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一个爱哭鼻子的王者
体育
体育 > 精品深读 > 正文

费德勒,一个爱哭鼻子的王者

2018年费德勒加冕澳网六冠王

2018年费德勒加冕澳网六冠王

作者|卡门

“我41岁了,过去24年里打了超过1500场比赛。网球对我是如此慷慨,它给予我的东西已经超出我当年梦想的范畴,现在我知道是结束职业生涯的时候了。下周在伦敦举行的拉沃尔杯将是我最后一项ATP赛事,未来我会继续打球,但不会参加大满贯和巡回赛了。”

2022年9月15日,罗杰·费德勒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己将会在今年9月之后“不再从事竞技网球”。尽管像塞蕾娜·威廉姆斯一样没有提及“退役”,但谁都知道这两位41岁的传奇都已经和网球说了再见。

从1998年到2022,过去24年里费德勒从一个中二的“黄毛小子”变成20届大满贯冠军得主以及世界职业体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凭借着自己绝佳的天赋和手感去征服一个个对手,他也凭借着超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把网球带到了另外一个维度。

青少年时期的费德勒

青少年时期的费德勒

在费德勒之前,网球只属于职业球员;在费德勒之后,网球属于全世界。就像ATP主席安德雷亚·高登所说的那样,“罗杰对网球的影响以及他为网球所留下的财富,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他将数以百万计的狂热粉丝带入了这项运动,引领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新的增长时代,提升了网球的知名度。很少有运动员能以这种方式超越他们所属的领域,罗杰让我们所有人为能够参与这项运动当中而感到自豪和幸运。”

费德勒,一个爱哭鼻子的王者

传奇从小城巴塞尔开始

罗杰·费德勒的故事很长,长到自传已经出了好几本,却依然无法涵盖他的传奇人生。

在那些自传的开端,他往往以奔跑的球童或者经常流泪却从不服输的网球男孩形象出现。据说,他曾经在比赛中给比自己大一岁的玛蒂娜·辛吉斯捡球,后来他们成为瑞士队参加霍普曼杯的搭档。他会和一同训练的其他小孩比赛,然后在输给对方之后一路哭着回家,无论父母怎么劝说都不管用,直到他下一次赢球。

不管球童还是网球男孩,故事的发生地都是在他的出生地巴塞尔。

费德勒的家乡瑞士巴塞尔

费德勒的家乡瑞士巴塞尔

这座莱茵河畔的城市如今静谧而繁荣,然而在历史上它却经历过凯尔特人的统治,做过罗马人的行省,匈奴人在公元9世纪曾经将这里洗劫一空,14世纪的瘟疫和大地震差一点将它完全摧毁。不过,2000多年来它却从未向任何人或者任何灾难屈服,一直到16世纪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的曙光终于将这里照亮。

“人不是生而为人,而是教养之人始为人……是理性使其为人。”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哲学家和人文学家伊拉斯谟写道。

不知道从南非来到巴塞尔CIBA制药公司工作的罗伯特·费德勒和妻子丽奈特有没有读过伊拉斯谟,但他们对于儿子的教育实际上就是秉承着这种作风。每一次罗杰哭着鼻子回家,他们都会告诉他:“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你要允许有人比自己打得好。即便是想要获胜,哭泣也不解决任何问题。“

10岁出头的费德勒听了进去,他在很多年后的一次采访时回忆说:“我知道那种哭嚎必须停止,不然我就不可能赢球,更不可能拿到冠军。我知道,我必须从内心深处去真正地做出改变。”

费德勒在网坛的成名一战便是在温网击败儿时偶像桑普拉斯

费德勒在网坛的成名一战便是在温网击败儿时偶像桑普拉斯

情感充沛又天赋异禀的巴萨尔小男孩很快长大。2001年7月4日,19岁的他在温网第四轮和“草地之王”皮特·桑普拉斯相遇。

在全英草地俱乐部,巴塞尔少年告诉自己要鼓起勇气去面对桑普拉斯,但直到比赛开始之后的前几局他都还是手脚冰凉。他的眼睛总是盯着网球,有时候一抬头看到网带对面的对手,心里就忍不住一颤:“天啊,我和皮特在温布尔登的中央球场打球!”

尽管紧张,但费德勒那时也非无名之辈。他是1998年的温布尔登青少年组冠军,拥有炮弹般的ACE球、凌厉的单反以及精准的网前截击,这些都和桑普拉斯如出一辙。如果你愿意比较,他们还有更加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1米85的身高、80公斤的体重、同样的星座——具有雄心壮志并乐于处于统治地位的狮子座。

7比6、5比7、6比4、6比7、7比5,瑞士人战胜桑普拉斯,结束了后者在全英草地俱乐部的31连胜。

新老球王首次对决

新老球王首次对决

赛后两人一起向皇家包厢行礼,然后一起离开球场。伴着他们身着“温布尔登白”的背影,BBC的老解说员情绪激昂:“一个新星诞生了!他将引领温布尔登的下一个时代!”从那天起,两位生日只差了4天的“狮子”在伦敦的草地上上演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碰撞后,便像两条交叉的直线一样奔向不同的方向:一个走向顶峰,一个步入暮年。

费德勒,一个爱哭鼻子的王者

你记得他的那些眼泪吗

当桑普拉斯在全英俱乐部拿到7个男单冠军的时候,他被称作“草地之王”、“桑神”。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纪录将被一个梳着小辫儿、偶尔心血来潮会把头发染成黄色的瑞士年轻人打破,更没有人会想到他14座大满贯冠军奖杯的公开赛时代以来最佳纪录也会被后者不断改写。

2003年,经历了前一年的首轮出局之后,费德勒调整状态再次杀进温网决赛。面对有着“澳洲大炮”之称的马克·菲利普西斯,他展现出了必胜的决心。

在赛点到来之前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看出来21岁的瑞士人情绪上的波动。他努力地把眼泪憋了回去,7比6、6比2、7比6,21岁的费德勒捧起人生第一个大满贯。

2003年22岁的费德勒收获个人首个大满贯男单冠军。

2003年22岁的费德勒收获个人首个大满贯男单冠军。

“我们是从哪里开始的呢?”19年后的2022年,得知22次参赛拿到8个冠军的费德勒即将退役,温网官方社交账号写道:“我们是多么有幸可以见证你的旅程,看着你成为各种意义上的冠军。我们会想念你曾为我们增光添彩的时刻,但现在我们只想说谢谢你,带来如此之多的快乐和回忆。”

从伦敦全英俱乐部的草地到纽约比利·简·金国家网球中心的硬地,球员们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转场。对于2003年夏天里气势如虹的瑞士人来说,无论哪种场地对他来说都一样,无论哪个对手也都一样。

那一年,处于半退休状态的老戏骨达斯汀·霍夫曼没什么事情可做,就跑到美网来为球员们捧场。在他旁边不远处的是布拉特·皮特,他和前妻安妮斯顿分手已经半年,迫切地想要在阳光下忘记总是被八卦小报跟拍的烦心事。遗憾的是“小甜甜”布兰妮正好要生孩子,所以向来喜欢凑热闹的她没有能够到场。但她去不去倒也没什么关系,反正人们也不是看她,而是费德勒和安德烈·阿加西。

比分被定格在了3比1,阿加西输了。原本唱着“Let's go Andre let's go”的观众自动把歌词改成了“Let's go Roger let's go”,之后这首歌被唱到了全世界,从纽约到伦敦,从墨尔本到上海。

巴黎人不会这么唱,向来挑剔的他们只会用“Allez”表达支持。

2009费德勒击败索德林,夺得个人首个法网冠军。

2009费德勒击败索德林,夺得个人首个法网冠军。

2009年的6月,男单决赛那天下起了小雨。当罗宾·索德林的正手回球下网后,费德勒扔掉球拍跪倒在菲利普·夏蒂埃球场的红土地上。15000名观众起立为他鼓掌,眼中饱含泪水的他起身后张开双臂,仰天长啸,然后从当年的对手阿加西手里接过象征冠军的“火枪手杯”。

这是费德勒连续第11次出战法网,这之前的3年里他连续闯入决赛却都不敌拉斐尔·纳达尔,无缘完成“全满贯”。而同一年的澳网,身为赛会“三冠王”的他在最被看好的情况下却五盘不敌西班牙人。颁奖仪式上,他忍不住像小时候一样因为输球而流泪了。

法网登顶弥补了所有的遗憾,也圆满了他的职业生涯。此后,他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历史,不管是世界第一周数、巡回赛冠军数还是大满贯冠军数。

2018年的墨尔本公园球场,已经手握19个大满贯冠军的费德勒在澳网男单决赛里迎来了马林·西里奇。“20很特别,我不知道该怎么说,那将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数字)。”赛前,他尽可能地淡化公众对这个数字的期待和痴迷,同时也化解自己的压力。

3比2,在赛点到来的那一刻,他的眼泪也如约而至。“这是漫长的一天,比赛是夜场,白天一整天(我)都在忐忑地等待。但现在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就像童话故事一样。”

2018费德勒加冕澳网六冠王后落泪

2018费德勒加冕澳网六冠王后落泪

不过,即便是童话故事,也不会有这样的剧情吧?加上这个冠军,他竟然赢得了1968年公开赛时代以来所有大满贯赛事中的十分之一——50年来那么多人来来往往,那么多人被冠以各种各样响亮的名头,但他们每一个都无法和“费德勒”这个名字相提并论。

费德勒,一个爱哭鼻子的王者

他让网球大于网球

费德勒的大满贯数来到了“2字头”,桑普拉斯的14冠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纳达尔和更年轻的诺瓦克·德约科维奇成为这个纪录的追赶者。

赞誉纷至沓来,每一个在墨尔本公园的人都为自己能够见证一个传奇数字的诞生而激动不已。连罗德·拉沃尔都来到了罗德拉沃尔球场,在现场用手机录下颁奖仪式的场面。

“这是费德勒的第20个大满贯,从他在赛后的举动看上去,它和前面19个一样特殊,一样让他动容。”《每日电讯》的专栏作家西蒙·布里格斯写道:“眼泪从他的脸上滑落,这是胜利者的喜悦,是一名‘老’球员对岁月的胜利。”

费德勒20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费德勒20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36岁了,他的确够“老”。

在这个年纪,桑普拉斯、阿加西早已退役,当年和他并称为“80黄金一代”的同伴们包括马拉特·萨芬、胡安·卡洛斯·费雷罗、安迪·罗迪克、莱顿·休伊特、大卫·纳尔班迪安也都纷纷离场。费德勒成了男子职业网坛的“活化石”,成了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球员高山仰止的对象,然而他还在独自坚持,不断地通过个人影响力把网球这项运动推向更高的地方。

“你不只是在为自己打球,因为网球始终大于个人。”这句20岁时说过的话,他在30岁、40岁时仍然在践行。

虽然随着年纪不断增加、伤病也逐渐地找上门来,但他还是继续出现在赛场上,调整赛程,科学训练,精进技战术。

“我们看到一位艺术家在舞台上表演,往往会因此而忽视了他在幕后为此所付出的汗水。”体能师皮埃里·帕格尼尼从2000年就开始和费德勒合作,他说瑞士人在训练场和健身房里所作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那些总是想着依靠灵光一现的选手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很难像他一样征服更大的舞台。“想想芭蕾舞演员吧,你惊艳于他们所开出的美丽的花朵,却看不到背后血与泪的故事。”

费德勒在法网的比赛中

费德勒在法网的比赛中

此外,改变打法,快速有效地增加制胜分也是让他保持青春的一个秘笈。从2016年起他就开始强化发球,更多地上网,甚至敢于在对手发球时使用迎前进攻的SABR(Sneak Attack By Roger,罗杰的偷袭),这“吓坏”了很多比自己年轻的对手。

球场上是进步的榜样,他在球场下也是如此。

早在2003年他就成立了费德勒基金会,通过举办慈善表演赛、说服代言的赞助商捐款、个人物品拍卖等募集资金,帮助未成年群体特别是非洲地区的儿童,用于改善孩子们的教育、医疗水平等等。此外,他还为先后海地地震、澳大利亚山火捐赠善款,并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

2018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在摩纳哥揭晓。凭借着2017年的两座大满贯冠军奖杯以及在全世界的超强影响力,费德勒荣膺“年度最佳男运动员奖”。这是他第5次获得这一奖项,超过了此前和自己并列4次的短跑奥运冠军尤塞恩·博尔特以及美国冲浪选手凯利·斯莱特,成为当之无愧的“王中王”。

费德勒是收入最高的运动员之一

费德勒是收入最高的运动员之一

“史上最佳,跨越所有项目的史上第一名!”即便是后来他大满贯冠军数量被纳达尔(22)和德约科维奇(21)赶超,但澳大利亚的《ABC在线》仍然把直接把他形容为“GOAT(the Greates of All Time)”,而且是超越了其他运动的那个第一名。

《时代周刊》也曾经将瑞士人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大人物”,好友比尔·盖茨为他撰写了名为“冠军”的推荐词:“费德勒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对于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球迷一样,他如果挂拍一定会使我们伤心,但让人感到安慰的是,即使如此他也会继续做那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公平的事。”

如今,在“告别信”里感谢过妻子、父母、姐姐、团队、赞助商以及球迷之后,这“第一名”即将转身,要去新的世界里做和网球场上同样“伟大”的事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