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文健
编 / 郭阳
任何一项新兴运动,几乎都要先到大都市的街头走一遭,然后才会逐渐渗入小城市的巷尾。
而传入中国没几年的匹克球,连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还没完全熟知,却已经开始被不少三、四线城市,做成了自己的城市标签,连仅有数万人口的中原小镇也不例外。
争当「匹克球之城」
当你搜索中国的「匹克球之城」,大概率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不止一个国内城市拥有这个招牌。
鹤壁是最早点亮这块名片的城市。2023年9月,中国匹克球国际表演赛落地鹤壁,启动仪式上,世界匹克球联盟将「匹克球之城」授予鹤壁。
随后一年时间里,鹤壁建成512块匹克球场地,选拔出27名运动员,并先后举办多场市、县级匹克球比赛,并成为首届全国匹克球锦标赛的举办地。
世界匹克球联盟授予鹤壁「匹克球之城」的称号,图源:河南省体育局
去年五月,保定与世界匹克球联合会共同创办了国内首个匹克球培训班,先后为保定市培训了200余名匹克球教练员和学员。11月保定成为首届中国匹克球巡回赛的其中一站,并被新华社评为拥有「匹克球之城」的想象空间。
同样是首届中国匹克球巡回赛的落地城市之一,丹东在短短三个月内兴建200+匹克球场地,开展公益培训活动200余场,辐射人群超1.5万人。赛事之外,丹东表示将继续开发匹克球服饰装备、文化旅旅等产业,把自己打造为全国知名的「匹克球之城」。
除此之外,江西上犹县则另辟蹊径,悄悄抢占了「匹克球之乡」的名头。山东东营仙河镇进一步缩小定语,在世界匹克球联盟的授权下成为国内首个「匹克球联盟小镇」。
更多想要成为「体育赛事名城」的地区,也盯上了匹克球,比如拥有第一批匹克球运动特色课程试点学校的阳山县等等。
图源:广东省体育局
各类城市榜单中,唯有保定能偶尔被评为二线城市,丹东、鹤壁只能排到三线开外。这类小城虽然不一定具备雄厚的体育基础,但在国内处于萌芽阶段的匹克球也不「挑地」,简单直接的协会认证和赛事落地成为了各地匹配「匹克球之城」的主要抓手。
借助赛事的辐射,场地建设、市场教育、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也迅速铺开,帮助各地把握匹克球这一新兴运动产业的发展机会,同时迅速凝聚起对应的城市形象。
成为某某之城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激活文旅、餐饮等城市资源,刺激城市经济发展。2024年保定首届匹克球交流赛,便带动直接消费1030万元,文旅、特色商品等间接消费则高达4698万元。
这一点对于无法最大化利用手中资源、寻找发展新引擎的三四线小城尤为重要。
为什么是匹克球?
「养老运动」这个略带调侃的标签,暗含匹克球成为各城市新名片的核心优势——低门槛。
常见的匹克球拍与匹克球均为两百克左右,与市面上大部分手机的重量相当;标准匹克球场地为6.1m×13.4m,既能由网球场地拆分而来,也能直接套用降低球网高度的羽毛球场;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能够挥拍击球就已经成功入门。
海南海之星匹克球俱乐部主理人龙可向氪体表示:「短短四个月时间,俱乐部匹克球赛事的参赛人数增长超200%。」但第一场赛事是在网球馆中举办,平时体验匹克球的又有不少是羽毛球、棒球爱好者。
有手就行的上手难度,良好的场地兼容性,再加上恰到好处的对抗强度,让匹克球能够轻易覆盖全年龄段的运动爱好者。在上海、广州等地,甚至已有不少社区推出祖孙、亲子匹克球赛。
图源:medicaredana.com
用中国网球协会匹克球推广委员会委员段少武的话来说,匹克球是跨越代沟的「最大公约数」。而匹克球的社交和潮流属性,则进一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下场挥拍。
一局2~4人的人数要求,避免了人少尴尬、人多难聚的攒局难题,帮助匹克球精准卡位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较低的参与门槛和对抗强度,也让新手小白也能无缝融入匹克球派对,迈出运动社交第一步。
并且在「运动可视化」的趋势下,匹克球运动就像曾经的飞盘一样,正处于互联网的绝佳「赏味期」。年轻人只要打一局匹克球、发点球场穿搭照片,就能直接化身时尚弄潮儿。
相关品牌也早已感知到了年轻人的态度。斯凯奇在成都举办的匹克球相关赛事,就曾邀请王者荣耀电竞选手、主持解说参与其中,而电竞正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
对于城市而言,全年龄段无痛入门+社交驱动,意味着匹克球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并在线上、线下迅速打开传播市场,擦亮城市名片。与此同时,叠加高度兼容其他运动的特性,也能减小三、四线城市打造新形象的财政压力,提高经济效益。
段少武向氪体介绍道,随着国内匹克球赛事数量的增长,不少曾经的退役网球运动员转投匹克球项目。
「跟着赛事去旅游」的带动下,这批选手为赛事举办地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某西南城市一场匹克球比赛的间接收入可达2亿元。
网球退役选手阿加西推广匹克球,图源:bloomberg
与此同时,匹克球还精准踩中了全民健身和体重管理年的政策方向,比如上犹县就曾提到,建设「中国匹克球之乡」的连带需求,便是为市民提供日常锻炼的场地。
正如原中国匹克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梁金雄所说:「匹克球是一项易于在中国推广的全民健身运动」。推广匹克球,正好能让城市以较低成本,跟上全民健身的脚步。
风口之后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国内的「匹克球之城」建设,正处于运动初期快速扩张的风口上。而想要在风口之后真正坐实这个名号,段少武认为关键在于城市的资源厚度、项目匹配度和投入持续性上。
江湖上,任何一个「有名有姓」的文体名城,必然有着扎实的资源和底蕴。
上海、成都等城市之所以能够竞争国际电竞之都,不仅因为他们有着长期扎根的顶级赛事联盟,相关的产业基建、政策支持还进一步帮助他们,持续吸引世界一流的国际电竞大赛落地。
对口产业之外,这些城市本身还拥有大量的年轻人口、雄厚的经济基础、城市基建等资源积累。而上述提到的几个城市,在这些维度都存在明显不足。
同时,随着运动的发展进入成熟期,除了资源的堆砌外,城市形象的建立就需要考量项目匹配度和持续性。关于前者,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有现成案例。
佛罗里达州是美国匹克球氛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原因在于,它不仅是全美最具影响力的匹克球赛事举办地,还坐拥多座顶级度假村,并因此成为了美国人心中的「养老胜地」,其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正中匹克球下怀。
全世界首个匹克球综合体The Fort即将在佛罗里达开业
而持续投入的重要性,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销声匿迹的体育小镇,也已经给出了警示。
2016年,一纸《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让体育小镇迎来爆发期。而与地产深度结合的体育小镇,让「金元时代」的足球产业看到了商机。但如今回过头看,风口之后,不少锚定地产而非持续开发体育特色的足球小镇「难产」至今。
体育城市名片的正面案例当属湖北县级市京山,当地不过60万人,却有超10万网球人口。持续开发网球特色小镇8年后,如今的京山拥有近400片网球场和20多家专业体育公司,网球比赛也已成了周末的常态化「节目」。
此外,当地发展出了各类网球特色实体产业,从网球餐厅、民宿,到各类俱乐部、训练营,再到专门的网球学校,比比皆是。
打通从运动文化到垂直产业链路后,京山的网球效应自然外溢到了其他圈层。2024年,京山旅游人次约为180万。同时,官方预计今年网球产业规模将达50亿的规模,三年后这个数字还将再翻一倍。要知道,去年京山的全年GDP也不过400亿上下。
回到国内匹克球的发展上来,国内几座城市的优势,很大程度是因为运动本身正处于起步阶段,能够举办三两赛事,就能与其他城市拉开差距。
相关联合会的认证与授权,也确实可以让城市领跑「匹克球之城」的建设。但目前所谓的官方联合会,应看作是匹克球发展初期的过渡产物,从上文也能看出,「匹克球之城」的「上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证机构。
而随着运动的发展,顶层设计的完善将会进一步厘清管理职能,削减这些机构在前期给城市带来的光环效应。配套赛事全面铺开、原有头衔认证效力减弱,所有城市也就被拉回了同一起跑线。
匹克球固然有着低门槛、易推广的特性,但当其进入发展周期的「下半场」,相比爱好者自发的热爱,由上而下的推广持续性需要存疑。
尤其是在体育消费能力较弱的三四线城市,认知度还不够高的匹克球脱离政府干预后,本地市场能否形成一套逻辑自洽的供需循环,民众能否凝聚出运动文化,都需打上一个问号。
图源:city-pickle.com
总而言之,小城市们能够把握住新兴运动的趋势,对于运动本身乃至体育与城市的融合来说,固然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这些城市未来将如何在「匹克球之城」上坚守,才更值得行业关注与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