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7年03月18日 09:39:29

凤凰体育评论员:王玉国

半决赛辽宁队VS新疆队第四战,本该是一场激荡壮阔值得封存的经典比赛,却被自私的记录台计时员给生生毁掉了。这就好比,一锅爽口喷香的粥,愣是被一颗令人作呕的老鼠屎给糟蹋了。

关于这场对决的经典属性,在此不做赘述,只略作总结:大比分0比3命悬一线的辽宁队表达出了骇人的自救能力,而新疆队则展现出了过硬的抗压能力。疆辽大战应有的针尖对麦芒,业界坊间期待的火星撞地球,在第四战姗姗来迟。

但如你所知,这迟到的经典被压根不该出现的、吊诡的“计时器疑云”给毁了,准确地说,是被那个自私的计时员给葬送了。这场闹剧背后,皆是输家。

在辽宁队进攻时间还剩4秒,全场比赛还剩6.5秒的时候,刘志轩发底线球,赵继伟接球,本溪主场本该运行的“24秒进攻时间计时器”却明目张胆地停住了。然后,赵继伟投篮不中,皮球砸筐后被拨出,赵继伟远距离空中直接补篮得手,此时“全场比赛时间”只剩0.3秒;然后,新疆队不干了,教练组、球员和工作人员情绪激动地冲上前来,和裁判、技术代表理论,讨个说法:请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之所以说“明目张胆”,是因为通过电视镜头都看得特别清楚,那个鲜红的数字“4”,在赵继伟接球后,至少有两秒钟,定格没动。

这起闹剧的最终结果是,裁判回看录像,新疆队抗议无效,0.3秒绝杀未果,稀里糊涂输球。

至于主裁判宋延平是怎么说服新疆队主教练李秋平的,圈内资深人士给出这样一种解释:数字4虽然没动,但数字6.5其实是正常走动的,计时员只是忘记按动24秒进攻时间计时器,并不影响赵继伟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那一系列动作,包括那记准绝杀。

但马上有人掐着秒表做了手动统计:从赵继伟接球,到补篮准绝杀,一共耗时7秒,而比赛时间却只剩6.5秒。

在赵继伟最后一投超时的假设之上,又有了更大的争辩:计时器延迟启动,影响了最终的结果,为何裁判在回看录像后却无动于衷,没有进行有效补救?

舆论对此也分两派:一派说裁判纵使知道计时器出了问题,也无权把赵继伟投进去的球给吹出来,更不可能把计时器倒回到6.5秒重演一遍,回看录像只是甄别比赛剩余时间;另一派则搬出FIBA规则和NBA案例,给出了相反的结论,坚持认为裁判是有权判赵继伟进球无效的。

站在不同的角度,适用不同的规则,会对这起计时器疑云做出不同的解读。谁对谁错,或许是道繁琐复杂的论辩题,甚至,压根就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当然,在如此微妙和关键的节点,裁判没有盯死计时器,没发现如此明显的计时失误,及时吹停比赛,从而避免争议纠纷,肯定难逃失职之责。

在汹涌澎湃的争议大潮里,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似乎被屏蔽遗忘了:计时器为什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问题?

在当下中国的各个领域,但凡出现重大问题,“临时工”已然成了“背锅侠”的代名词。但CBA赛场上不止一次出现的计时事故,还真就应该怪到“临时工”头上。

在CBA论域里,大家较为容易盯着教练、球员、裁判、技术代表以及篮协,却忽略了记录台上的工作人员。其实,这些人是货真价实的临时工,由各自赛区自己邀请招募,经由简单培训,发身统一服装,挂个牌就能上岗,当然,每场领取300元人民币的报酬。

本人有幸参与了本赛季CBA潍坊赛区(青岛潍坊高新队的六个主场),见证了记录台工作人员从招募到上岗,再到行使职权的全过程。在组建过程中,本人就曾疑惑不已,记录台工作人员由自己赛区选送,岂不是从根源上留下了作弊的隐患?

值得自吹的是,潍坊赛区也有比赛打到了读秒时刻,尤其是青岛队VS广州队,直到最后0.2秒才分出胜负,但记录台工作人员尤其是计时员,没有罔顾工作道德,干出护犊子的丢人事。

这的确是一项细思恐极的制度设计,说得极端些,有些记录台工作人员本身就是主队的铁杆球迷。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球迷身份和必须保持绝对公平公正的记录台工作人员身份,由一个人来担当,本身就是一个讲不通的悖论。

不妨回溯一下,CBA赛场上出现过的计时器纠纷,几乎都是对主队有利,这明显都是人为的事故。倒不是说有人指使教唆,“临时工”情到深处忘乎所以,不小心自动切换到铁粉状态,似乎也挺正常。

或许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场比赛的确挺适合记录台临时工发挥,因为一旦辽宁队输球,本赛季的征程就宣告结束。既然如此,干脆铤而走险,让计时器停一会儿吧。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是总决赛,两队打到了抢七大战的最后一攻,计时员在时间上动了手脚,并直接左右了比赛结果,决定了冠军归属,岂不成了千年冤案、国际篮坛丑闻?

更可怕的是,包括计时员在内的记录台工作人员,人为犯错的成本和代价太低:大不了不当“临时工”了呗。

(凤凰体育独家稿件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扫一扫了解更多
凤凰体育微信

凤凰体育微信

凤凰体育微博

凤凰体育微博

聚焦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