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迭戈,天使马拉多纳
体育
体育 > 滚动 > 正文

魔鬼迭戈,天使马拉多纳

迭戈-马拉多纳走了。2020年10月30日,他刚刚度过了自己的60岁生日。

经历了一天的新闻轰炸,太多的伤感,太多的感慨,几乎快让我们的神经趋于麻木。于是,我们决定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究一下,马拉多纳当年究竟如何用一届世界杯,几乎一度改变了世界。

不过在这一部分,你也许不会看到太多马拉多纳,相反,我们会在第二部分不少的篇幅,来说说「老马」的坏话。这些在他内心中粗糙的、苦涩的、昏暗的角落和边缘,最终耗尽了他的职业生涯,并过早地吞噬了他的生命。可人性的吊诡之处便在于,正是这些缺陷,让他跨越了从超级球星到文化偶像的界限,让这位似乎永远叛逆的南美老男孩,几乎成为了「神」。

在马拉多纳去世12小时后,著名体育媒体The Athletic在首页发布了一篇文章,题目很精妙,叫做《Diego and Maradona》。但我们觉得还不够直接,于是,我们很抱歉地加入了两个定语,便有了现如今的题目《魔鬼迭戈,天使马拉多纳》。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春天已不复存在。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间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01

「天使」马拉多纳

在主帅卡洛斯-比拉尔多的带领之下,阿根廷国家队跌跌撞撞地,来到了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赛场。

在墨西哥世界杯之前,阿根廷足球的十年旅程犹如过山车。1978年,阿根廷军政府正是高歌猛进的时候,本土的世界杯上,主帅梅诺蒂带领球队在家门口拿了世界杯的冠军。肯佩斯梅开二度,加时赛胜荷兰的经典决赛戏码,也就此载入史册。

1982年,卫冕冠军远征西班牙出战世界杯。阿根廷的主帅还是梅诺蒂,不过,这次队里多了一个球员,叫迭戈-马拉多纳。

尽管如此,马拉多纳的首次世界杯之旅可谓一塌糊涂。对阵意大利,马拉多纳被对方盯得拿不到球;对阵巴西,22岁的「小马」一脚踹到对方屁股上,被红牌罚下,卫冕冠军最终在第二轮小组赛被淘汰出局。西班牙世界杯之后,一代名帅也是军政府的铁杆盟友梅诺蒂教练正式下课,而接替他的人,是一个牙医出身的足坛铁腕人物,卡洛斯-比拉尔多。

尽管换帅的主因是战绩不佳,但比拉尔多的上任,仍在阿根廷国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与争议。一方面,是因为梅诺蒂率队在本土夺得世界杯所建立的超高威望;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两名主帅天壤地别的战术风格。

路易斯-梅诺蒂,长发飘飘,鬓角灰白,风流倜傥,手里捏着一根香烟,常常云雾缭绕,眼神锐利并若有所思。他不止是一位教练,还是一位诗人,一位哲学家,他符合人们对阿根廷人一切的想象。在70年代的时候,梅诺蒂带领飓风队拿到了阿根廷甲级联赛的冠军,让传统、潇洒且华丽的探戈足球,重新在南美兴起。

凭借这样的声望与功勋,梅诺蒂当上了阿根廷国家队的主教练。

塞萨尔·路易斯·梅诺蒂

关于梅诺蒂更有趣的一点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左翼人物,却与阿根廷当时掌权的右翼军政府有着非常好的关系,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梅诺蒂希望借助军政府的力量,来帮助他把更多的国家资源投入足球,最终实现他带领阿根廷拿到世界杯冠军的梦想。

另一边,对于深陷风波的军政府而言,当时也特别需要梅诺蒂的国家队有所表现,需要他这样一种华丽的比赛风格,在国内获取民众支持,也能够在国际上树立比较好的形象,双方一拍即合,阿根廷足球在本土如愿夺冠。尽管决赛对手荷兰队阵中缺少了大将克鲁伊夫,但足球不会记住败者,而这次冠军也让阿根廷足球走上了新的历史高峰。

但是,阿根廷足球,从来不只有美好、潇洒一面,它还有非常直接、功利乃至粗暴的一面。

例如,60年代风头正劲的主帅苏韦尔迪亚,崇尚的便是破坏、压迫及高位逼抢的战术风格。这同样让他在足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及声望。由此,阿根廷足球也分流出了重视实用主义精神的一派人马,他们跟阿根廷传统的浪漫派探戈足球,形成了鲜明对比。

实际上,足球风格的流行,永远都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循环态势。三后卫盛行的时候,人们觉得四后卫没有市场;而当四后卫兴起时,大家又觉得三后卫已死。同样,当古典探戈派的阿根廷足球在1978年达到巅峰时,似乎务实派也已经无路可走。但是,四年后的1982年,恰是阿根廷的命运转折之年。那一年,他们不仅打输了与英国的马岛战争,造成军政府的下台,同时阿根廷在西班牙世界杯的折戟沉沙,也造成了梅诺蒂的下课。

「变革」,成为了阿根廷国内的主旋律。而走马上任的比拉尔多,便是当时南美务实派足球的代表人物。

注释:马岛战争,是指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阿根廷为争夺英国海外领土马尔维纳斯群岛(略早由法国探险家命名,现西班牙语仍在使用)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局部战争。长达七十四天的战争造成255名英军阵亡(当中有8名香港华裔人员),775人受伤;649名阿军阵亡,1,657人受伤。另有三名马岛居民死于英军反攻时的炮火。图为阿根廷为阵亡士兵在圣马丁广场竖立的纪念碑。

卡洛斯-比拉尔多,同样是一位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主帅。他在球员身份之外,还持有行医资格,是一个妇科医生。退役之后除了行医之外,他还帮父亲做着家具的生意,而执教球队,一直是他追求的职业理想。

卡洛斯-比拉尔多(左一西装者)

一个医生,一个家具代理商,一个足球主教练,可以是同样一个人——这样的人物,放在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比拉尔多的接任,也代表着务实派足球在阿根廷重新抬头。

在踢球的时候,比拉尔多的风格就相当粗野,他会不惜一切代价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阻挠对手的进攻,这种功利、务实的极端战术风格也被他带入执教生涯。

比拉尔多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得了第二名,你就什么都不是了。」这句话,可以说贯穿了他自己的、甚至是他最得意的弟子——迭戈-马拉多纳的一生。

接任阿根廷主帅之前,比拉尔多与梅诺蒂还维持着不错的朋友关系。1978年,在阿根廷夺得世界杯冠军之后,比拉尔多也不吝赞美,对梅诺蒂的国家队大加赞赏。尽管如此,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在比拉尔多第一场执教阿根廷国家队的比赛中,就把梅诺蒂喜欢的球员剔除出了首发阵容。于是,梅诺蒂拿起笔杆,亲笔在阿根廷《号角报》上写下了一篇批判比拉尔多的文章,两位名帅的关系也就此闹掰。

不过,强硬归强硬,比拉尔多始终是阿根廷足球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位人物。他最特殊的一点,便是只要不是重要比赛,他的球队就无法取得胜利。各类热身赛,无论对手是谁,失败的一方总是比拉尔多的阿根廷。

而对于中国球迷来说,最「著名」的失败战例,无疑是1984年第三届印度尼赫鲁金杯足球赛上,几乎主力尽出的阿根廷0:1输给了中国男足。这可能也是中国足球历史上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尽管当年的中国男足与现在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放到现在,如果一个阿根廷主教练连热身赛都踢得这么没面子,兴许早就下课了——比拉尔多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不是重要的比赛,他就会毫无下限地输球。

从这个角度说,他跟1966年带领英格兰队拿到世界杯冠军的拉姆齐非常相似:他们喜欢在友谊赛当中「示弱」于敌人,掩盖自己真实的战术意图。直到正式比赛当中,才露出真正的凶残面目。

贝拉尔多还说过一句话:「足球是7个人防守,3个人进攻的游戏。」幸运的是,在他那支阿根廷的「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就是生涯壮年的迭戈-马拉多纳。

1986年,墨西哥阿兹台克体育场,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遇到了英格兰。

赛前,比赛气氛空前紧张。足球、政治与社会的结缘,从来不是一件新鲜的事。但是在1986年之前,似乎从来没有任何一场体育比赛,能像当年世界杯这场比赛一般,引起全世界这么多的关注。毕竟,英阿的马岛战争刚刚过去4年,当时阿根廷人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借他们最热爱的足球,雪马岛之耻。阿根廷人最擅长足球,而在足球的起源地英格兰,同样重视足球。

那场比赛的过程,已经不用做太多详细的叙述。而马拉多纳则在五分钟之内,充分展现了「魔鬼」与「天使」两张不同的面孔。

一记「上帝之手」,马拉多纳高高跃起,用手把球「砸」入门中。尽管英格兰队不断抗议,但是保加利亚的边裁并未改判。这位保加利亚裁判于数年前去世,这次吹罚也被永远被钉在了「昏哨」的耻辱柱上,造成了一桩世界足球史上最没有悬念、又极富戏剧性的冤案。确实,英格兰人冤到了家,但是好像全世界,都站在了阿根廷人这一边。

「上帝之手」的瞬间

而在这个进球仅仅过去4分钟后,马拉多纳便连过五人,打进了那一粒「世纪进球」。

视频:让我们第一千零一次重温「连过五人」

自动播放

一般来说,伟大的进球大概有三种类型:团队协作、致命一击和华丽运球。而每一种进球,都有一个「官方」的伟大代表:比如,1970年世界杯,卡洛斯-阿尔贝托对阵意大利的进球;1988年欧洲杯,马尔科-范巴斯滕对阵苏联的进球;以及,1986年世界杯,迭戈-马拉多纳对阵英格兰的进球。

一个细节是,对阵英格兰的这粒伟大进球,最终马拉多纳过掉了英格兰门将希尔顿,然后打空门得手。但马拉多纳后来透露,在那一刻,他其实回想起了六年前在温布利对阵英格兰友谊赛中的类似瞬间——那一次,他试图侧身直接将球踢过门将克莱门斯,但却把球踢出了远门柱。在赛后当晚,马拉多纳的弟弟雨果曾打电话给他,告诫他英格兰门将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应该过掉门将再完成射门。

当时,马拉多纳一度对自己10岁弟弟的指手画脚非常愤怒。但在1986年的世界杯舞台上,当他再次单刀直入,面对英格兰的门将时,他没有再次浪费机会,而是「依照」弟弟雨果的建议,过掉了门将,将球稳稳送入了球网。

这粒进球的历史意义,也无需我们再多说。很多人对于足球的理解,都是由这个球而开始的。回到比赛现场,连丢两球后,虽然鲍比-罗伯森给英格兰进行了变阵,并通过莱因克尔扳回一球,但最终无力回天,遗憾失利。

这场比赛结束之后,阿根廷队进入到半决赛。即便如此,阿根廷人已经觉得自己赢得了世界,在马岛失败之后,他们所期盼的就是这样的一场爆发。

所以,或许马拉多纳才是复仇者联盟真正的「盟主」。在阿根廷球迷的心目当中,为什么他能有这么高的历史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他伟大的战绩,伟大的球技,更因为在如此特殊的历史政治背景下,所有激烈的民族情绪,都融汇到了阿兹台克这样一个著名的体育场,然后被马拉多纳用最极端也最过瘾的方式,彻底宣泄了出来。

最终,越战越勇的阿根廷队在半决赛2:0击败了比利时队,在决赛3:2战胜了联邦德国,再次捧起了大力神杯。而马拉多纳也奉献了5个进球和5次助攻的完美表现,并在那届比赛中完成了53次运球过人,比第二名整整多出37次,是单届世界杯历史上运球过人次数最多的球员。

必须提到的是,虽然在这顶足球王冠上,马拉多纳是那颗最璀璨的明珠,但赋予这顶桂冠王者气质的,仍是主帅比拉尔多。

一个小故事,在对阵联邦德国的决赛之前,比拉尔多为了考验球员是否注意力集中,在凌晨四点冲进了阿根廷后防大将鲁杰里的房间,在将其从床上摇醒之后,比拉尔多问他,「决赛德国踢角球的时候,你该防谁?」

不过,纵然是最懵逼的时候,鲁杰里还是说出了正确答案「鲁梅尼格!」。这下,比拉尔多才放了心。「务实派」的足球代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四年之后的1990年,还是比拉尔多和马拉多纳的师徒组合,阿根廷再一次以卫冕冠军的身份出现在了意大利世界杯的赛场。残阵出击的阿根廷最终以0:1不敌联邦德国,被对手成功复仇,无缘连冠。但大家可能忽略的是,1990年世界杯有两件事情,几乎决定了阿根廷人的命运。

第一件事,1990年的小组赛时,马拉多纳再次上演「上帝之手」。这一次,他是在自己的禁区,在门前用手球将对方的一记射门挡出,而裁判也再一次鬼使神差地,没有吹罚马拉多纳犯规。

然后,马拉多纳拍着自己的门将戈耶切亚说,「放心,上帝是阿根廷人。」

而这个球,也帮助阿根廷逃过一劫,得以跌跌撞撞地小组出线。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半决赛。阿根廷在那不勒斯的圣保罗球场,遇到了宿命中的对手:意大利。

事实上,许多意大利球员都来自阿根廷,而马拉多纳跟那不勒斯这支球队有着很深的渊源,因为他职业生涯最成功的一段旅程,就是在那不勒斯度过的,圣保罗体育场也是他最熟悉的体育场之一。然而,这样一场充满戏剧张力的比赛,上帝似乎还嫌弃不够激烈。于是,比赛被拖到了点球大战,而阿根廷队最后一个上来主罚点球的,就是马拉多纳。

在圣保罗体育场数万名意大利球迷的注视之下,马拉多纳把点球稳稳罚进,把意大利人彻底的送回了「家」。

但此刻的马拉多纳还并不知道,当他罚进这个球的时候,他在意大利的命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他在阿根廷的命运,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1990年,成为了阿根廷足球非常重要的分水岭。从那一年开始,阿根廷足球盛极而衰,马拉多纳也盛极而衰,阿根廷的务实派领军人物比拉尔多,也终于是走到了自己国家队执教生涯的尽头。

马拉多纳(左)与比拉尔多

是的,阿根廷的足球就是这样,像一个才华横溢却又时常难以自控的精分患者,球风永远是「此消彼长」。当人们仍在为比拉尔多和梅诺蒂到底谁高谁低争论不休的时候,以贝尔萨、迭戈-西蒙尼等人为代表的走「中间道路」的一派人,开始成长为阿根廷足球新的主流。而后又在数十年的足坛时光里,书写了重要的历史篇章。

02

「魔鬼」迭戈

2017年10月6日,国际足球历史与统计协会(IFFHS)在德国举办了一届「世界足球盛典」,这无疑是足球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

在群星荟萃的庆典上,IFFHS公布了诸多奖项。其中在最受关注的「世纪最佳球员」的评选中,由来自世界各大洲的资深记者和前球员们,将大多数的票都投给了贝利——于是,这位巴西传奇球星以1705票力压约翰-克鲁伊夫(1303票)和弗朗茨-贝肯鲍尔(1228票),赢得了「世纪最佳球员」的称号,没有之一。

而马拉多纳仅仅以1214票位于了第五名,甚至还不是得票最多的阿根廷球员——他以一票之差,「输」给了自己的阿根廷老乡迪斯蒂法诺。

由IFFHS评选的「世纪最佳球员」Top 10 三列分别为球员名/国籍/票数

当然,仅仅通过一次颁奖,就对历史球星的实力与地位进行定档,无疑是一件荒谬的事情。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纵然是在球技上,马拉多纳也并不是那个「完美」的人。例如他的右脚,如果勤加训练,也许属于他的世界杯桂冠就不止一座,而「连马拉多纳也不会右脚」的调侃,也不会在今天成为形容诸多左撇子球员的最佳黑话之一。

「马拉多纳的球技是否真的登峰造极?这个问题似乎难以回答。把他与历史上其他伟大球星一项一项数据进行对比,更是吃力不讨好的关公战秦琼。但若马拉多纳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他的球技应该是完美的,让后人无法企及或者超越。遗憾的是,马拉多纳并不完美,至少他的右脚相当平庸。」国内著名足球专家骆明,曾在《迭戈还可以做得更好》一文中表示。

「在资讯匮乏的年代,更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对于只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人来说,迭戈在他们眼中当然是最好的。比如,在国际足联世界最佳球员的网上评选中,网友们便把更多的票投向了马拉多纳,因为他们是年龄相对较小的球迷群体。」

11月26日,一名在阿根廷街头悼念马拉多纳的少年

当然,最全面不等于最好。不过,真正有资格评判贝利与马拉多纳的,总归是那些亲眼看过他俩踢球的专业人士。比如IFFHS的世纪最佳评选,投票者就是资深记者与前球员们,最终的结果,应该说也是一个公正的评价。」骆明写道。

也许关于贝利与马拉多纳的争论,还将在今后的日子里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但关于马拉多纳唯一没有争论的事实,就是从没有哪位球员,能够让热爱他的球迷们,激发出如此炽烈的热爱。

「越混乱越美丽,越黑暗越光明」——在马拉多纳去世后,纽约时报在关于他的报道中写下了如此评价。

「他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足球偶像。他在毒瘾中挣扎了几十年。因为兴奋剂检测呈阳性,他耻辱地被逐出了世界杯赛场。健康问题困扰着他,证明他一直过着毫无节制的放荡生活。这些放纵与挣扎,阻止了他去成就所有那些他可能成就的事,并最终缩短了他的球员生涯。」纽约时报写到。

对比之下,现代的足球巨星们,过着近乎修行的生活。比如C罗,比如梅西,比如莱万,他们在工作人员与俱乐部的帮助下,注意饮食,保持身材,将所有不利于他们竞技状态的干扰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

但马拉多纳则恰恰相反。尤其是在那不勒斯的岁月,你可以想象吗?他可以在一场比赛之后,伴随着可卡因狂欢数日,然后回到家闭门不出,直到下一场比赛的开始。

那不勒斯的「宠儿」马拉多纳

图:Etsuo Hara/Getty Images

甚至,马拉多纳与本地的卡莫拉犯罪集团关系密切。他在黑帮地盘的酒吧里喝酒,兴高采烈地接受他们的礼物馈赠,接受他们的免费香槟,接受他们的毒品,接受他们的性服务。无论是在巴塞罗那、那不勒斯、塞维利亚还是家乡布宜诺斯艾利斯,他所贯彻的生活方式,便是无休止的放纵。

而除去那些被阳光掩盖的罪恶之外,他已经被公开的犯罪记录,同样罄竹难书。

1991年1月,在与一名性工作者的电话交谈被警方监听后,马拉多纳被指控「持有和分销可卡因」的罪名;3个月后,他在禁药检测中呈阳性,被禁止在全球范围内踢球15个月;1994年,在美国世界杯上兴奋剂检测呈阳性后,他再一次被禁赛;数年后,他又被判处过两年零十个月的缓刑,因为四年前的一次事件中,他用气枪向记者射击,造成其中四人受伤,而女友家暴的指控,也把他多次推向了风口浪尖......无论你是多么忠实的马拉多纳粉丝,你也不能对这些关于偶像的负面视而不见。

1994年美国世界杯上,马拉多纳握着医疗官员的手前往兴奋剂检测

图片:Michael Kunkel/Bongarts/Getty Images

1997年,他辉煌的职业生涯宣告结束,在阿根廷迎来了一个苦涩的结局。

「毒品让我成为一个更糟糕的球员,而不是一个更好的球员。如果不是因为毒品,你能想象,我会成为什么样的球员吗?」多年以后,马拉多纳在采访中说。

这是他的忏悔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在2005年的一场电视综艺中,有人问他,去世后会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什么。

「感谢足球(Thanks to soccer)。」他说。

「这项运动给了我最大的快乐,最大的自由。就像用手触摸到了天空。多亏了足球。」

「当你在球场上踢球的时候,那些在生命中困扰你的问题,那些关于生命本身的意义,一切的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他还说。

如果让这句话换一种煽情的说法,那就是,「当迭戈-马拉多纳在球场上的时候,那些在生命中困扰你的问题,那些关于生命本身的意义,一切的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

2008年在戛纳电影节上的马拉多纳

图:ERIC GAILLARD/REUTERS

而当我们关掉朋友圈,放下手机,才发觉过来,那样的日子,似乎已经距离我们很久远,很久远了。

甚至,我们都未必经历过。

(全文完)

本文资料主要整理自:

1.萧深主讲 ECO氪体出品音频专辑《战争与体育-英阿情仇》EP4

2.The Athletic《Diego and Maradona》

https://theathletic.com/2222291/2020/11/25/diego-and-maradona/

3.nytimes《The Most Human of Immortals》

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201126/diego-maradona/dual/

图文整理 / 殷豪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