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五道口体育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
在亚洲数据集团、京东研究院、腾讯科技和蚂蚁集团研究院的数据支持下,清华五道口体育金融研究中心通过建立城市体育消费指数体系,从体育消费现状和潜力两大维度测算、比较我国30余个主要城市的体育消费指数,以探寻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对人本身的“投资”型消费,正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推动体育消费发展,对城市发展、经济增长、国民健康和民族振兴均有裨益。
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体育消费规模约1.5万亿 ,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8万亿,复合增长率超过13%。
《报告》指出,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体育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2020年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032元,占人均支出的9.6%,占居民人均收入的6.3%。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均收入和体育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月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消费者会大幅削减其体育消费,尤其是体育服务消费,因此低收入人群占比越低的城市体育消费增长的潜力越大。
通过对比各城市的薪资水平发现,除北上广深外,月薪4500元以下人数占比较低的城市有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和大连。
通过计算城市体育指数发现,全国19个城市现阶段体育消费规模可观,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其中,“优”级城市深圳、上海、广州和杭州2025年人均体育消费将超过4000元,武汉、西安、郑州、成都和苏州预计超过3500元,厦门、沈阳、合肥、长沙、南京等9市有望超过3000元。
预计到2025年,全国19市的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将突破8600亿,约占全国居民体育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
通过对比城市体育消费指数和人均GDP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城市体育消费发展突显出四种模式:
集中型:北上广深杭等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人均收入高,市民进行体育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强。在体育商品供给 上,政府重视体育产业和消费发展,新型的体育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也往往先出现在这些头部城市。
资源型:西安、郑州、成都、沈阳、昆明等城市虽然人均GDP低于一线城市,但作为省会城市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赛事资源,体育企业在开拓市场时也更倾向于选择这些城市,因此体育商品供给较为丰富,城市体育消费可观。
自发型:苏州、无锡、厦门和青岛非省会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位居全国前列,本地人口占比高,生活节奏相对适宜,因此体育消费潜在市场巨大。然而目前这些城市体育供给有限,体育消费教育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传统型:长春、南宁、石家庄等二线城市人均GDP和收入较低,居民体育消费能力有限,现阶段城市可以通过群众体育工作培养市民的运动习惯,扩大体育人口,发展适合自身的体育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体育消费。
以下为报告内容概览: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