是后面练着练着就觉得技术还是挺关键的,有一定的技术或者节奏,才会帮助达到另外一个更好的场景。」

2014年的春天,苏炳添回到赛场,技术的优势渐渐凸显出来。苏炳添以前有个尽人皆知的外号「30米博尔特」,根据技术统计,在前30米,苏炳添的速度可以战胜国际上任何一个百米运动员,但是中后程乏力,总被对手后来居上。

从2015年的第一场比赛起,很多人都发现苏炳添不一样了,不再凭借一口气猛冲,而是在起跑、途中跑和冲刺阶段合理分配体能。「你会突然之间意识到苏炳添能够很轻松地、随时就能跑到10秒10以内,」看过苏炳添自2013年起大部分比赛的记者严小琰说,「十秒零几的这样一个成绩,对他来说已经不难了。」

央视《第5频道》杂志的副主编马佳是苏炳添的好朋友,苏炳添在美国的冬训结束后回国,两人在北京见面。时隔半年,苏炳添让马佳「吓了一跳」。苏炳添强壮了,并且强壮了很多。「他的衣服,就是衬衣完全是被肌肉紧绷着的。我看到的就感觉不是一个中国人、一个黄种人的身材,是类似于一个黑种人的身材。」马佳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从事体能康复专业的丈夫,他看过之后说了一句话:有翅膀才能飞啊。

2015年5月,美国尤金,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天气温暖,微风和畅,看台上坐满观众,一群留学生在用中文喊着加油。苏炳添站上跑道,就是在那个瞬间,「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脑里边闪出来」,他突然觉得这次特别有机会破10秒。袁国强那次没有随行,在电视上看了徒弟的比赛。透过电视屏幕,他看到苏炳添的动作流畅、顺滑,像一个饱满的球。那是北京时间的凌晨,袁国强有些朦胧,「我感觉会有事情发生。」

9秒99,苏炳添成为第一个闯入百米10秒的黄种人。钻石联赛官方的Twitter用「terrific(极其出色的)」来形容他的表现。

赛后,更多的短跑迷则提到「血统」,苏炳添的黑头发、黑眼睛和黄皮肤象征着东亚速度。一夜之间,苏炳添成为亚洲最受瞩目的田径明星,他用成绩证明,在向人类速度极限冲击的道路上,决定先天身体素质的人种限制并非不可突破。

不断地破10秒

北京世锦赛之后,苏炳添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这将他与身后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商业代言蜂拥而至,其中包括运动服装品牌、运动饮料、电脑芯片,甚至还有一家天使投资公司。「要赢在起跑线上!」他们这样阐述自己的初衷。

不出意外,苏炳添已经是继刘翔之后身价最高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他被推举为冉冉升起的新时代偶像。对于将体育与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的人,苏炳添已经证明了国家的发展使中国人同样可以在并不擅长的短跑项目上获得成功。对于新一代的城市青年人,百米赛跑本身就是极具观赏性的激烈表演,这集中放大了苏炳添的魅力,给了他充分的可能性。

跟自信张扬、性格鲜明的刘翔不同,苏炳添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明星。在大部分跟他接触过的记者的印象中,苏炳添以前不大会说话,接受采访回答问题,经常是「嗯」,「不知道」,或者是闷声不响。《广州日报》的体育记者许蓓认真地想了想,发现认识6年,她依旧很难从外表判断苏炳添此刻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她很少跟苏炳添开玩笑,「就觉得那个气场不太符合,他就是那种气场特别正的人,」女记者笑起来,「我觉得他特别适合于去做警察。」

对于一个1989年出生的年轻人来说,苏炳添有些老派,比如,他不喜欢网络游戏,认为玩网游会让队友之间「不够团结」,「因为他们都打游戏,不像以前那些师兄都聚在一起玩,他们(现在)就各打各的游戏。」唯一在玩的是可以全球联网的手机游戏《部落战争》,他和队友们组了个队,专门搜索日本(这是中国短跑在亚洲最强劲的对手)玩家,合起伙来拆人家的城墙。

10月,耐克请他和迈克尔·乔丹共同参加一项活动,同去的朋友告诉《人物》记者,苏炳添看起来也是淡淡的。这个少年时期曾经跟人比赛摸篮板的大男生既没有主动跟NBA明星握手,也没有提出合照。那天早上,他照常来到酒店健身房,自己练了一会儿慢跑。

经历5月在尤金破10以及世锦赛之后,苏炳添的微博粉丝从1万多涨到十几万,他开始时常更新自己的动向。现在接受采访,他可以一直说上两个小时。

同时被训练出的还有人情练达和对商业的敏感,苏炳添现在常常自己和商业活动进行沟通,在对方离开的时候,他会得体地叮嘱,开车小心一些。「以前哪懂得说这些啊。」体育记者许蓓说。

没有改变的是苏炳添作为职业运动员的专业精神。他是那种最让教练放心的运动员,国家队领队邹振先曾经评价,苏炳添「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在广东短跑队,所有人都知道他极其自律。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将是苏炳添迎来的一次大考。在当前的国际百米赛场,最高水平的运动员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9秒60以内,博尔特一人独领风骚;第二梯队,9秒80以内,全世界共有3人;第三梯队,9秒90以内,10人左右;第四梯队,10秒大关以内,人类有史以来共有100人,苏炳添已经跻身其中。

苏炳添的突破证明了科学的观念辅以足够的资金支持,黄种人也可以迈入百米顶尖运动员之列。另一方面,正如一个金字塔,如果塔底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能跑进百米10秒,塔尖才有可能完成更大的突破。「我现在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下一代人做一个铺垫的,包括前辈们做的东西,一步一步的脚印都是为我们用来铺垫。因为有他们以前的努力才达到了十秒一几,十秒零几,才有我们今天能够破10秒这个成绩,我们现在已经打破了10秒。所以对于以后的运动员的话,可能他们就不用走那么多弯路,很快地可以找到破10秒的一个方法。」

苏炳添还记得2005年在中山市体校,刚拿了奥运会冠军的刘翔被中山市体育局邀请过来作报告。他跟很多同学挤在一起,站得远远的,看了刘翔一眼。当时,16岁的苏炳添并不觉得有多么了不起,「那时候对体育的了解还没有这么深,不知道拿奥运会冠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现在呢?」「太厉害了,觉得太难了,能拿奥运会冠军,怎么说呢,好像你一个项目全世界这么多人去比拼,你能拿奥运会冠军的话确实真的很难。你要这样算的话全球差不多100亿人去争一个冠军,这个冠军的价值是怎么样,真的是太棒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6年里约的百米奥运冠军依然会是黑人短跑运动员的天下,对于苏炳添来说,他更渴求自身的突破,以他为代表的这一代田径运动员背负的最大使命是为中国速度的可能性蹚出一条路。

「就算拿不了奥运冠军也无所谓,我可以在其他方面留下一些很好的回忆。达不到最高峰,那就从另外的角度满足自己。」苏炳添说。他希望「30年以内中国的100米能够站在世界上最高的领奖台。」

[责任编辑:蒙长帅]

标签:苏炳添

凤凰体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