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排球疯子”陈艺兵


来源:燕赵都市报

找不来人玩手又痒痒,他干脆看哪有比赛就跟人球队拉关系套近乎,希望能到人家队里去打比赛。这些比赛都是民间组织的,参赛都要交参赛费,“交钱也没事,只要他们让我参加就行,2010年那一年我到过保定、邯郸、唐山,本地的隆化县、平泉县等不少地方参加过比赛。反正他们让我上场我就打,不让上场我就坐那看,什么冷板凳不冷板凳根本不在乎。第一次参赛是到唐山的‘煤一球馆’,参赛费是300,我周五下午坐班车晚上九点到唐山,自己找地方住下,第二天一早直接到体育馆报到,那次让我上场打了七八分钟吧,估计也是人家不好意思一直让我坐冷板

本报驻承德记者 张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承德曾是闻名全省的“排球之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世纪初这个美誉已鲜有人提及,随之而来的十年被“排友”们称为“排球沙漠”。就是在这片沙漠中,一点儿星星之火闪耀起来,慢慢地在承德民间渐成燎原之势。

硬件不达标无缘专业队

第一眼看到陈艺兵的人,没人会把他跟排球这两个字联系起来,一米六九的身高,体重五十一公斤,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杨丽萍的身材却长了颗孙晋芳的心。由于对排球的喜爱乃至痴迷,年近五旬的他依然活跃在排球场上,成为承德业余排球圈中的领军人物。

陈艺兵生于1969年,父亲是承钢中学的体育教师,母亲是工会干部,自幼在父母的熏陶下,哥哥姐姐和他都是多才多艺。

陈艺兵从小就是学校里的文体骨干,中学时还在歌唱比赛中拿过奖,一度曾想在音乐方面发展,后来因变声而放弃。体育方面则对球类情有独钟,除了足球没踢过,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都打得不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国女排的鼎盛时期,全国上下掀起了排球热,陈艺兵也开始玩起了排球,加入了承钢中学校队。“那会儿做梦都想参加专业队,但当时我才一米六五,这离专业队标准差得远呢。”陈艺兵回忆起当年依然难以释怀,“身高不足我就用技术补吧,当不了主攻手我就当二传手,孙晋芳不也才一米七五嘛,万一我以后再蹿两蹿呢。”

为了能进专业队,陈艺兵没少下苦功。“那会儿没人监督我,一放学写完作业就自己在院子里练球。当时听人家说绑沙袋跑楼梯能提高弹跳力,我就每天绑着沙袋跑半个小时的楼梯……我现在还能在排球场上奔跑,多亏了当年的苦练,基本功还是过硬的,我现在弹跳还能达到2.85米。”

但是造化弄人,陈艺兵不但没长过自己的偶像孙晋芳,连一米七都没过去,专业队是无缘啦,可是对排球的喜爱并没有因此减退。

1987年,陈艺兵考上了河北电大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分配到承钢电炉炼钢厂当了一名工会干事,“没想到到了单位,我的排球特长到得到了发挥,1994年承钢举行第一届全运会,其中就有排球比赛,可当时我们厂会打排球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球友,没办法我们找了四个打篮球的,开始给他们集训。只集训了四个月,我们在比赛的时候就拿了个亚军。1997年第二届全运会我们就是冠军啦。”

“说起来,我也算中国女排骨灰级粉丝啦,1994年郎平带队跟古巴队在北京比赛,我连着俩星期坐火车去看球,虽然当时中国队输了,那也看着过瘾!”

“排球有约”没约成“排球疯子”出了名

“我这个人,有点儿跟别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比较执着,而且按部就班的事我就觉得没意思,就连吃饭如果说今天咱们定好了八个人吃啊,就提不起兴趣来,你要临时说咱吃饭去,临时又拽几个人就觉得有意思。还有别人越不看的事情我就越想做成功,连搞对象都是……”

而立之年,陈艺兵结婚了,让那些曾经嫌弃他“二等残废”的姑娘们大跌眼镜的是,他不仅娶了当地邮局的“邮电之花”,而且妻子的身高是一米七三,比他还高了4厘米。谈起当年追求妻子的趣事,陈艺兵还颇为得意。

结婚、生子,加上当时企业环境的改变,单位不再举办大型运动会,陈艺兵短暂的“排球生涯”告一段落。不能上场打,就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看,不管中国队是输是赢,每场不落,这一看就是十年。

2009年,陈艺兵已到不惑之年,一次在北京坐地铁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俩大小伙子背着排球,他就搭讪问人家到哪打球去,聊着聊着他就跟到了体育馆。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一上场他就把这群小伙伴给镇住了,“一看您这基础非常好啊,现在怎么不打啦?”一句话勾起了陈艺兵的排球瘾。

回到承德他就找到当年的球友费鹏:“咱接着玩球啊?”“你能找到人找到场地我就陪你玩。”

上哪找人去啊?问了几个当年的球友,大家一致的说法都是:这岁数啦,玩不动啦,你要是组织起来我们凑凑热闹倒是行。

找不到人,那就上网找,陈艺兵的QQ名字叫“排球有约”,到处跟人约球,约来约去也没约到几个人,但是他通过网上的排球群了解到不少地方的业余排球运动都搞得风生水起,每年还有不少业余排球邀请赛。

找不来人玩手又痒痒,他干脆看哪有比赛就跟人球队拉关系套近乎,希望能到人家队里去打比赛。这些比赛都是民间组织的,参赛都要交参赛费,“交钱也没事,只要他们让我参加就行,2010年那一年我到过保定、邯郸、唐山,本地的隆化县、平泉县等不少地方参加过比赛。反正他们让我上场我就打,不让上场我就坐那看,什么冷板凳不冷板凳根本不在乎。第一次参赛是到唐山的‘煤一球馆’,参赛费是300,我周五下午坐班车晚上九点到唐山,自己找地方住下,第二天一早直接到体育馆报到,那次让我上场打了七八分钟吧,估计也是人家不好意思一直让我坐冷板凳才让我上去打会儿。我这‘排球疯子’就那会儿他们叫出来的。”

生活要平淡 人生要精彩

“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活着就要有点儿追求,生活应该平平淡淡,但是人生要活得精彩点,也就是要有点精神吧!”除了爱好排球,陈艺兵的另一爱好是读书,他最喜欢的作家是王蒙和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但是要把排球坚持打下去,不仅仅需要精神,还需要人和场地,去哪找场地啊?陈艺兵就到处打听、托人,最后通过朋友在承德大学城的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找到了场地,每周六上午借用半天,“虽然是露天场地,对我们来说也是太难得啦。我每周六早上5点起床,做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到那,练到中午就得给人腾地方,就这样从春到冬练了一年。”

有了场地得有人来玩呀,甭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听说人家会打球,陈艺兵就登门拜访,每次人家来,训练完了,陈艺兵就自掏腰包请人家吃饭……渐渐地来玩的人多起来,到2010年年底已经有十多个球友每周跟着他一块练。

有人了,陈艺兵就不想老跟外边蹭比赛了,刚好2011年1月1日唐山有一个“锐特电器杯”邀请赛,可是真要去比赛了,大部分球友就都打了退堂鼓,“玩玩还行,去比赛就免了吧。”

陈艺兵连比赛用的球衣都买好了,可是直到第二天就要出发去比赛了,6个人还没凑够,“当时承德有三个人定了,平泉有两位球友说能去,都晚上8点了还差一个人,最后是北京一位球友(我们连面都没见过,只QQ上联系过)答应直接到唐山跟我们汇合,我们这才凑够人参加比赛。比赛结果可想而知,都没一块训练过,什么配合呀,战术呀,一概没有,连小组赛都没出线。可不管怎么样,我们是穿着写着‘承德’俩字的球衣参加比赛了。”

但是这次比赛也让陈艺兵受了点小刺激,“你们还排球之乡呢,就这水平!”“虽然我的初衷并不是要把球打得如何如何好,就是一个喜欢,一个爱好,可人家这么一说我还真是有点接受不了。”

提起“排球之乡”还得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据《承德体育志》记载,承德自1956年划归河北,至1987年修志时统计,31年中承德市排球共在省内取得了26次冠(其中有十三四年没进行比赛),还有一次全国冠军。向省专业队输送优秀排球运动员27名,另外自恢复高考后,各高校计在承德市招收有排球专长的考生近30名,省体校及承德市中等专业体育学校也招收和培养了排球人才近40名。曾先后被选入国家、省队主力队员有徐杰、邵春之、杨永庆、焉曰阳、陈启安、陆明奇等人。

受了刺激,陈艺兵反而更有动力了,既然玩就得玩出个样子来,虽然是业余的,也不能给“排球之乡”抹黑呀,而要想出成绩没别的办法就是好好坚持训练,为此他五六年都没陪妻子孩子去过避暑山庄了,妻子常常逗他“跟排球过去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陈艺兵和他的“大叔队”获得了曹妃甸邀请赛的第三名,2013年在隆化邀请赛上获得了冠军,还在“环渤海杯”邀请赛上获得了最佳团队精神奖,2014年在“海之星”杯邀请赛获得第三名。“我们能有现在的成绩,还要感谢承德排球前辈邵春之老先生和他的儿子邵陆平,邵陆平子承父业,现在是承德旅游学院的体育教师,他听说我的事后,感到挺惊讶的,就主动联系我,后来在他们父子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室内的训练场地,有了自己的家——— 承德的奥利体校俱乐部,每周六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坚持了四年。”

坚持就是胜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陈艺兵的排球阵营来,从最初的60后,到现在的70、80、90,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连在承德医学院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都慕名加入进来。

12月26日,得到承德市体育局和民政局的批准,承德排球协会将举行成立大会。“最初我只是想把自己的爱好捡起来,没想到会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也是承德广大的排球爱好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有一天我们承德也能举办邀请赛,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排球爱好者加入进来,把我们‘排球之乡’的美名继续传承下去。”陈艺兵对未来充满希望。

标签:排球 球衣 主攻手

凤凰体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