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体育播客来到爆发前夜了吗?
体育
体育 > 滚动 > 正文

中文体育播客来到爆发前夜了吗?

2020年,被定义为中文播客元年。

社交应用“即刻”在3月底推出了一款聚合播客内容的应用小宇宙App;上个月,传出消息快手正在内测一款播客App——“皮艇”,目前这款应用已经正式上线。在音频领域深耕多年的喜马拉雅FM也正式推出了播客频道和播客排行榜。

在喜马拉雅播客排行榜中,《观詹 | 詹俊电台》高居第三位,《两杆老烟枪》、《对雷说》等体育播客也都榜上有名。篮球评论员杨毅也已经入驻,开通了《杨侃 | 杨毅电台》。体育领域的大V们纷纷进入了播客领域。

在播客业态最为发达的美国,体育播客早已在资本市场乘风破浪了。如今,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中文体育播客来到爆发前夜了吗?

体育播客的价值逐渐凸显

专栏作家比尔-西蒙斯以写NBA评论著称,并为ESPN这家体育媒体巨头效力了14年。离开ESPN之后,他创办了一家名为The Ringer的网站,最初以NBA、NFL深度报道,以及影评为主。

为ESPN工作时,比尔-西蒙斯就敏锐嗅到了播客内容的价值。不过,ESPN彼时对这一内容业态嗤之以鼻,认为播客偏小众难有作为。创办The Ringer后不久,比尔-西蒙斯开始发力播客内容,并形成了30多档播客的内容矩阵。比尔-西蒙斯自己主理的同名播客是最大的王牌。

今年年初,The Ringer被流媒体音乐巨头Spotify收购。综合美国媒体的报道,这笔交易的金额达到惊人的2亿美元。作为一家音乐巨头,Spotify显然对NBA、NFL等领域的深度报道没有多大的兴趣,The Ringer最吸引Spotify的资产就是三十多档播客(其中体育播客占据主流)。

经过这一交易,体育播客的价值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曾经对播客不屑一顾的ESPN也主动“打了自己的脸”。

中文体育播客仍处荒漠

其实,体育播客这种形态,在中文世界中也已经存在多年。只不过,这些内容最初未必披着“播客”这个舶来品的外衣。

根据“懒熊体育”的统计,蜻蜓FM在2016年推出了一档足球类UGC音频节目《一言姬出》,由知名体育记者姬宇阳主持。再往前追溯,知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一档名为《黄健翔讲足球》的付费音频栏目。在荔枝FM上,《看球者说》和《曼联时间》也都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过去几年,音频平台逐渐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但体育播客却不温不火。即便在国外体育播客蔚然成风之际,这一现状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体育迷并没有收听广播的习惯。中文世界,多年以来各大赛事IP都以免费的形式在电视台进行直播,体育迷没有必要退而求其次听广播。缺少听广播的习惯,使他们对体育播客不会太感冒。

另外,播客的内容也至关重要。如果只是资讯广播,很难得到听众的认可,需要深厚的内容积淀。《曼联时间》的主理人舒玉龙如今是小宇宙App的产品负责人。他在之前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表示,“欧洲足坛有一些大牌记者做的播客,几乎每期都可以请到现役或退役球员以及一些教练进行几个小时的深度访谈。这样的节目非常有竞争力,但这注定只有少数播客才可能做到。”换言之,体育播客内容的门槛颇高。

曙光,即便是微茫的曙光

因为收听习惯,以及制作门槛的问题,体育播客在中文世界无法像短视频内容那样变得铺天盖地。但是,优质的体育播客内容并非没有生存土壤,技术的更迭也为体育播客的爆发带来了曙光,尽管这可能只是微茫的曙光。

如今,优质的体育深度内容尤为稀缺。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迷的空间被碎片化内容充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优质内容没有需求了,只不过是这个时代没有平台愿意提供这样的内容了。换个角度来说,稀缺反而更能凸显价值。

与此同时,内容生产者由机构让渡给了个人创作者。而拥有丰富媒体经验,或者赛事运营相关经验者几乎是唯一能够生产体育播客的个人创作者。好消息是,这个群体非常庞大,体育播客领域并不缺少创作者。

体育播客有市场,而又不乏创作者,那体育播客为何不温不火呢?这里面缺少平台、技术以及资本的助力。

曾几何时,广播这种形态已经濒临死亡了,汽车的普及拯救了广播。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似乎更加没市场了,用户的时间似乎都被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瓜分走了。实则不然,播客并不需要与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争夺用户的有效时段。它成为了用户在非有效时段(例如通勤时段、准备睡眠时段)的首选。而智能音箱等硬件的走俏,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小宇宙App、皮艇App等专门聚合播客内容的平台,从技术层面消除了内容与用户之间的鸿沟。之前,专门提供播客内容的平台仅苹果的Podcast一家,而且不够智能。如今,多款播客类应用的推出能够让用户与播客之间的双向触达更便捷。

音频平台应该是已经意识到播客的价值,开始了在内容方向发力,体育播客因其受众群广阔也成为了重点领域。喜马拉雅引进了詹俊、杨毅、颜强、孙雷等体育大V,集中推出了多档体育播客。这些利好让中文体育播客有了爆发的基础。

变现能力仍然存疑

最困扰播客发展的一定是变现问题。在所有体育自媒体生态中,微信公众号、微博是变现最便捷的平台,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的变现能力也在增强。播客尚未形成良好的变现渠道,体育播客也受困于此。

付费订阅和广告是播客变现最主要的途径。付费订阅在知识类领域被认为行得通,在体育领域却很难走得通。体育迷这个群体消费能力有限,甚至都舍不得掏钱看赛事直播,遑论为一档音频节目花钱了。广告是内容最永恒的变现途径,但硬广很难带来丰厚的收益。何况,音频平台在广告系统的搭建方面也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我猜测,詹俊、杨毅等大V齐聚喜马拉雅,极有可能是因为后者有相关扶持计划(詹俊、张路同时也在喜马拉雅上进行英超音频解说)。根据经验,一旦平台停止了相关扶持,大V们必然作鸟兽散。想要体育大V们与音频平台形成紧密的联系,需要体育播客这一生态走向良性循环。

体育大V们之所以如此看重微信公众号这一新媒体阵地(而非今日头条等资讯平台),并不是看重广点通提供的点击广告分成,而是在意这一平台对于植入广告的吸引力。这一定是体育播客的未来,只有把这条路跑通,体育播客这种形态才能迎来“长治久安”。

这一变现模式已有先例可循。早在2017年,Gimlet就与佳得乐共同出品的品牌播客“The Secret to Victory”,邀请到的嘉宾包括小威、佩顿-曼宁、唐斯等体育明星;2018年,耐克也参与推出了一档名为“Fenom Effect”的体育播客,邀请了篮球明星玛雅-摩尔、冬奥会滑雪冠军Chloe Kim,以及职业滑板、职业冲浪运动员前来做客。

这些大品牌能够青睐体育播客这种载体,令人兴奋。如果在中文世界,体育播客同样能够受到大品牌的垂青,也就不会为变现发愁了。但这尚需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内容创作者、音频平台的共同努力。体育播客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受众、足够大的影响力,这一变现模式才走得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