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乒乓皇后”到“剑桥博士”,再到“政坛新秀”,邓亚萍的每一次转身,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叹与欣喜。在这个各类成功都可以复制的时代里,邓亚萍的成功看上去似乎无法复制,她的每一步变化都带着旁人遥不可及的元素。这样的一个时代里除了生的好、嫁的好、运气好之外,她展示给世人的奋斗和努力精神已然成为另类的失误。这个女强人是如何从运动员向政界转变的?她的成功之路能否为其他现役运动员所借鉴?

从世界冠军到剑桥博士

汗水和勤奋铸造8年邓氏王朝

乒乓球的运动员生涯对于邓亚萍来说并不是一帆风顺。年少时她曾因为身材的原因被河南省队拒之门外。用勤奋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之后,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成功的法门,而慈父的鞭策也成为了她前进的动力。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第三多的女选手。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第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乓球坛皇后。

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邓亚萍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调查

1.你是否关注邓亚萍调任人民日报?
关注,邓亚萍是体坛的传奇人物
关注,政府媒体的一次创新变动
炒作而已
不关注,无所谓
2.你如何看待邓亚萍此次调任一事?
她是靠真才实干升职的
十分欣赏她在球场和官场的拼搏精神
金牌换乌纱的又一案例
3.你认为退役运动员最好的出路是什么?
从政
执教
从艺
读书
其他,欢迎留言
4.你觉得本专题质量如何?
一般
用户信息  
年龄  
月收入  
 
从申奥大使到团委书记

邓亚萍的申奥情结
邓亚萍:两次申奥 同一个形象大使

1993年的陈述发言邓亚萍至今难忘。“当陈述开始时我紧张极了,那种感觉简直不亚于我打奥运会决赛前的感觉。轮到我发言时,我的心反而平静了许多,我满怀信心地开始了发言。我纯正的发音镇住了整个会场。我看见萨马兰奇主席笑了,显然他对我的讲话是满意的。我的陈述虽然很成功,但申奥失败了,我哭着回到了北京。”

2001年7月13日同巩俐、杨澜、桑兰、成龙一同再次成为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邓亚萍坦言:“因为8年前有过一段痛苦的经历,成功的这一刻我们等得实在是太长久了,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胜时,压抑了这么长时间后迸发的激动,远远胜过了我拿到奥运金牌的那个时刻。因为运动员只是在比赛场上战胜对手,但今天的胜利已经不仅仅是申奥的成功,还包含了所有中国人的努力。”

邓亚萍在团市委
团干部经历:不是挂名 十分忙碌

从奥运冠军,再到现在的亚萍书记,邓亚萍谈及退役后十几年的经历时十分感慨。她说,自己在团市委上班不是挂名也不是偶尔去一下,平时工作十分忙碌。“从共青团的工作来讲,我们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就是‘白加黑’,‘五加二’,就是每周一到五要工作,同时还经常加班加点”,邓亚萍说,“我们经常是要把节假日和周末拿出来,要跟青年人一起进行交流”。

她表示,这一年收获非常大,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邓亚萍说,在这一年工作当中,感觉到共青团是一支非常好的团队。她举例说,“去年国庆我们共青团牵头负责整个群众游行的工作,这个庞大的组织可以说是非常锻炼人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的一面,那种热情,那种理想工作的一面。”

从国家形象到世界影响

国家形象宣传片当中国形象大使

2010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启动了《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工作。作为参演人员,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该片是为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我跟外国人接触的时候,他就知道我是中国人,不管我是不是邓亚萍,我这个时候就代表整个中国,在他跟我接触的过程当中,他就知道这个民族,这个人群是什么样的”,邓亚萍说,从这点上来讲,其实人人都是形象大使,都要去为中国的形象去宣传。

力压姚明刘翔 当选十年影响力之体育人物

举国体制下体育选手绝无仅有的奋斗故事。从乒坛“大满贯”到剑桥博士生,再到北京奥组委官员,直至共青团干部,她在十年里完成了令人目眩的华丽转身。她为万千运动员灌输信念——把命运中可把握的部分最大化。

自运动员时期开始,邓亚萍就一直恪守着一个优秀而成功的人所应具有的状态,并几乎拥有体育界所需要的一切可贵的品质和精神。从矮个头、低文化起点到奥运冠军和剑桥博士,她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她的传奇经历使她成为很多中国人的优质榜样和精神偶像。

从体育名星到政坛新星

摆脱体育局限性华丽转身 邓亚萍换条大路更通罗马

37岁成为正局级干部,邓亚萍着实让不少人吃惊。有个很明显的对比:就在前两个月深圳市公示的正局级干部人选里,最年轻的也是45岁。业内人士认为,邓亚萍的仕途将大大超越其他从政的体育明星。无论在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任职期间,她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一位行政管理方面的专家分析,一年多时间,邓亚萍能够从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一职换至新岗位并官升一级,再次说明了她在仕途上受到的器重。“她摆脱了只能在体育领域任职的局限,还增加了团干部的经历,再加上如今到人民日报社,不同的岗位历练,注定让邓亚萍的仕途不可限量”一位党校研究员向记者分析。

邓亚萍从政改变偏见 体育明星仍可成优秀官员

邓亚萍当官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没有跟她的前辈和“同辈”一样担任体育行政管理领域的职务,而是进入了国家机关。这一点也给我们新的启迪,体育明星未必只能对体育“从一而终”,退役后通过自我努力和外部培养,一样可以找到合适的“闪光点”,一如邓亚萍。

一个好的运动员当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官员,体育跟政治当然也从来都是两码事——不过,谁说优秀的运动员成不了优秀的官员或者政治家?国外的先例,邓亚萍的成功,已经告诉了世人答案。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体而优则仕”没有“原罪”——非但没有“原罪”,如果运用得当,如果选择得当,还可以实现专业人才的再培养和更优化配置。窃以为,这是邓亚萍当官的真正“看点”所在。

结束语Conclusion

在很多人看来,为官这一行为早已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成了一种踏入体制内享受特殊待遇的情况。于是当邓亚萍踏入体制内的新闻媒体高层职位后,便有不少的质疑之声。其实无论是邓亚萍还是郎平,谁去做这个职位都会饱受非议,中国体育界已经太多外行管内行了,现如今这一现象又延伸出了体育的圈子,自然会引来不满。而抛开成见去回首邓亚萍的经历,早已立志成为一名新闻官的邓亚萍去管理一个媒体,究竟算不算外行?不肯下结论的人就拭目以待吧。

凤凰网体育频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李岩 王小红 白建伟 刘云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