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哄”全红婵多说几句,记者特意准备了小乌龟玩偶
体育
体育 > 综合体育 > 正文

为了“哄”全红婵多说几句,记者特意准备了小乌龟玩偶

也许我们应该感谢16岁的全红婵,没有她,杭州亚运会跳水项目的热度可能要少很多。

10月3日,最受关注的亚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项目结束了争夺,全红婵在决赛中以438.20分战胜队友陈芋汐(435.65分),以两枚金牌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本届亚运会之旅。

不过,对于在媒体看台、混采区、发布厅围追堵截的记者来说,最头大的问题是如何“哄”全红婵这个小妹妹多说几句,这可是个大难题。

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有全红婵比赛的日子

混采区采访就要排队

由于报名参赛的队伍不多,亚运会跳水比赛的强度实际上比国内的比赛要低很多。双人项目金牌都是断层式拿下,单人项目金牌则是中国选手自己内部竞争。也正因为悬念太少了,梦之队的关注度反而没有想象中的高,很多媒体干脆分流人手去抓别的比赛热点了。

不过有全红婵比赛热度完全不一样。

9月30日,亚运会跳水项目第一天比赛,全红婵和队友陈芋汐参加的是女子双人10米台项目。

“今天的比赛混采区只能进50个人,按排队顺序先到先得。”不少记者到达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时,就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告知。明明比赛将近两个小时后才开始,已经有不少性急的媒体早早在混采区通道开始排队。没到比赛时间,50人的限额早早就满了。

潮新闻记者赶到媒体看台的时候,发现不仅媒体看台被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挤满了,能容纳6000人的游泳馆坐席也基本满了,即便是视线非常不好的看台(游泳池上方,要斜着才能看跳水比赛),也被观众填满了。

毫无悬念的比赛结束,混采区一番围追堵截之后,媒体又早早开始占领新闻发布厅的位置。这样的情况在10月3日又重现了一次。

东京奥运会,全红婵施展“水花消失术”,一战成名。那一年,她14岁。两年过后,全红婵的人气有增无减。在某视频平台上,“全红婵”三个字的相关视频播放量有203.9亿次。

“全红婵比赛期间还在练习动作”“全红婵摸摸教练肚子,心满意足合影”“全红婵跳水看呆网友”……亚运会关于全红婵的一举一动都能冲上热搜。

一方面,全红婵是炙手可热的流量密码。另一方面,全妹妹确实惹人喜爱。

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场上大明星场下小女孩

孩子气的她吸粉无敌

与场上的镇定自若、沉稳大气相比,场下的全红婵却表现得有些“淘气”。

10月3日上午,女子10米台预赛结束后,不少媒体记者在混采区等着预赛第一的全红婵走过来接受采访。没想到小小个子的她一路疾跑冲刺,根本不听后面一群人“全妹妹,别跑!”的呼叫声,就这样“逃之夭夭”,很多媒体记者连打开手机拍摄的反应时间都没有。

从之后的视频看,孩子气的她在混采区入口就把背包给了工作人员,轻装上阵上演了一幕“走为上计”。

这样天真孩子气的全红婵,怎么能不招人喜爱呢?亚运会上除了精彩的比赛,全红婵还贡献了好几次这样的情景,甚至还上了热搜。

9月30日决赛后混采区,采访一直都是陈芋汐在回答,等到记者请全红婵点评时,全红婵翻来覆去就是三个字回答——“挺好的。”然后看准机会拉着陈芋汐一溜烟跑掉了。

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新闻发布会上,家乡媒体问她“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她回答说“挺好的”。有媒体问她“哥哥来现场看比赛,家人支持的感觉怎样”,她还是“挺好的”。

现场媒体都乐了,连队友陈芋汐都笑到低头。

直到有媒体问到她背包上的小乌龟玩偶,她才回答说:“我比较喜欢嘛,乌龟又丑又可爱。”被问到有没有给小龟龟找个伴,她回答“还没来得及去买”。大家都有点悟到了,显然这样的话题更能吸引孩子气十足的她。

不少媒体同行感叹说,与其说是在采访一跳成名的奥运冠军,不如说在挖空心思“哄孩子”,从而让天真烂漫的全红婵多说两句话。

潮新闻记者 董旭明 俞碧寅 摄

潮新闻记者 董旭明 俞碧寅 摄

10月3日,当天决赛后,锲而不舍的记者们又早早地赶来采访区,为了诱惑“全妹妹”,拿出了准备好的小乌龟。或许是最后一场采访了,全妹妹这次没逃,“谢谢大家来看我比赛,我很开心。”

记者说,给大家比个心吧。她举起右手问:“朝哪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