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半程马拉松的赞助商数量上升到10家。
文|马莲红
4月20日,清晨7点的东方明珠脚下已是人山人海。2025浦发银行上海半程马拉松在一声发令枪后启动,15000名跑者从东方明珠出发,穿越陆家嘴金融城,沿着黄浦江跑过世博园区、前滩商务区,最终抵达浦发银行东方体育中心。
来自肯尼亚的孔加以1小时01分07秒的出色表现夺得男子组冠军;女子组方面,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泽拉伊跑出1小时06分36秒,不仅摘得桂冠,更将去年1小时09分57秒的赛会纪录大幅提升。中国选手王丛政和许双双分别以1小时03分21秒、1小时11分07秒的成绩获得国内组冠军,王丛政还刷新了个人的半程马拉松最好成绩。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这场比赛也创下多个“首次”:首次报名人数突破11万、首次提前两个月开启报名、首次邀请白金标运动员参赛……一连串新纪录,让上海半马在上半年最后一个马拉松疯狂周末分外吸睛。
2015年,上海半马首届开跑,作为“上马系”的延伸,它和上海马拉松共同构成了国内首个“一城双马”体系。十一年过去,这项赛事已经从“尝试性创新”进化成标杆赛事,并正朝着国内首个“一城双白金”(双白金标)目标迈进。体育大生意连续第三年作为合作媒体,见证上海半马的成长之路。
从金标到白金标,上海半马全面进阶
上海半马从创立到今年已经有11年。
2024年是上海半马获得金标认证的第一年;2025年,这场比赛直接将目标瞄准更高门槛——白金标。
白金标赛事并不只是“更高一级”,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等级体系:全球白金标马拉松的数量上限为12场,半马目前虽没有数量限制,但想进来,不只是“实力强”那么简单。
组委会在今年围绕世界田联的标准进行了全面升级:
精英阵容:22位国际特邀运动员,包括1位男子白金标、4位男子金标、5位女子金标级选手参赛,中国运动员则由索朗才仁、许双双等领衔。
完赛人数: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17361人,中签率仅13%,最终完赛率达99.27%,满足白金标赛事需“至少一万名完赛选手”的硬性要求。
国际化程度:外籍跑者共325人,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21个国家和地区。
赛事服务:在起终点区域,共计设置了5个医疗站点,而沿着整个比赛路线,前疏后密分布着18个医疗站点,同时配备了23辆救护车随时待命,确保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能够第一时间响应。不仅如此,赛事确定中山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市九医院、东方医院(本部及南院)、浦南医院等六家医院作为比赛定点医院,为运动员开辟就诊“绿色通道”。
赛事进行期间,还专门安排了25组骑行急救队穿梭在赛道之间,为赛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除此之外,还有将近300名急救志愿者以及150名急救跑者分布在各个关键位置,全程陪伴着跑者,为他们提供贴心服务。为了方便选手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获取帮助,在沿途各个医疗救护点前100米的位置,都设置了十分明显的标志,沿着参赛者的跑进路线始终有救护车跟随。
赛道沿途依然按相关要求设置了各式补给站,3公里设有饮水站,自5公里起,每5公里设置饮料饮水站,给予跑者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赛道7.5公里、12.5公里、17.5公里处设置饮水用水站,跑者可以通过用冷水浸泡的海绵及时降温;赛道沿途共设置4个能量补给站,在10公里、20公里处提供都乐香蕉,12.5公里处提供SiS能量胶,20公里的补给站则准备了巧克力,为跑者提供能量补充。
赛事当天气温较高,跑者体感较为炎热,组委会充分考虑跑者参赛体验,在赛道9公里、14公里、18公里处配备了三处冰站,在8公里、12公里、14公里、16公里、18公里、19公里及20公里处设置了七处喷淋站,参赛者可以取用适量冰块,置于后脑勺及后脖颈处进行物理降温,以达到迅速恢复体力的效果。
此外,现场的“加油站”阵容也是诚意满满——有上海轻音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的钢琴师、街舞团、拉丁舞、民谣乐队,以及终点处的大鲨鱼啦啦队。
这是一份上海半马的严肃“白金标答卷”。赛事口号“再竞一步 One Step Further”,不只是面向跑者,也是在定义自身的“再进一步”。
上海半马,正在成为品牌的新战场
参加半程马拉松的人群各有理由——
有的是“全马未满”,想挑战自我;有的是严肃跑者,没抢到全马转而参加半马;也有很多人,觉得21公里刚刚好——足够有挑战,又不至于拖垮日常节奏。
这正是半马的核心价值:它是大众跑者参与最多的一项赛事,也最具“可持续热爱”属性。
根据中国田协发布的《2024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在全国749场路跑赛事中,半马占比超过59%。在471万跑者中,半马人群接近三分之一,是全马人群的两倍。而且,从完赛时间看,大众半马成绩整体在提升,意味着这一人群不只是“尝鲜”,而是在认真训练。
2025年上海半马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趋势:
报名人数达117361人,是2019年的近三倍;
中签率仅13%,意味着这项赛事已具备稀缺性;
36-45岁跑者是绝对主力,占比超过50%,其中男性跑者占到七成。这群人,是典型的中产运动人群。他们愿意投入训练、时间与金钱,为了一个“合理目标”做长期准备,具备明确的消费意愿与生活态度。
对品牌来说,上海半马正在成为新的竞争场域。根据主办方公开信息,今年赛事的合作品牌阵容堪称“全场景覆盖”,从吃穿用到保险理财,基本覆盖了跑者从训练到生活的所有触点。
冠名赞助商:浦发银行
官方合作伙伴:阿迪达斯
官方赞助商:上海外服
官方支持商:建信人寿、Move Free益节、怡宝、蒙牛、度小满、京东、Bose
品牌露出不再只是logo和展架,更是一次次内容化表达。沿途补给点、互动站、起终点体验区处处都有合作品牌的身影——
浦发银行,作为冠名赞助商,重磅推出“跑马嗨购节”活动,联动老字号、地标商圈与精选商户,打造满减优惠、实物礼包与城市生活权益,借赛事热度点燃本地消费热情;
阿迪达斯,作为赛事核心合作伙伴,在EXPO展会上打造互动与科技双主场:配速手环打印、跑步机互动、城市地标限量特许商品等,掀起跑者社交分享热潮;
京东x Bose,首次合作落地打造“定妆照+明星耳机体验”专区,为跑者提供音乐陪跑体验,并派发Bose Ultra耳机与数千份定制周边。
结尾:创赛十一年,再竞一步
根据本届体育大学战略研究院发布的《马拉松蓝皮书》,马拉松赛事的赞助指标体系主要看赞助市场情况、赛事价值和赞助效果。
赞助市场情况:从数量和质量来看,上海半马已经领跑国内半程马拉松赛事。过去5年里,上海半马的合作伙伴数量一直最多保持在8家,今年上升到10家。
赛事价值:赛事价值主要通过赛事品质、规模、观赏性、媒体影响力来评价,上海半马本就是以上马质量为标杆,为冲白金更是再次提质。规模和观赏性上文也已经进行过分享,在国内同样首屈一指。媒体影响力方面,上海半马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均有合作,包括1家合作平台、7家独家合作媒体、6家合作媒体,大幅提升了赛事影响力。
赞助效果:这一项往往由参赛人群和赞助反馈来决定,单从前者来说,上海半马已经成为跑者“再竞一步”的首选项。
综合三项指标表现,从赛事的赞助指标体系来看,上海半马已经成为一项颇具商业价值的赛事。笔者认为,随着上海半马升级,其商业价值将随之水涨船高。
十一年前,第一届上海半马从东方明珠出发,彼时它是一个“尝试”;如今,它依然从东方明珠起跑,却早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半马赛事之一,站上了白金标门槛。上海半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