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我的天意、命运,就是跟排球紧紧联系在一起
体育
体育 > 综合体育 > 正文

郎平:我的天意、命运,就是跟排球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国人心中,中国女排是一种顽强坚韧的精神图腾,纵然在逆境中也绝不脱落意志,鱼跃翻滚、绝地求生。

仅仅是听到“中国女排”的名字,人们的心潮便有了起伏,更何况目睹那惊心动魄的赛场风云。然而,人们也深深地知道,竞技场上的一切都来自于日常的挥汗如雨、百炼成钢,身体与心灵的反复磨砺,才会换来赛场上那一记掷地有声的无畏扣杀。

如果细数中国女排的代表人物,郎平必不可少。她曾经是女排四号位上高点强攻的“铁榔头”,现在则是睿智亮眼的女排主帅。郎平是排球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运动员和主教练都获得过奥运金牌的人,有网友写《郎平传》赞誉她:“凡有街道处,皆有郎平声。”

关于女排和郎平的故事人们可谓是百听不厌。此前,由陈可辛导演,巩俐、黄渤等主演的《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原本于今年大年初一上映,但受疫情影响被迫延期,这对期盼已久的排球迷来说未尝不是一种遗憾。不过,这一遗憾如今得到弥补,由陈冲导演的郎平纪录片《铁榔头》将参加线上电影节“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我们在一起:全球电影节)活动,于6月8日首映,之后会在国际奥委会(IOC)的奥林匹克频道播出。

郎平,出生于1960年12月,陈冲出生于1961年4月,两位同龄人无疑是各自领域的杰出女性。或许也正是这种“惺惺相惜”,让陈冲对于自己执导的首部纪录片《铁榔头》充满兴奋与期待。而究竟如何以同龄人和同为女性的视角来解读郎平,也是纪录片《铁榔头》引人入胜之处。

第一部由女运动员和女导演担纲的奥运五环纪录片

纪录片《铁榔头》由国际奥委会(IOC)的奥林匹克频道推出,是其五环系列纪录电影之一。之前发行过的纪录片有讲述捷克男子冰球队获得冬奥会冠军的《长野记录》、审视古巴拳击文化的《人民斗士》、讲述阿根廷男篮雅典夺冠的《黄金一代》,以及将于6月3日上映的讲述美国奥运摔跤传奇加德纳的《鲁伦-加德纳不死》。《铁榔头》是第一部由女运动员和女导演担纲的奥运五环纪录片。

从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郎平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串联起一条振奋几代国民的冠军之路。

1978年,18岁的郎平进入国家队,很快成为球队的中流砥柱。1981年11月16日傍晚,中国万人空巷,人们通过黑白电视机或者是收音机,见证了中国女排在大阪夺下女排世界杯冠军。这也是中国三大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此后,中国女排继续自己的王者之旅,拿下1982年的世锦赛冠军、1984年的奥运会金牌以及1985年的世界杯冠军。

郎平这位排球名人堂成员,是中国受欢迎的体育明星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与中国女排创造了佳绩,成为中国体育崛起的象征,随后她在巅峰期来到美国,把对排球的热爱传播到国外。

2005年,郎平担任美国女排主帅,作出这个决定她困扰了三个月,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很大争议。最终郎平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以便能有更多时间和在美国的女儿生活在一起。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作为美国女排主帅回到家乡北京,并带领美国女排获得奥运会银牌。

2013年,郎平第二次担任中国女排主帅,带领中国女排逐渐走出低谷。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以不可思议的逆袭而夺冠。从21岁拿下金牌到55岁成为奥运冠军教练,郎平用30多年创造了一个奇迹。此时的排球对于郎平早已经不是胜负输赢,而是生命。

而纪录片《铁榔头》讲述了郎平从18岁进入国家队,四次获得世界冠军,到远赴美国,再回中国执教的历程。

外媒评价说:“在这部令人振奋的纪录片中,导演陈冲讲述了郎平充满励志的人生和职业生涯。郎平是一位毫无畏惧的排球明星,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金之后去了国外发展事业。而《铁榔头》这部纪录片,以不同寻常的视角和镜头告诉大家,郎平如何成功带领中国队和美国队,如何为中国树立女性新榜样,以及在她身上展现出的中国雄心。”

国际奥委会五环系列电影为何要拍摄这部关于郎平的纪录片?《铁榔头》制片人林捷莹向公众号“我爱女排”透露,三年前,她接到了五环系列电影制作团队的电话,希望她能推荐一位有比较强的代表性和历史重量级的亚洲运动员,作为《五环》系列纪录片的主角之一。林捷莹虽然曾担任世界羽联新闻官,但接到电话后立刻跃入她脑海的却是郎导。因为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击败巴西队以及几天后夺冠时的火爆程度实在是经典得令人难以忘记。林捷莹说:“我觉得郎平很有国际女性的象征意义,也很有中国民族英雄的象征意义。”

收到林捷莹写的郎平故事大纲,IOC奥运频道和好莱坞的制片公司很快决定拍摄“铁榔头”的故事。从2017年6月,林捷莹开始投入纪录片《铁榔头》的筹备工作。林捷莹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服郎平同意拍摄。

林捷莹告诉“我爱女排”,她联系上郎平是通过郎平的女儿白浪来牵线搭桥的。原来,在研究郎平资料时,她发现白浪和自己一样,都住在旧金山,就打听到了白浪的通讯方式,并请纪录片的好莱坞监制给白浪发邮件、打电话联系拍摄事宜。巧的是白浪刚好对这家好莱坞制片公司做过的纪录片很熟悉,她爽快地答应把他们推荐给妈妈郎平。之后,林捷莹和监制一起飞到洛杉矶和郎平母女见了面,经说服后,最终得到了郎平的同意。

《铁榔头》的制片公司是好莱坞的Mandalay Sports Media(MSM)。这家公司为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制作了最新纪录片《最后一舞》(《The Last Dance》),在全球大受好评。《最后一舞》的出品人和监制也分别担任了《铁榔头》的出品人和监制,而这无疑保证了《铁榔头》的制作水准。

陈冲:拍摄动力来自“我对郎平的好奇”

说服郎平同意拍摄后,林捷莹又开始寻找导演人选。她认为这部纪录片需要一位能完全了解郎平这样一个国际人物的导演,尤其要了解郎导在美国那一段经历,了解她作为一位女性、一位母亲等多重身份的意义,而不能只是表面上了解郎导的排球成就。“比如预告片中郎导说的那句,人生就是一个选择题,就看你选什么,我们需要的导演就是能了解郎导这方面思维的人物。”

谁符合这些条件呢?林捷莹想到了她在旧金山参加一个制片比赛时认识的著名影人陈冲。陈冲同样是年少成名,1979年,还不到20岁的她因电影《小花》一举成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百花影后,之后去美国留学,出演了《末代皇帝》等影片,成为在好莱坞发展得不错的华人女星。而除了做演员,她还是一位成功的导演,并以自己的成就成为奥斯卡评委,在好莱坞有了一席之地。

陈冲是一位有着独特见地的电影人,今年疫情期间,她写下的长文,生动地记录了自己对于人性的反思,对于中美文化的思考,打动了众多网友。

而在此之前,陈冲吸引林捷莹的地方,是她与郎平的人生有相似之处,这会使得拍摄中与被拍者之间有一种默契,“我知道她很国际化,对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陈冲也像郎导,是个喜欢接受挑战的女性,她俩的年龄、人生经历也都很相似,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都算是国宝。陈冲也是两个女儿的妈妈,所以,我就想到她应该会很理解郎导的故事。”

果然,在联系陈冲后,陈冲对这部纪录片表示有浓厚的兴趣。随后,林捷莹和监制又约陈冲、郎平一起见面洽谈,结果显然是愉快的,大家都对这次合作充满期待。

林捷莹向“我爱女排”介绍,摄制开始后,陈冲首先在洛杉矶对郎平做了一整天的采访,之后,陈冲又和郎平的姐姐郎洪在北京约了个采访,并在旧金山对郎平的女儿白浪进行采访。

具体而言,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陈冲作为导演,做全局把控,通过这三个重量级的采访,用很全面、很具体了解郎平的视角,来给予林捷莹和好莱坞监制一定的指导,而林捷莹和监制跟随陈冲的视角,对纪录片故事内容作发展,寻求其他采访对象做采访等等。

陈冲执导《铁榔头》的消息一直十分低调,首次报道出来还是去年她参加综艺节目《我们的师父》时,节目组安排陈冲的“徒弟”去拜访她的工作室。当时陈冲正在为《铁榔头》做剪辑,她的几位“徒弟”发现,在剪辑室的墙上挂着很多和郎平相关的资料,包括郎平和家人的合影,与郎平有关的比赛时间表,郎平的一些成就以及重要事迹等等,非常详尽,大张伟看到之后评价说“和破案似的”。

陈冲表示,拍摄纪录片《铁榔头》的动力来自“我对郎平的好奇,好奇心其实是驱动我去做一切事情(的动力)。”而为了这部纪录片,陈冲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陈冲介绍,纪录片《铁榔头》采用了采访方式,并辅以大量的历史资料。而林捷莹介绍,整部纪录片采访拍摄过程就花了两年多,剪辑也花了近一年。因为这部纪录片与国际排联、中国排协、美国排协都有合作,在寻找素材时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曾到美国排协在科罗拉多的排球档案储藏室,找到很多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素材;此外,他们还找到了1984年奥运会时拍摄比赛的中国摄影师,获得了一些珍贵的旧照片。

对于首次执导纪录片,陈冲认为最好的纪录片是不知道结果的,是需要去调查和发现的。“这样很冒险,但很过瘾。我挺佩服有些纪录片导演,他们付出的太多了,好几年甚至几十年,自己的生命都花在里面,而且还不知道结果,又没那么多钱支持,太不容易了。”

《铁榔头》的首次世界亮相将是在6月8日参加“We Are One:A Global Film Festival”(我们在一起:全球电影节),这个电影节是由Youtube和翠贝卡合作的全球性虚拟电影节。该电影节以免费+线上的形式,与戛纳、柏林、威尼斯、圣丹斯、多伦多等21个电影节合作,有100多部电影参展。

希望能给予世界一种执著与力量

《铁榔头》剧组采访了大量与郎平相关的人物,除了国内的陈忠和教练,郎平的姐姐,女排奥运冠军朱婷、徐云丽、魏秋月,体育历史教授等外,摄制组还采访了郎平早年留学美国时给她地方住、帮她找到排球助教工作的美国夫妇,参加过1984年奥运会的几位美国女排球运动员,以及格拉斯等2008年奥运会郎平执教美国女排时的队员。此外,摄制组还去欧洲找到郎平当年在意大利认识的一些人做了采访,其中包括担任土耳其国家队主教练的古德蒂。

《铁榔头》讲述了郎平鼓舞人心的人生和职业生涯, 纪录片中的采访对象都对郎平不吝赞美:“郎导是传奇。”“郎平对于我们来说,在心目中的地位,就像美国的乔丹一样。”“冠军!”

而除了赞美之声,综观郎平的职业生涯,其实也不乏争议和贬低之声,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郎平担任美国女排主帅那段时间。

2005年,郎平在经过三个月的考虑后,决定担任美国女排主帅,以便能有更多时间和在美国的女儿生活在一起,这一决定让她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很大争议。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以美国女排主帅的身份回到北京参加奥运会,并带领美国队获得奥运会银牌,中国女排仅获铜牌,郎平因此多次被批评为“叛徒”。在《铁榔头》中也可看出,那时的郎平心理压力很大。

陈冲曾表示自己将以同龄人视角来展现这部纪录片,而郎平所面临的争议和贬低,陈冲同样感同身受。初到美国,为了谋生,陈冲只能打零工。洗碗、刷马桶、当图书管理员……出国后的第五年,陈冲才有机会拍到第一部戏,但又被国内观众诟病,批评陈冲那么清纯的“小花”怎么能在好莱坞电影里卖弄性感……正因为这种理解,陈冲在《铁榔头》中展现出了郎平的“脆弱”。纪录片中,郎平坦言有事业上的不顺,“就是想怎么面对各种困难。”“人生就是一个选择题,就看你选择什么。”令人敬佩的是 ,这些脆弱与犹豫都化为力量,让郎平更加勇敢和强大,就像她此前接受采访时所说,作为主教练,中国女排的每一次出征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展现出了这位传奇人物的自信无畏。

《铁榔头》中,郎平说:“我的天意、命运,就是跟排球紧紧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将于北京时间6月8日首映,电影节将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团结救济基金捐款。对此,林捷莹很感慨,“我认为,郎导这个人物象征着执著和勇敢。当前在疫情情况下,制作和上映这部关于郎导的纪录片,我希望能给予世界一种执著与力量,也给予大家一定的希望和启发,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努力能够促进文化交流。”

文/本报记者 张嘉 供图/铁榔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