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页
2025年4月,中国乒协宣布刘国梁辞去主席职务,由王励勤接任。
这一决定看似突然,但若将时间线拉回2024年12月,重看樊振东与陈梦宣布退出世界排名的事件,以及随后长达8个月的舆论与改革争议,便能发现刘国梁的离任绝非偶然。
这位曾带领国乒走向巅峰的“不会打球的胖子”的职业生涯背后,是乒乓球运动改革带来的多重矛盾。
一、权力与矛盾
刘国梁身兼中国乒协主席与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既要主导国乒战略布局,又得参与全球乒乓球规则的制定。
而同时又身为WTT世界乒联董事会主席的他,更是乒乓球商业化改革的直接推动者。
这三重身份本应相辅相成,但在实际过程中却难免会有利益冲突。
2024年12月,樊振东和陈梦公然抵制WTT“不参赛即罚款”的规则,并且宣告退出世界排名。
WTT官方坚决声称此规则已沿用四年,并非新出台的规定,然而樊振东却表示,自己“从未被官方告知退赛需缴纳罚款”。
这场冲突迅速升级为公众事件,央视等权威媒体声援运动员维权,而刘国梁却因身兼WTT掌门人与中国乒协主席,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沉默。
再加上国际乒联主席索林又公开表示等待中国乒协的回应,直接将压力完全甩给了刘国梁。
作为WTT的负责人,他需要维护赛事商业利益,作为中国乒协主席,他又需保护运动员权益。
二者之间的矛盾又在规则执行不透明、沟通机制缺失的情况下被进一步放大。
更关键的是,WTT的商业化改革虽提升了赛事热度,却没能解决运动员的核心诉求。
比如赛事过于密集,运动员还没从上次的赛事中休整过来,又得战下一场,以至身心都受到巨大的损耗,如果不参加,又得面临巨额罚金。
林林总总加起来,刘国梁难以兼顾所有,受不了的樊振东等人只能退出世界排名。
二、樊振东
樊振东的退赛并非孤立事件,而是WTT改革后矛盾不予以及时解决的必然结果。
自2019年WTT成立以来,赛事体系逐渐取代国际乒联的传统巡回赛,试图通过增加赛事频率、提升商业价值来吸引资本。
但这一模式对运动员的负面影响不可谓不大。
2025年,WTT全年就安排了9个月的常规挑战赛及更高级别赛事,运动员需在全球奔波参赛,否则面临罚款或积分清零。
作为“超级全满贯”得主,樊振东早已无需通过商业赛事证明实力,但频繁参赛却加剧了他的伤病风险。
他说:“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输球也不行,赢球好像也没那么行。”
左右衡量后,终是选择反抗WTT的商业化规则。
其实类似的不满早有先例,尼日利亚选手阿鲁纳曾因退赛罚款和奖金拖欠问题公开控诉WTT,但因咖位较小未能引发广泛关注。
樊振东的退赛之所以引发震动,不仅因其奥运冠军的身份,更因其与刘国梁的微妙关系。
两人曾经是有过密切合作的。
东京奥运会男团决赛前,刘国梁激励樊振东“必须杀出来,站出来之后才能勇立潮头”。
但巴黎奥运会后,樊振东逐渐淡出国家队,转而代表上海队参赛,公开互动减少。
外界猜测,这与刘国梁在巴黎周期加大对王楚钦的支持力度有关,二人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三、樊振东与刘国梁
2017年,刘国梁卸任国乒总教练引发震动,樊振东、马龙等主力以罢赛声援,成为国乒历史上罕见的集体抗争事件。
那个时候的刘国梁是运动员心中的精神领袖,而樊振东也是他重点培养的接班人。
然而,随着刘国梁在2018年出任中国乒协主席并主导改革,两人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
WTT的成立后,加剧了赛事商业化与运动员权益的冲突,而刘国梁的多重身份使其难以平衡各方诉求。
2025年澳门世界杯上,王楚钦、林诗栋等新生代选手接连失利,很明显,国乒运动员的断层问题已经很严重。
因为这些,舆论再次将矛头指向刘国梁,认为是其改革不力所致。
与此同时,樊振东的退赛声明被很多人解读成对刘国梁的公开质疑,尽管双方从未承认存在个人矛盾,但刘国梁这时的沉默也让舆论愈演愈烈。
此次刘国梁虽然在辞职声明中强调是为奥运备战让路,但很多人认为,他是樊振东事件与新生代选手的失利的直接推手。
他的离开,既是对改革争议的担责,亦是为新一代管理者扫清障碍。
也许他在身兼数职业情况下,难以将各方利益做到平衡,但是推动乒超联赛商业化、实施“养狼计划”培养外协对手、力主WTT赛事体系创新,也确实在短期内提升了乒乓球的国际影响力。
当然,也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乒乓球运动商业化需要运动员的频繁曝光,但顶尖选手的职业生涯黄金期有限,他们更倾向于将精力集中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地方,而不是配合一些并不配合的通告和赛事。
其次,中国乒乓球的成功长期依赖举国体制,而WTT的改革试图引入市场化逻辑,两者在资源分配、赛事优先级上必然会产生摩擦。
刘国梁身兼体制内管理者与市场改革者,两相夹击下必然会有一方利益受损。
除此之外,刘国梁的“强人”风格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任期间集权式管理虽高效,却也导致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樊振东事件就能明显看出这一点,以至于公众对其“一言堂”的批评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无论是出于哪方面考虑,刘国梁的卸任是必然。
刘国梁走了,王励勤上位,这也标志着国乒将从“冠军至上”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新任主席王励勤提出“过程导向”理念,允许年轻选手试错,也强调技术革新与心理建设。
而樊振东虽暂别国际赛场,但他的抗议也从客观上推动了WTT对运动员权益的重新审视。
因为如果荣誉、利益与健康的天平难以平衡,“樊振东事件”或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