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院学子到赛事正规军,他活成了不被定义的样子|上场
体育
体育 > 滚动 > 正文

从体院学子到赛事正规军,他活成了不被定义的样子|上场

热爱,是很多人选择进入体育行业的原因。但是,入行和发展有的时候并不完全一样。以体育为方向,某项运动为切入点,在另外一条路上收获了更多。苏一凡,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本科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的新闻传播专业,曾经在家乡牵头举办篮球赛事,苏一凡从「篮球」出发,深耕于赛事,最终在某大厂的体育营销岗位,借此获得了去世界杯现场的工作机会。

文 / 郭钰琪

编 / 李乐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任何一个足球迷来说,亲临世界杯现场看球都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

本科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的苏一凡,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作为官方赞助商的前线工作人员,实现了很多足球迷的梦想。而在此之前,苏一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篮球迷,高中的时候,甚至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如果可以,我愿意每天花两个小时去打篮球。」

从新闻学生,到「赛事」正规军

和大多数高中生一样,高中时的「热爱」并没有得到老师的支持,老师告诉他:「人向往的自由,永远是限制下的自由。」

当时的苏一凡不以为然,带着这份热爱与「执拗」,度过了三年的高中生活。

高考结束,为了继续自己的热爱,苏一凡报考了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并如愿被录取。

「在成体的日子,通过学校平台,我有幸参加了一系列的赛事报道,包括像新华网、FIBA、FIFA这样的国内外顶尖赛事。这让我了解了一些体育赛事运营的知识,积累了相关经验。」

有一年暑假回家,苏一凡发现家乡有很多的篮球爱好者,每天在球场上挥汗如雨。这些像他一样的「篮球迷」们,梦想着在赛场上大杀四方。然而,没有比赛平台,让这些「梦想」只是空壳。

2016年,苏一凡在校期间暑期在家乡举办篮球赛事

「在学校的经验,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苏一凡决定亲自牵头,让这些梦想落地。于是,由苏一凡创办的民间篮球赛事应运而生。

该项赛事一共举办过五届,到2020年,第五届篮球赛举办时,赛事得到了当地的关注。在苏一凡的推动下,当地体育局担任了赛事的主办单位,赛事也由「自发型」变身为「正规军」。

2020年、发展到第五届的篮球赛事成为「正规军」,在当地篮球爱好者中有较高的影响力。图:比赛现场

苏一凡在这个过程中继续积累赛事运营的相关经验,对篮球赛事的操盘也从菜鸟逐渐成为了老手。篮球比赛在当地的影响力也不断变大,举办家乡篮球赛也成了苏一凡大学时光里难忘的一段回忆。

困境下的学业「修行」

大学时光一晃而过,毕业后,苏一凡选择了留在成都,从事赛事策划和总助的相关工作。由于对外联络的工作属性,他逐渐养成了对行业的思考意识。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体育行业阴云密布,国内大部分大型体育赛事都处于停摆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年轻人选择了「蛰伏」,继续求学深造来等待转机,苏一凡也不例外。

不过与一般考研人不同的是,苏一凡是雅思和考研两手准备。

「国内的研究生考试在12月底举行,我在10月结束了雅思考试的战斗。因为考完雅思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我报考了成体赛事翻译的硕士研究生。有赛事经验作为一定的素材积累,因此,我在剩下的两个月把主要精力分配在攻克专业科目中的理论知识和政治上。」

初试成绩公布,按照往年的分数线,苏一凡的成绩属于大幅过线。但是遗憾的是,那一年,赛事翻译方向被划定了新的专业代码,按照录取人数重新划定了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暴涨,苏一凡考回本校的心愿就落空了。

于是,苏一凡只能另辟蹊径,一边申请国外留学的机会,一边将目光转向调剂,搜索各个院校的调剂信息,并按照不同院校的要求同时准备着七到八门考试的调剂复试。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凡是与体育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几乎都过了一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扎实的学科背景和行业经验,在调剂复试中苏一凡实现了逆风翻盘,拿到了华东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与此同时,苏一凡也成功被英国一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录取,拿到了新传相关专业的offer。

出于精力分配、时间管理等多方因素的综合考虑,苏一凡决定将国内的研究生转为非全日制。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寒暑假的集中授课方式使他有更多的精力来平衡两份学业。

「通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圈子,我认识了很多有体育背景的新朋友。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能给我新的思考角度,同时还能扩宽我的人际圈子,这非常有意思。」

同时,英国硕士的学业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到英国的第一天,打车去学生公寓的时候,我差点去坐在了司机的位置上。」异国给人的陌生感,是需要慢慢适应的。

放下行李后,苏一凡外出吃饭。「保守起见,我选择了一家肯德基。」

然而保守的选择并没有避免意外的发生,点餐的时候,他对服务员说想要Hamburg(汉堡)、炸鸡和可乐。可是服务员告诉他,这里没有Hamburg(汉堡)。

肯德基没有汉堡?苏一凡很惊讶,于是拿着菜单告诉服务员,就是图片上的汉堡。服务员说,这是chickenburg(鸡肉汉堡), KFC没有Hamburg(汉堡)。他恍然大悟,原来在英语语境中,Hamburg指的是牛肉汉堡,而肯德基只提供鸡肉汉堡。

在英国的日子里,苏一凡就是浸润在这样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里,像一块干瘪的海绵,拼命地吸收水分,一点点地成长。

除了完成学业,苏一凡利用假期,自驾游览了很多英国的主流城市。英国是右舵车,驾驶位置和档杆与国内是相反的,因此很少有留学生选择自驾出行。而苏一凡不仅勇敢地选择自驾,甚至到后来还租起了手动档的车。

从四万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

英国硕士学制较短,2022年,苏一凡拿到了英国的研究生学位,选择了回国。

留学前,苏一凡曾一度想进入高校做一名老师。但留学后,全新的环境和新圈子的同学朋友也让他的想法发生变化。身边的朋友大多选择去一线城市闯荡,潜移默化下,苏一凡也加入了「洪流」之中。

当初选择国内外研究生「双管齐下」,让苏一凡在取得了英国硕士学位之后,依旧保持了在校生身份。「因为要入职大厂基本都需要有大厂的实习经历,于是回国后我开始海投,最终得到了去大厂实习的机会。」

实习的同时,苏一凡不断地寻找工作机会。终于在结束实习后,2022年7月,苏一凡成功拿到了大厂的管培生offer。

读研的时间里,苏一凡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两个硕士学位证书,而是学会了在做出决定或者判断的时候,超越自己的个人偏好,以更加长远的眼目光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学历的高低,或许并不妨碍大家一起工作,把事情做好。甚至有时候,能把工作完成更好的那个人,并不一定拥有光鲜的教育背景,学历更多时候只是一块敲门砖。」

2022年冬天,卡塔尔世界杯如约而至。苏一凡所在的单位作为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有相关工作需要派遣人员前往卡塔尔世界杯现场去执行。然而,现场工作的机会凤毛麟角,面对这样难得的机会,苏一凡自然不想错过。

由于自己有过相关的经验,苏一凡勇敢地自我推荐,主动争取。四万多的大厂员工,能去现场的只有几十人。最终,苏一凡通过层层筛选,成功脱颖而出,得到了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世界杯球场的灯光很亮,体育领域内最知名的主持人们都在场边工作,刚踏入球场时,苏一凡的眼眶湿润了。

「我之于世界杯,只是现场成千上万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罢了;而对于我自身普通个体来说,颇有几分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这是一次完全的正向激励。」

苏一凡在世界杯现场工作

从卡塔尔回来后,苏一凡常常和朋友开玩笑地聊起那段经历:「我第一次现场看足球比赛,也就是一场世界杯而已。」

卡塔尔之行像一场梦,身处在人类体育盛会的狂欢人群中,作为体育的热爱者和追寻者,苏一凡是幸福的。世界杯之后,苏一凡又重新回到了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实现「球场自由」后的苏一凡,并没有像自己高中时所向往的那样,每天打两小时篮球。充实的生活将他包裹,让亲身参与体育运动这件事情,变成了一种供娱乐和健身的爱好。

篮球点燃了苏一凡对于体育的热情,一切源起于篮球,却又不止于篮球。苏一凡的身后,还有很多体育的热爱者和追寻者,谈到对于这些「后辈」的建议,苏一凡表示:「热爱是我一直保持激情的原因。」

的确,如果没有热爱,就不会有内心如山洪呼啸般的泛滥情感,这些感动都带着体育独有的烙印。那些带着满腔热血,对这个行业充满期待的「体育圈人」们,谁不热爱它呢?

当然,热爱并不是「万能钥匙」,无论在哪个赛道上,我们都要学会超越自己的个人偏好,以更加长远的目光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就像曾经痴迷于篮球的苏一凡,实现了无数「足球迷」的梦想一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