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RACE|富士山100越野赛的一些记忆
体育
体育 > 滚动 > 正文

燃烧RACE|富士山100越野赛的一些记忆

4月27日早上9点40左右,我回到了富士山北麓公园体育场。在经过过20小时,70公里的山路之后,距离比赛的终点只有不到300米了。此时我觉得阳光异常刺眼,周边比平时好像要明亮数倍。我把墨镜戴上,认真的辨识着周边。虽然距离终点已经很近了,不过体能耗尽的我只准备最后50米跑一下,争取留下几张好看的冲线照片。

3分钟后我顺利冲线,完成了我的比赛。我这看似无比艰辛的70公里越野跑只是这场比赛的短距离组别。这场围绕着日本富士山进行的名为 富士山100(MT FUJI 100)的越野赛正赛有 168公里,也就是100英里。这是全日本,甚至可能是全亚洲最知名的越野跑比赛。

在完赛几天后,当大腿的酸痛逐渐消退时,我想应该在酸痛完全消失之前把对赛事的记忆写下来。

这场创立于2012年的赛事,至今只进行了11届。除了疫情导致的2次停办之外,还有2017年因为赛道协调原因的停办。2016年,2019年 2次因为气候原因熔断或启用备用赛道。在过往的14年时间里,能够完整的举办完成只有9次。赛道,起终点也不停的调整。每年比赛能够顺利进行都得靠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的条件才行。

富士山北麓公园体育场,Photo by Takahiro Iida

跟如此多办赛风险比起来,能够一直围绕富士山奔跑则是巨大的吸引力。沿途壮观的风景和独特的日本文化都吸引着越野跑跑着来体验。作为日本的象征,这座巨大的山体带来巨大的魅力,谁又不想围着它跑一跑呢?

Photo by @kaogonia

这场比赛第一次举办时,我刚刚在北京的TNF100赛事上完成个人的第二场百公里,那时我想很快我应该会完成一次百英里的征程吧。不过在10多年后在思索再三,还是只报了环富士山100赛事的 70公里组别。从体能到精神上我都没准备好挑战100英里。

在耀眼的阳光下,随着比赛的发令枪响。KAI 70的征程开始了。前2段赛道相对平缓,可跑性不错。起跑时的温度虽然只有 13度,但逐渐偏西的阳光无比温暖。无论是忍野八海还是山中湖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富士山的迷人之处。从CP2出来,天光已经渐暗,戴上头灯迎接即将到来的漫长夜晚。

赛事的创始人镝木毅,曾经是日本最强的越野跑公务员。2008年在UTMB中跑进24小时,2009年拿到至今为止亚洲选手在UTMB组别中的最好成绩第三名。他被UTMB所感召,希望能在日本也创办这样伟大的越野跑比赛,便有了MT FUJI 100的前身 UTMF。作为 TNF的签约运动员,他在TNF 100北京赛事早期几年来中国参赛,影响了当时很多热爱越野跑的选手。

MT FUJI 100 赛事的创始人 镝木毅

“人在赛道中认识自己,变得坚强,然后变得丰富” 镝木毅这句放在赛事官网上的话伴随了我整个比赛的20个小时。人在越野跑比赛中的行为变得简单,想法会变得丰富。

Photo by @ninjajon

从CP2开始真正的挑战才到来,14公里,1000米左右的爬升看似不多。不过在越来越不舒服的状态,崎岖的赛道和黑漆漆的环境加在一起并不容易。前边的7,8公里好像逐渐掏空了我的所有体能,最后的5,6公里走的很慢,经常走10-15分钟就会停下来休息。陡峭上下的山脊线让体能快速流失。每次坐在地上休息的时候,没什么可以想的,就在不停的计算是不是来的及在晚上12点之前赶到CP3(这是我测算的能顺利完赛的时间节点)。

Photo by @yoshitokatsumata

环富士山100越野赛更新过很多次赛道。赛事总监福田六花为她设计的不同组别赛道做了细致的解读。与绝大多数人对富士山的登山就是坐车到 五合目开始一路向上,到达空旷的富士山山顶不同。在海拔800 - 1600米这段非常丰富。有以“起承转合”为节奏设计的 160公里组别赛道,有将甲斐国(KAI)为最大特点设计的70公里组别,还有以途中明见湖命名的 40公里组别。

赛道的设计在考虑赛事本身,还尽可能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发生关系。在赛前虽然看了很多赛道介绍。但跑到赛事后半程已经没有余力去关注周围的风景,只是尽力向上攀爬。

Photo by @ninjajon

从CP3出来时,到处都在提示山顶非常寒冷。到山顶可能会在半夜2,3点。那时候会0度?-5度?我不知道。只是把补给站所有热汤都喝了一遍之后默默的把冲锋裤套上,带好手套向最高的木勺子山爬。在几个小的起伏之后,就是连续向上的450米爬升。这段不算艰苦,似乎也没想象的那么寒冷。越野跑比赛大部分时候人都在一个简单向前的状态里。

MT FUJI 100 算是日本越野跑比赛比较“豪华”的配置了。比如有舞台的搭建,比如有完赛的奖牌。沿途有一些热食。虽然很多人觉得补给简陋,觉得赛事包不够丰富。但日本大部分越野跑比赛都是以选手报名费为最主要的收入,赞助商和政府的支持非常少。组委会尽可能的平衡选手体验,成本和公司收益。

Photo by Yukihide "JON..."Takimoto

这次MT FUJI 100的 160公里组别有 2400名选手,70公里组别只有 1000名选手,而40公里组别则只开放了200个名额。从经营角度来看,短距离组别应该尽可能多的安排选手参与,才能更好的获得收入。不过举办 160公里组别才是这场赛事的初衷吧。

Photo by @ninjajon

赛道保障是赛事做的最好的,几乎所有路口,山顶或者危险的位置都有工作人员全程值守,巡逻。当发生拥堵时,日本选手绝大多数都是在排队等待依次通过或者等前边的选手主动让出赛道。一路上几乎没有看到强行超越或者从旁边“插队”的现象。

Photo by @ninjajon

最后一段赛道也有18公里,700爬升。阳光慢慢从山背后升起来,能听到山间的鸟鸣虫叫。大自然和周围的城市也逐渐苏醒了。人像是空了油箱的汽车在向前滑行。好像随时会没有动力停下来,又好像能一直开下去。

在比赛前碰到了邢如铃,跟她远远的打了招呼。最早一次是在 2011年北京 TNF 100赛事起点见到她,这么多年大家都还在坚持参加越野跑比赛。希望我也能像她一样一直在山野里跑下去。

在勺子山爬的有点绝望的时候,猛然看到远处城市的灯火。有时候黑暗中需要一点参照物,人的勇气瞬间就能回来。

在看到还剩最后 3公里的牌子之前,我一直不能确认自己能在关门时间内跑完。毕竟非常差的状态和身体不适让人觉得随时会退赛或者赶不上关门时间。

终点冲线后,自己没有像想象中一样体能耗尽。喝了一瓶水后,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长距离训练一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