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济南经七路提前半个月通车啦!3种管线同步更新仅花了1个月
齐鲁晚报10月19日讯(记者 王皇)19日,经过经七路的市民发现,经七路(纬十二路至小纬二路)此前正在施工的非机动车道已经通车。记者从济南市市政公用局设施处了解到,该工程涉及供热、供水、污水等多条地下管线更新,在19日实现通车,比原计划的通车时间提前了半个月。此次施工是推广了旅游路习惯的标准化施工,在涉及管线施工时,进行了全饱和施工,极大缩短了工期。
管线施工仅花了1个月
经七路19日提前半月实现通车
19日上午11点左右,骑电动车经过经七路纬十二路至小纬二路的市民邱先生发现,之前还围着的非机动车道已经放开,铺上了崭新的沥青,人行道的花砖也已经更新。“之前施工牌子上写的工期是到11月5日,是在非机动车道上施工。我当时还想要是能按时完工就好了,但没有想到还能提前,而且提前了大半个月。”邱先生对经七路提前放开很开心,还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个状态。
沿线的一家商铺店主对提前放开交通也比较满意。“这一段施工没有设那种很高的围挡,都是一些矮围挡,对我们来说,能减少一些对生意的影响。提前放开对我们做生意的人来说还是很有效果的。”该店主说,刚开工时,她也一度担心40多天的工期不够,毕竟不是简单铺路面,还涉及到地下的施工。
提前完工背后是节假日无休24小时轮岗
工序衔接精确到分钟
济南市市政公用局设施处相关负责人介绍,1个月的施工时间,对需要更新2条长1600多米供热管线、1条供水管线和部分路段污水管线的工程量来说,非常短。“这条路我们推广旅游路西段道路提升施工的经验,进行了标准化施工。涉及单幅地下管线开挖的工程都要按照工期不超过45天来实现。经七路的这次施工涉及到3种管线,只花了30天。”该负责人说。
上述负责人说,该路段集合了济南市黄河路桥的精英子公司项目管理人员,有了这条路的建设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道路改造情况,施工能更好地安排时间,统筹工序。
施工方济南黄河路桥子公司同晟路桥经七路项目经理王新介绍, 此次之所以能快速完工,主要与全饱和施工有关。“全线1600多米,施工人员有300多人,相关设备也有50多台。而且是分段同步施工。”
王新说,施工过程中,边开挖沟槽边做管线,相互压茬进行,中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衔接都精确到分钟,和负责管线施工的人约好几点几分挖好沟槽,就一定要挖出来。”王新说,施工前对地下管线的现场勘测也比较细致,使得对老管线区域的开挖能很顺利。
“不用等沟槽全部挖完后再下管线,挖一段放一段,而且这一头可能是在下供水管线,那一头就下污水管线。管线单位有限的施工人员也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王新说。此外,此次施工还首次用上了自动对回填路面进行压实的平板振动器。“效率比人工拿着机器压实快多了,而且压得更密实。”王新说,这个机器租金更高,主要用在沿线的路口施工区域,减少对路口交通的影响。
供热季前完成改造周边片区今冬不怕冷
经七路、纬十二路、建设路供热环网形成能相互调热
此次经七路施工中的供热管线提升就是为解决岔路街锅炉房拆除后,周边约60万平方米用户的用热需求。“工程要在供热季开始前完工,现在提前完工,让周边住户今年冬天供暖更有保障。”济南热电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工程沿经七路自纬十二路至小纬二路全线敷设2条高温水管线。与此前已经实现了“汽改水”提升的建设路、纬十二路新供热管线相连通形成了环网。“以前就只有单条路上的蒸汽管网,要是不热了就只能等。形成环网之后,沿线任何一处出现不热的情况,其他几处就能及时调热。”
此外,根据济南市市政公用局“龙头法”“圆桌法”的施工要求,经七路改造不仅是提升供热管线,还同步对使用20余年的经七路(小纬二路—纬十二路段)北侧现状供水管网进行替换,满足附近市民的用水需求,保证供水水量、水压、水质。
此外,经七路(小纬六路—纬十二路段)现状污水管网也得到了改造升级,满足了沿线的排污需求。据介绍,按照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办发〔2016〕5号文件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经七路虽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外,但道路施工同样注入海绵元素,人行道施工从底层到表层全部采用透水材料,并扩大树坑使树池滞蓄更多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