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邹市明卸下头盔选择去职业拳台尝试另一种人生的时候,与其说是金腰带的召唤和刺激,不如看成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赌博。[详细] [网友留言]

32岁时,他把自己的名声和五十来公斤肉身当成了赌博的筹码

当邹市明卸下头盔选择去职业拳台尝试另一种人生的时候,与其说是金腰带的召唤和刺激,不如看成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赌博。在奥运场上,他是前辈和“海盗拳王”,但在职业拳台上,他什么都不是,倘若失败,他积累起来的名声在这个圈子里可能真就成了笑话,奥运拳击冠军狗屁不是的现状将被他放大。所以,邹市明迈出的这一步,对他本人,并不是在四个回合、六个回合或十二个回合的有限时间里赚一点出场费那么简单。 [详细]

别无他人,中国职业拳击只能由邹市明来出手拯救

中国的职业拳击需要有一个巨星来改变,除此之外,别无他途。目前来说,这个人只能是邹市明也必须是邹市明。就连《华尔街日报》也凑热闹说,这位奥运冠军依靠个人影响力让中国观众重新开始关注职业拳击,而他也将成为打开中国职业市场的契机和突破点。毫无疑问,邹市明对于职业拳击比赛承载的商业价值和文化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对战双方本身。在邹市明这棵大树下,那些吃这碗饭的拳击手们的生活或许会变得好一点,会有多一些关注。 [详细]

  • 名声将压力成倍放大

    巨大的名声带给他了赞助商的一纸四年长约、专业的美国经纪公司的青睐,此外还有无数媒体的追踪报道以及几千万观众翘首期盼。正如法新社报道所说,邹市明的比赛已经远不止一场比赛那么单纯,他所承载的可以说是中国拳击的希望。 [详细]

  • 体力

    体力受限 调整机会不多

    从邹市明的首秀来看,仅仅打了四回合的比赛,邹市明已经出现了体力不支的情况,这还要算上首战职业拳坛给他带来的兴奋度加成。另外,他在技术上和心理上的习惯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去改变,而他的年龄确实不允许他进行过多的调整[详细]

  • 肌肉

    16年肌肉记忆如何抹掉

    从结果来看,邹市明自创的海盗式打法效果不如预期。何况,邹市明首场面对的仅仅是个世界排名402位的菜鸟。这种打法不仅令自己消耗过大,也减低了裁判的印象。要知道,从邹市明16岁正式接触拳击时,就是非职业的,肌肉记忆已经深深的形成。 [详细]

  • 拳击生财

    国情挡道如何生财

    职业拳击的生财之道,电视转播收入是很大一笔。在美国,收看一整晚的拳击比赛,每个家庭大约要付70美金的费用,但在中国,习惯了看免费电视的观众们并不见得会买账。邹市明职业生涯首战电视信号,是免费赠予中国内地的电视台的。[详细]

相煎何太急 被圈养的奥运拳击挤压职业拳击的生存空间

目前注册的女子拳击手约为400人,男子是5000人。以2012年进行的中国女子拳击冠军赛为例,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1支代表队、92名运动员参赛。由于项目本身的因素,拳击手家庭条件都不太好。这些队员被召进省队,吃住都由省里负担,但是平时没有工资,奖金也很少,一次全国比赛也就能拿1000元。另外,奥运会禁止职业拳手参赛,使得管理部门长期忽视这个群体,他们还会动用职权限制举办职业拳击比赛。 [详细]

在奥运拳击的另一尽头,职业拳击在中国是被埋在地下的

在奥运拳击的另一尽头,职业拳击在中国是被埋在地下的,被看成是血腥的的打架斗殴,没有官方比赛没有地位没有五险一金。他们的从业者大多是被其他项目淘汰下来的“残次品”,打拳只是卖力气拼身体的饭碗。职业拳击堪称金字塔尖上的运动, 但在中国,职业拳击却意味着贫穷、草根、边缘、混乱。只有不到200名拳手在从事这项运动,产业链条短而脆弱,有时候,一个拳手一年都打不上一场比赛,为了养活自己,他们当保安、做生意、教人打拳……职业与业余的界限,在这里变得模糊,他们只得用其他的生存手段,来呵护着孱弱的梦想。 [详细]

中国拳击盛行的是“黑拳” 职业拳手多是其他项目淘汰下的

中国拳击的市场很大,只不过目前盛行的是“黑拳”。“黑拳”中没有搏击比赛中计分用的点数,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点到为止”。两名拳手之间所进行的,是真正的生与死的较量,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失去行动能力。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更是无所不用其,“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赌博是黑拳支柱。在黑拳的圈子中,如果失去了赌,那么整个行业将毫无意义。而中国的职业拳击手大多是田径、举重等运动淘汰下来的选手。[详细]

一个熊朝忠不足以改变中国的职业拳击

熊朝忠的出场费,已从最初的几千飙升至上百万。但即使如熊朝忠这样的人物,拿了金腰带之后,媒体大肆报道的还是他此前挖煤、家徒四壁的惨状。他是个职业拳击手,可是没人关心他是否可以代表中国拳击,体制也不会奖励他一官半职,拳击于他来说,不过是个影子。在成功学范畴内,他只被看成是草根逆袭的励志典范,人们更在意的是,这个穷小伙子拿了多少奖金,分了几套房子。他不会改变这项运动的处境,一点都不会。[详细]

维系职业拳击手所需的三样东西:高价门票、电视转播和博彩,在中国都是稀缺品

体制内为了保证运动员心无旁骛地为金牌奋斗,不允许有职业拳击比赛存在。尽管中国在1987年加入了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可至今都没有加入任何职业拳击协会,想在中国举办职业拳击赛的人可谓难上加难。刘刚组织第一场比赛,去找赞助商,对方先问他要比赛批文。再去体育局、工商局审批,却发现没有负责职业拳击比赛审批的部门,体育局答复:“办比赛属于商业行为,俱乐部也是个人注册的公司,所以不用我们这儿批。”后来他知道,办比赛要向公安局报备“层层批文整死人。” [详细]

太疯狂了!千万人围观一场新人赛

邹市明以一场4回合的新人赛作为压场,是拳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创举!历史上包括金童霍亚在内,都从没有过以4回合比赛作为压场比赛的先例。央视、五星体育、北京等电视台以及多家网站进行了直播,观众人数超过千万。[详细]

熟人好办事,邹市明被“特殊照顾”

如果是不出名的拳手,一般情况从业余转职业要打至少10场排名战,邹市明虽是新人,但考虑到他出众的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各个拳击组织会对他有一定的“特殊照顾”,所以邹市明不需要很多场比赛(最快一年)就应该可以挑战“金腰带”了。 [详细]

在刘翔、姚明、李娜之后,中国体育迫切需要一个主流运动项目来填补空白

这只“菜鸟”赢得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ESPN的标题是《邹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中国》。拳击在中国本是冷门和小众项目,可以说是邹市明凭一己之力提升了拳击运动在中国的热度和效应。国家体育总局拳跆管理中心主任常建平曾说,如果邹市明步入职业拳坛发展顺利,影响力很可能要比姚明大。因为拳击是一个个人搏斗的项目,他要从世界职业拳击强国美国或者欧洲人手中抢走金腰带,将带来巨大的震动。 [详细]

“奥运冠军拳王”有助于扭转职业拳击运动在国人心目中“野蛮血腥”的形象。

《华尔街日报》分析,中国在20世纪60-70年代曾因拳击过于野蛮而禁止该项运动,直到1986年拳击才被再次接纳。接连获得2008年和2012年奥运冠军的邹市明无疑是这一运动在中国推广和发展的重要人物,而他转职业化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阿鲁姆也不准备教他美国拳击赛骂脏话助阵那一套所谓“技巧”,根据阿鲁姆的规划,邹市明应该塑造一个体面、谦逊且顾家的好男人形象,因为,这样的正面形象有助于他在中国发展。 [详细]

结语:邹市明对职业拳击比赛承载的商业价值和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对战本身。背靠这棵大树,但愿那些吃这碗饭的拳击手们的生活或许会变得好一点,会有多一些关注。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