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国家跳水队的一名管理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1996年奥运会之后,周继红找到徐益明,希望进队当教练,并提出了条件:要带主力队员、不出早操、不拉保护带等。
这让徐益明挠头了。本来爱将要回来执教是好事,但是周继红几乎没有执教经验,不可能马上把主力队员交给她;而且拉保护带是基本功,教练不拉保护带,没这个规矩。至于不出早操就更不能接受,对徐益明很熟悉的领队王铁生告诉记者,徐益明自己就没有一天不出早操的,每天6点之前他必到宿舍叫运动员集合,全程参与一个小时的早操。跳水队的早操强度之大在训练局里也是出了名的。
徐益明没有答应周继红的要求,但让她从二线队员里头随便挑,周继红没接受,此后此事就没了下文。
之后,周继红怀孕、生孩子。“差不多十来年周继红没什么事干,她经常到我那串门。”认识周继红的人向本刊记者比划着,在这期间,跳水队在总教练徐益明管理下,周继红仍享受着运动员的伙食标准,还可以领运动服。但周没有从事具体的教练和管理工作。
一位国家跳水队的资深人士认为,周继红生徐益明的气,可能在后来也迁怒到徐益明器重的于芬身上。
回归国家队的路有多远?
离开国家队之后,于芬辗转到清华大学组建跳水队,1997年,她开始探寻体教结合的新型运动员培养模式。它沿袭50年代时,由政府调控、国家负全责、投入巨资,集中培养运动员,由此形成的“一条龙、三级网”的流水线训练模式——教练通过与幼儿园、小学老师建立联系、挑选有潜质的孩子吸收到业余体校,经过封闭或半封闭的训练与优胜劣汰的竞争,佼佼者逐步升入地方体工队,直至国家队。它有别于当下的中国运动员传统的单一的专业训练培养模式。
清华跳水队在于芬的训练下,通过一边上课一边训练的方式也逐渐培养出了一批优秀队员,包括退役又复出的伏明霞当时也是在清华训练后,又夺得了奥运冠军;受伤被国家队放弃的李成伟来到清华训练,又重新夺得多次全国冠军;现在的国家队当家队员、奥运冠军周吕鑫、何姿、林跃等小队员都从清华跳水队起步。
2000年,周继红出任跳水队领队,而从1997年重组后至今,国家跳水队就不再设置总教练或主教练之职。这在其他所有项目国家队中绝无仅有。
“文革前,国内的运动队都是领队负责制,后来实行总教练负责制。”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授熊晓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后来发现总教练会受到影响,就分权了。总教练抓训练比赛,领队管后勤等事,领队更像一个政委。”
期间,周继红做过成为总教练的努力。但至今未果。
现在,周继红身兼跳水队领队、跳水部部长、游泳中心的分管副主任。领队的职责是管运动员和训练事务;跳水部则主管国内外的竞赛,做一些组织和服务的工作;而游泳中心则掌握政策制定的权力,副主任的意见能影响政策的制定。
2004年,各支国家队领队曾在北京体育大学出席研讨会,期间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周继红作为领队有那么大权利,而其他领队只有后勤保证的权利。
但因为各种原因,这样的质疑最终不了了之。很多跳水界的人认为,这些年中国跳水没有进步。
一个事例,可从侧面反映这样的“停滞”——1999年才离开国家跳水队的队医杨国贤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到现在,郭晶晶在跳板上的夺冠动作还是14年前于芬给她量身打造的,顺序都一样。这些动作是根据郭晶晶当年能力、体质专门设计的。”
这些年来,清华跳水队和于芬却一直都没有得到来自国家跳水队的肯定。于芬和清华跳水队与国家跳水队之间的“准入矛盾”曾在2005年达到高潮。
一位在体育总局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说,北京奥运会前夕,体育总局某高层曾找于芬谈话,让她做好回国家队的准备(本刊已向于芬证实确有此事)。但随即另一位主管训练的高层领导,以不能因为人事安排而丢了金牌为由,拒绝了于芬回队的请求。
在金牌成绩的保护下,周继红的权力慢慢变得更大。
十多年前的国家队副总教练、培养出现在多名奥运冠军的于芬不服气可想而知。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我不是为中国跳水的辉煌打下基础,而是创造了中国跳水的辉煌。”
11月10日,当记者再次联系于芬,于芬对本刊表示,现在不是采访的时机,建议记者“再等等”。
编辑:
罗孔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