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体育」声音,为何都指向了「教育」?
体育
体育 > 滚动 > 正文

两会上的「体育」声音,为何都指向了「教育」?

两会刚刚结束,与民生相关的话题刷屏之外,教育与体育也登上了热搜榜。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两会愈发传递着「健康第一」的新教育理念。而在经济不断发展中,向着体育强国的道理迈进,在这背后是全国上下所绽放的需求,正是体育产业变革的开端。

文 / 刘金涛

编辑/ 郭阳

1、体育课程改革:背后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两会就体育课程、体育考试的建言背后,正是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体育锻炼不足的现状。

「我国目前儿童青少年健康形势不容乐观,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和心理卫生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大多与不良行为习惯、缺乏体育运动等直接相关。」全国政协委员程红说道。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儿童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如今我们面临的是由来已久的健康问题,而这正是体育强国的标志,也是如今我们的必经之路。

目前来看,以校园为主阵地的改革更具现实意义。未来,校园将成为广大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运动技能学习、运动习惯培养的主要场所。

不过,即便抛去「人格塑造」的目的,仅仅是让青少年上好体育也并不容易。

「据我观察,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体育课还停留在单纯追求体育行为的阶段,让学生跑跑跳跳、活动一下,就算达到目的了,并不会针对某项体育技能进行持续系统性地培训,这导致很多孩子最终一无所获。」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孟林盛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道。

因此,体育课的改革更多的并不是从孩子下手,而是从体育教师、教练员以及器材设施出发。而纵观世界体育,无论是李娜与卡洛斯、姚明与李秋平还是刘翔与孙海平,一个教练员会对运动员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体育课堂之上,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品质的锻炼以及观念的建设,都有着弥足珍贵的作用。

反过来,在短期内体育教练紧缺、难满足众多体育项目的情况下,开足体育课无疑将激发着学生的兴趣,让更多原本就爱玩的孩子参与其中,这无疑将为体育培训市场增添活力。

而为了在保证公平与效果,考试这个「指挥棒」无疑又再次站到了历史台前,在两会中站上C位,校园体育的发展,难道真的离不开考试?

2、多政策齐下,改革=考试?

4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等。

体教融合与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以及生态保护等举措并列,也再一次将校园体育放到了举国政策之中,也因此,考试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在政协委员吴志明领衔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的提案中,便提出了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的建议。

此外,全国36所「强基计划」高校2020年招生简章陆续发布,体育成为了必考项目。其中,近20所高校明确规定,如果考生体测成绩未达标,将不予录取;另有多所高校表明,体育测试优秀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强基计划招生程序和管理要求》第五部分

体育进高考似乎也成了必然之势。但实际上,这一话题早在2012年,时任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就曾提出,要提出了将体育纳入高考范围之内,但最终因为反对声音过多而不了了之。

时代在变化。去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该问题采访时表示,推动体育进入高考,公平公正才是最重要的前提:「高考牵一发动全身,因此,探索将体育列入高考录取总分或者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慎重而动,循序渐进。」

体育考试如何量化,这便是难点所在,毕竟素质教育并不单单是通过一纸答卷给出分数便能够判定。但值得注意的是,「强基计划」在推行中,本身就蕴含着体育变革的色彩,也可以看做是高考前的小型模拟。即便没有进入高考,越来越多学校或许会开启类似的模式,来强调中学生的体育学习,这无疑对学生提出了要求。

因此,短期内体育尚没有进入高考的条件,各类提案也略微超前,而关注校园体育以及体教融合,实际上更应该回到最开始的启蒙阶段,这与父母的带动密不可分。

3、体教融合背后,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

似乎只有到了每年父亲节与母亲节,才会提到「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话题。双亲的教育与影响往往都在潜移默化之中,而孩子兴趣的培养也受父母引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女排队长朱婷便现身说法:「海外联赛中的队友和我的成长路径完全不同。她们从小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球,因为喜欢才选择投入专业训练。」在她看来,应该重视幼儿体育启蒙,早早在小朋友心里种下参与体育的种子,让运动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

的确,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锻炼或许会更适合国情。疫情期间,家庭健身大热,无论是器材还是互联网服务平台,均有着较大增长,其背后是对体育认知的改变,大众运动愈发不可或缺,那么对青少年的关注也就越高,而家庭健身不单能保证运动安全,也能给予下一代正确的引导。

实际上,家庭与学校,彼此都是教育的延续。

当然,这一点也是从地域划分的,毕竟是各地区发展参差不齐。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形成若干促进体育消费的经验做法,推动我国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试点的意义,是最终推向全国。

从这一点上看,在体育教育没有形成校园到家庭之间的有效互动,仅仅以一纸试卷或者竞技成绩来评价体育教育,完全是不够的,因此体育进高考需要时间之余,更需要智慧,来对其评判标准与量化考核进行「高考式」的制定。

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人不断证明着体育产业中的新机会,如今伴随着校园体育在一步一步升级中,儿童青少年的体育生意也逐渐迎来更多机遇。

数据也显示,近几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正在稳步增长,2018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已达到9105.3亿元,在2025年5万亿的目标面前,属于体育的蓝海赛道还有很多很多。

延伸阅读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也认为,体育产业在当代中国大地的迅速崛起,背后的逻辑是14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汇聚的强大驱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不了这种深厚的底层逻辑。

疫情逐渐控制之后,世界各大体育联赛纷纷重启,而CBA、中超也频频传来好消息。体育的机遇在于当下的耕种,也更在未来的收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