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精彩落幕
体育
体育 > 正文

2024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精彩落幕

2024年5月26日,在风光旖旎的北京市昌平区,备受瞩目的2024“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圆满结束,今年是赛事举办的第二年。此次赛事活动为期三天,自24日起至26日止,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600人次自行车精英及骑行爱好者齐聚一堂,竞相驰骋,在青山绿水间挥洒汗水,释放运动激情,尽享骑行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借由赛事也让参与者们深入体验昌平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透过体育文化赛事打造多维交流与布局,为昌平“打造骑行友好城市”战略构想再添崭新注解。

5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司马红女士,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敬民先生,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先生,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区长、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主任支现伟先生,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主席冯宝忠先生,西班牙使馆官员奥维迪奥·欧莱罗(Mr. Ovidio Hórreo)先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斌先生,北京市昌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光彤先生,北京市昌平区政协主席王燕庆先生,法国ASO体育集团国际推广部负责人安东南·皮威图(Antonin Piveteau)先生,Unipublic 环西组委会代表夏尔·奥吉亚沃(Charles Ojalvo)先生,德鲁伊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总裁艾萨·加布里埃尔(Essar Gabriel)先生到场出席大组赛发令仪式。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区长、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主任支现伟先生表示:“去年赛事的‘乐享山水、竞速驰骋’,我们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今年的比赛经过‘精心打磨、焕新升级’,又在万众期待中如约而至、华丽归来。我们将秉承‘全民参与、亲近自然’的理念,以赛为媒、以体兴旅,按下文、旅、体深度融合‘加速键’,驶入产、城、人一体发展‘快车道’,展现‘京师之枕’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努力把赛事办出新高度、绽放新精彩,并预祝本届赛事取得圆满成功。”

2024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延续“骑遇”主题,再一次深度探索人、车、生活连接的更多可能。依托“道路友好、设施友好、文化友好、产业友好、运营友好”的发展方针,日臻完善城市公路网络与沿线配套服务,为广大骑行爱好者提供了理想竞技与文化体验场所,不断营造推行高品质骑行环境与绿色低碳新风尚。本届赛事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让参赛者在畅享速度与激情的同时,进一步领略昌平发展的勃勃生机与城市魅力。

在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已成功跻身于在华举办的C类国际赛事之列,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赛事的高水平,也标志着昌平在推动自行车运动发展、打造城市品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届赛事汇聚了近2600人次参赛选手,覆盖 28个国家和地区,女子选手560人,占约22.8%,高于同类赛事中女性骑手占比,参赛选手中不乏外籍精英运动员以及来自京外的杰出选手,他们将共同参与为期三天的精彩赛事活动。赛事设置个人绕圈赛、团队计时赛、家庭娱乐骑行和大组赛四项别具一格的项目,满足不同骑行爱好者对于丰富道路类型探索的多元需求。

5月25日进行的绕圈赛、团体计时赛 、家庭趣味骑行赛的起终点位于昌平区未来科学城体育场,骑手沿未来科学城大道、未来科学城路、英才北二街、未来科学城东路进行骑行。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交流经验、感受骑行乐趣的广阔平台。家庭趣味骑行赛的特别设置更为热爱骑行的家庭打造独特的家庭活动体验,无论是亲子共骑的温馨瞬间,还是家庭间竞技的紧张刺激,都成为了这个骑行赛场上难以忘怀的记忆。尽管比赛当天阴雨绵绵,但这并未能阻挡选手们奋力骑行向前的决心与热情。在雨中,他们凭借专业技能和坚韧不拔的斗志,充分展现出这场骑行这项竞技运动的精髓与魅力。

经过激烈角逐,在绕圈赛男子组比赛中,石宽(0:36:25.090)、周纪凯(0:37:29.627)、胡杨(0:37:29.866)分获冠亚季军。而后,程涛(0:37:49.082)、马来西亚的ERIC KOH WAI TUAN(0:37:49.208)和来自澳大利亚的Owen Fidler(0:37:49.510)分别荣获绕圈赛男子大师组的冠亚季军。绕圈赛女子组冠亚季军则由孟昭娟(0:40:24.187)、白雪(0:44:41.227)、王瑜(0:44:41.482)获得。团体计时赛更将现场氛围推至高潮,最终,CEC骑意车队(0:33:49.867)、北京高校联队(0:34:52.557)、SPC(0:37:15.016)斩获冠亚季军。家庭趣味骑行也呈现诸多看点,不仅考验了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更在雨天中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挑战与乐趣,打造一场共同成长之旅。

5月26日进行的大组赛骑行里程长度为95.5公里,赛道整体爬升高度730米,起点和终点同样位于未来科学城体育场。这条赛道不仅展现了现代化的昌平区风貌,还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历史感的石板路古典路段。并且,骑行者们在比赛过程中,将有机会俯瞰山谷的壮丽景色,远眺银山的巍峨,穿越望百路及其后的望百路隧道,享受一场视觉与运动的双重盛宴。整体赛道难度属于中级,挑战与乐趣并存。这不仅是对参赛者体能和意志力的考验,也是对骑行技巧和策略的一次综合展示。

在风和日丽的昌平区壮美风光中,大组赛以枪声成绩迎来了最终比赛结果。男子组冠亚军由陈浩(02:20:23.007)、李沛林(02:20:23.027)和陈澍(02:20:23.431)获得。女子组前三名则分别由沈丹妹(02:37:03.153)、梁艳青(02:37:32.368)、颜若晗(02:37:33.168)荣获。其中,陈浩与沈丹妹分别获得爬坡王荣誉。参赛者以实际行动展示出骑行运动蕴含的活力与拼搏劲头。

此次赛事还吸引到丽莎·布雷瑙尔(Lisa Brennauer)、尼古拉·罗奇(Nicholas Roche)、法比奥·阿鲁(Fabio Aru)、安娜·范德布雷根(Anna van de Breggen)、奥斯卡·弗莱尔(Oscar Freire)五位传奇车手的参与,他们纷纷亮相签名会,与热情粉丝近距离互动,分享他们的骑行经历和心得。在颁奖仪式上,他们的出现不仅仅是对参赛选手努力的肯定,更是对骑行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除此之外,五位传奇骑手还亲自参与了现场的特色体验,亲身感受昌平骑行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为期三天的赛事活动正逢周末,赛道两旁人头攒动,骑行爱好者、游客与市民纷纷前来观赛,共同见证这场国际级自行车赛事的激情与魅力。随着车队疾驰而过,现场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犹如热情的浪潮一般汹涌澎湃,为参赛选手们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除了激动人心的赛事之外,自5月24日至5月26日,中心区现场精心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的骑行嘉年华,为广大骑行爱好者和市民带来了一场集音乐、美食、艺术于一体的夏日狂欢。在此期间,三支知名乐队——黑白柳钉、刻奇乐队和雷德先乐队,轮番上台献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又一场激情四溢的音乐盛宴;美食美酒区,参与者通过集卡可以免费领取夏日冰饮,尽享清凉一刻;西班牙风情街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舞蹈、音乐、美食、葡萄酒……多维度体验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此次活动共有15+西班牙展商、20+西班牙品牌参与,为游客带来了地道的西班牙风情。中心区主舞台更是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互动和演出,其中,观众们可以欣赏到由Lucero舞团带来的专业弗拉门戈舞表演,感受西班牙舞蹈的独特魅力。此外,更有多家展商带来了独具特色的定制化体验,不仅为环西赛事增添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骑行乐趣、享受周末休闲的绝佳去处。这些活动不仅为赛事增添了浓厚的娱乐氛围,也充分利用场景经济赋能赛事商业价值,彰显昌平区的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新形象。

夯实“骑行”文化新名片

北京市昌平区通过引入国际性赛事,在“文旅+骑行”发展模式指导下,充分调动地方资源,在自行车专用路开通、文旅主题骑行路线打造、赛事构建和服务升级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骑行体验,更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选手和骑行爱好者。首届环西昌平赛事制作了52分钟的赛事纪录片通过41家转播商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转播292小时,触达人群4.2亿,使昌平具备了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纳入了世界体育赛事之列。

近年来,昌平在开通自行车专用路、完善骑行配套服务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不断完善自行车运动产业体系。自2019年起,北京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自昌平开通,成功填补骑行道路空白,如今这条自行车专用路还在不断向南部、西部延伸,未来更将向东拓展至天通苑地区,连接周边居住区、森林公园、交通枢纽等,进一步提高市民骑行出行的舒适感,大力推动骑行运动的发展和普及。

与此同时,骑行网络建设同步向着绿色生态化发展。目前,昌平区已建成42公里骑行绿道,串联起了昌平新城与老城、东部与西部、山区与平原。从温榆河昌平段起步,纳入沿线公园、湿地、森林等生态空间并进行景观提升,规划多种主题形式公园,连点成线,自西向东形成带状公园。该区段还规划了观鸟、垂钓、水上运动等娱乐项目,极大的丰富了骑行体验与期待。

目前,昌平区共设计“畅行回天”“文旅商圈”“中轴向北”“艺术巡游”“古迹探访”等12条文旅主题骑行线路,并带动线路周边旅游、餐饮、民宿等多元经济业态消费升级,成功拉动沿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昌平区“绿氧益行 艺览昌平”骑行线路入选十佳中国户外运动精品骑行线路。针对不同人群举办不同主题骑行活动, 不仅举办环西挑战赛、耀骑中国BRM200挑战赛、2024年北京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专业级赛事;更有一系列群众性骑行活动,如5月17日至19日昌平区举办了“骑行大美昌平 遇见多彩大明”昌平区年度骑行日系列活动;同时,开启骑行昌平“环十三陵”骑行文化节第二季活动,以及多场由“骑行驿站”等发起的群众性骑行活动。

世界顶级赛事在昌平的举办不仅彰显昌平区的硬实力,也对推动区域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塑造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昌平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两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北京市昌平区还提出打造“骑行友好城市”的战略构想与三年行动计划。基于此,昌平区还将建设多种主题驿站,划分为“旗舰驿站、专业驿站、共享驿站”三种形式,目前已挂牌专业驿站1家、共享驿站1家,意向挂牌专业驿站10家、共享驿站20家,切实为骑友提供服务与交流空间,并计划招募300位共享骑行驿站合伙人,覆盖酒店、民宿、餐厅等多重业态,为骑行人士提供多种基础服务、品质服务、特色服务。昌平区也将鼓励共享骑行驿站主理人创立骑行俱乐部,或成立骑行俱乐部活动大本营,定期举办培训、聚会等,以持续优质活动内容吸引用户,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建设骑行城市数字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带来更为便捷的信息查询与管理。未来,依托“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的契机,推进“骑行友好城市”的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点燃体育旅游新引擎

作为国际性影响力体育赛事落地中国的重要尝试,2024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的顺利举办,将进一步开拓昌平区的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助力本地产业向专业化、高品质化迈进。此次赛事不仅是一场酣畅淋漓的体育竞技盛宴,更是昌平区推动文体旅农商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点燃全民健身热情同时,赋予昌平体育赛事旅游经济增长与消费新潜能。

与此同时,昌平区政府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了覆盖全域的“一核四带”总体空间结构,以温榆河昌平段沿线为核心区,打造温榆河骑行主题公园。以百里环廊骑旅度假带、长城文化体育旅游带、明文化体育旅游带、乡村骑游休闲带为四带,自西向东分别延伸至浅山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骑行拓展区。借由自行车赛事、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推广农业旅游等方式,与各领域深入交流,聚焦协同发展,逐步形成聚合效应,进一步夯实昌平“骑行”名片,让更多人爱上骑行,爱上昌平。

未来,昌平区将继续秉承体育基因,以路网先行、文化拉升为目标,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势,依托“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等重要赛事,持续布局基础服务建设、数字赋能骑行发展,开展以自行车为圆心的多元活动,加强与国际自行车产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挖掘中国自行车市场的庞大潜力,推动自行车产业的创新发展,在日益完善的产业体系构建中,打造昌平文旅品牌,盘活经济新引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