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体育 > 冬奥 > 正文

15项奥运纪录+2项世界纪录!“最快的冰”还能创造新的惊喜吗?

2022-02-16 12:50:06
来源:上游新闻  来自重庆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上游新闻记者统计,截至2月16日上午11点30分,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短道速滑比赛共打破了6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在“冰丝带”国家速滑馆举行的速度滑冰比赛打破了9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这两块“最快的冰”,能否创造新的速度纪录?值得期待。

2月5日下午,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迎来冬奥首秀。荷兰名将伊雷妮·斯豪滕发挥出色,以3分56秒93的成绩夺得3000米冠军,同时打破了尘封20年的奥运会纪录。这是北京冬奥会首枚速度滑冰金牌,随后她又在5000米项目上夺冠,而且又打破冬奥会纪录。

在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10000米两个项目上,瑞典名将范德普尔先后以打破冬奥会和世界纪录的成绩拿下两金。

2月7日下午,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决赛,荷兰老将伊琳娜·伍斯特滑出1分53秒28的破奥运会纪录成绩成功夺金,这是她职业生涯第6枚奥运会金牌,同时也成为“五届冬奥会均摘金”的历史第一人。

2月12日,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的比赛中,中国选手高亭宇以打破奥运纪录夺冠。

2月15日举行的女子团体追逐A组决赛中,加拿大女队以2分53秒44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这也是“冰丝带”诞生的第9项奥运会纪录。

女子团体追逐 图片来源:新华社

女子团体追逐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首都体育馆,荷兰名将舒尔廷堪称短道速滑赛场上最具统治力的选手,5日的混合团体接力比赛,中国队在四分之一决赛第一组就打破了奥运会纪录,但随后的第二组比赛,舒尔廷领衔的荷兰队就打破了中国队刚刚创造的奥运会纪录。

舒尔廷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预赛中就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在1000米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她更是以1分26秒514的成绩,打破了此前由韩国名将沈锡希保持了10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并最终拿到金牌。

2月13日晚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舒尔廷领衔的荷兰队以4分03秒409的成绩获得金牌,该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这是北京冬奥会在首都体育馆诞生的第六个奥运会纪录。

北京冬奥会前半程,“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刷新了多项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在13日的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谈到了“冰丝带”冰面对运动员成绩起到的作用。

“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融入了很多高科技元素。不仅是‘冰丝带’,其他场馆也是如此。”此次“冰丝带”和首都体育馆均采用了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项技术不仅环保,还能让整个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

尽管国外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使用这样的技术,但是北京冬奥会大面积、多场馆使用的方案,世界上可供参考的不多。杨树安称,所有冰面对运动员们来说都是公平的,就运动员而言比赛成绩还是要看谁的实力更强,谁准备得更充分。

男子团体追逐 图片来源:新华社

男子团体追逐 图片来源:新华社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的比赛场地,有着“最快的冰”的称号,而作为在同一个场地同时举办两个冰上项目的场馆,也是唯一一个需要在同一天内转换场地的场馆,首都体育馆更是需要完成从“最美的冰”到“最快的冰”转换。

在速度滑冰场地,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越平整。通俗来说就是,冰面越“丝滑”,越有利于选手滑行,对不同区域的软硬度感受保持一致,速度不会受到冰面的影响,更有利于创造好成绩。

有了先进的技术,制冰的过程也马虎不得。“冰丝带”的制冰过程经历了底板清洁、底冰浇筑、喷漆画线、分层多次浇冰、冰眼敷设等多道工序。

建设过程中,还应用了激光测量技术,使冰面的平整度偏差尽量缩小。如此一来,一块光滑平整的冰场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而如何维护好这块“最快的冰”,更是一门学问。自场馆开放以来,在训练休息或者比赛间隙期间,工作人员会按赛程规则,进行浇水修冰。这样的程序保证了选手们能够在冰况良好的场地滑行。

比如在男子1500米比赛中,在大约一半选手出场后,比赛便进入暂停时段。三辆浇冰车驶上冰面,细致地对冰面进行修复。而比赛恢复进行后不久,两位选手便接连打破奥运纪录。

此外,在“冰丝带”使用期间,制冰师还需要不停地检测冰的厚度,对应地去修复冰场的平整度,受损严重的,可能需要化了重新冻。

“最快的冰”,为选手们提供更好展现自己的舞台,其背后是技术的支持和无数人的努力。

16日晚,短道速滑将迎来收官战,未来几天,“冰丝带”还将进行4个小项的比赛,或许还会有更多纪录产生。

上游新闻记者 汤皓

[责任编辑:周诗杰 PN354]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