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长辈都会说:「吃辣不健康」,每次点麻辣烫、水煮肉片都要被「批斗」一番;
川渝地区的朋友每次听到都觉得难以理解:「不吃辣?不存在~」
吃辣到底健不健康?今天我们抛开情感,用科学说话,辟辟谣提提醒,看看那些关于辣椒的是是非非。
吃辣能续命?
这个说法,其实是对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热门研究的误读。
研究人员收集了中国不同地区近50万人的信息,并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
结果显示:
相比每周吃辣少于一次的人,每一两天吃一顿辣的人,死亡率低了14%;
经常吃辣的人,患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疾病的风险也更低。
不过拿这个研究当「免死金牌」并不可靠,因为这类「前瞻性」研究,只能说明「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也可能是吃辣相关的其他因素导致了死亡率的降低。
吃辣可能有益,但如果专门为了健康长寿而吃,可以但证据不足哇。
吃辣使人快乐?
确实!因为人类本质上是....「受虐狂」。
「辣」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通过作用于痛觉纤维的受体,刺激痛觉传导的神经通路来被感知。
这个过程会持续不断地释放内啡肽。
这种物质会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情绪亢奋,产生吃辣后的「快感」,让你欲罢不能。
伤胃还是养胃?
吃辣时,从口腔到胃都感觉火辣辣,所以很多人担心:胃是不是受伤了?
其实,有研究表明,少量辣椒素能够加快胃部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胃黏液的分泌,修复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甚至还可以促使胃癌细胞凋亡!
但长期过量吃辣,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风险;也可能引发慢性胃炎。
过量辣椒会增加胃壁内的血流量,使血管充血扩张,如果本身有胃炎或胃溃疡,会增加出血风险。
总之,小辣养胃,「变态辣」伤身呐。
“菊花疼”?拉肚子?引发肛肠问题?
除了口腔,肛门上也有辣椒素受体。
所以大量吃辣时,辣椒素随着粪便到达肛门,会感到「菊花」火烧火燎,甚至有痛痛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吃辣会拉肚子,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
可能是过量辣椒素引起胃蠕动过快引起的,从导致腹泻;
也可能是结肠细胞受辣椒素刺激,导致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粪便不能成形,拉稀了;
还有可能是食品卫生问题……
会长痘?还是让皮肤更好?
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辣椒是长痘痘的直接原因,但吃辣同时一起吃进去的高糖重油食物(甜饮料、牛油、红肉、内脏),可都是板上钉钉的长痘元凶。
很多人吃完辣椒会脸红,尤其是敏感皮。
这是由于辣椒素激活受体,调控皮肤的温度和血流量,使面颊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
从这个角度来讲,吃辣的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你面色红润。
另外辣椒绝对算「营养丰富、抗氧化」,对皮肤有益的维生素C、B,胡萝卜素含量也都不低。
不过皮肤好这件事真的是七分天注定,人家川渝妹子的好皮肤,主要还是环境+基因的综合作用啊!
减肥还是增肥?
虽然有相关研究表明,辣椒素对减脂和提升运动表现有很好的效果;
但首先,辣椒素可不等于辣火锅;
即使直接吃辣椒素,想要发挥减肥效果,也得动起来才更有效果呢!
其次,辣椒中的大多数的香辛类物质,不溶于水,只溶于油一类的有机溶剂,所以辣菜要想好吃,必须下重油!
麻辣小龙虾、水煮肉片、牛油火锅、回锅肉......这些当然不能减肥!
这些菜脂肪含量爆表,加上辣菜开胃下饭,多长二两肉一点问题没有。
什么东西最解辣?
辣椒素不溶于水,所以喝再多水也解不了辣;喝牛奶最有效。
牛奶中的酪蛋白能把辣椒素包裹起来带走。
而且牛奶含有脂肪,能够溶解部分辣椒素,尤其是对刚入口的辣椒素,作用比较明显。
有人验证了牛奶、醋、紫苏油、糖水的解辣效果,牛奶效果最好(也最有实际操作意义),糖水没什么用。
如果手边没有牛奶,用水漱口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尤其是冰水,能稍微缓解下口腔的灼热感。
综上所述,低温的全脂牛奶是「解辣冠军」。
如何健康吃辣?
吃辣本身并没有不健康,只是很多辣菜重油重盐,这些才是不健康的根本。
鲜辣椒本身很有营养,尤其是维生素C,更是蔬菜中的佼佼者。
炒菜时放一点鲜辣椒,提味又健康;
另外,比起辣椒油,口感清爽的泡椒、没有过分脂肪的辣椒粉,也是更好的选择。
咦,说来说去好像还是把牛油锅、麻辣烫、水煮肉片......排除在外了。
好吧,还是那句话:偶尔吃吃没关系,天天开心最重要!
参考资料:
[1] Lv J , Qi L , Yu C , et al. Consumptionof spicy foods and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population based cohortstudy[J].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5, 351(AUG 4):245-250.
[2]L´Opez-Carrillo, L., et al., Capsaicinconsumption, Helicobacter pylori positivity and gastric cancer in Mexico.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03. 106(2): p. 277-282.
[3] Satyanarayana M N. Capsaicin andgastric ulcers.[J].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2006,46(4):275-328.
[4]彭灿, 闻涛, 白皎皎,等. 基于判别分析的几种物质解辣效果分级研究[J]. 食品科学, 2017, 38(17):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