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和中国台球市场,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关系,赵心童的世锦赛冠军正合其时。
文|盛意综述
赵心童在斯诺克世锦赛夺冠、创造中国台球史新里程碑后不久,中国台球盛事接二连三。
5月10-12日,2025第十九届广州国际台球及配套设施展在广州举行。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台球专业展会,展会面积近8万平方米,汇聚了全球近600家优质企业参展。在赵心童夺冠的刺激下,展会现场客人更是络绎不绝。
5月10-11日,与广州国际台球展同期,CBSA斯诺克巨星邀请赛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举行。世界排名第一的特鲁姆普、刚与赵心童决赛争雄的马克·威廉姆斯,以及塞尔比、凯伦·威尔逊、张安达合共五名球星献艺。容量近8000人的比赛场馆逼近爆满,球迷争相一睹海内外斯诺克球星的风采。
广州国际台球展人山人海
图:璟点台球
从行业展会到表演赛事,赵心童夺冠后的两个场景,分别折射出中国台球产业在供给端产业链布局完整、在需求端球迷群体庞大。即使在赵心童夺冠之前,中国就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全球第一大台球市场,产业规模达到数百亿元。
赵心童的历史性冠军则进一步催动市场发展。企查查引用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制作的《2024-2029年桌球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研究报告》数据,预计最快2025年中国台球市场规模就能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国台球产业仿似台球比赛一般,随着目标球逐一落袋,胜利的局面日趋明朗。
究竟中国台球如何高歌猛进?赵心童以及更多新一代中国斯诺克新人的崛起造就哪些行业突破可能?在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共同体》中,中国之声记者张闻,璟点集团副总经理、前职业花式九球运动员尤斌声,体育大生意营销副总裁罗冉峰综合讨论了中国台球突破性发展的来龙去脉。
嘉宾们的一个观点掷地有声:台球很可能成为一项由中国主导、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超强商业价值的项目。
“低门槛”的“勤劳致富”生意
根据企查查发布的数据,国内现存台球相关企业40.06万家。2024年全年注册13.71万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8.57%,创注册量新高。截至2025年前四个月,注册相关企业4.31万家,同比增长2.84%。
惊人的行业膨胀速度同样可以从供给端与需求端两个方向考察。供给端方面,2020年初特殊时期降临,以及后续出现的地产市场形势变化,令市场上出现大量价格相对低廉的空置商业经营场地面积。而台球厅是一项投资门槛和经营门槛都相对较低的生意,成为空置经营场地重新运用起来的过程中进驻率比较突出的业态。
尤斌声分析了台球厅门槛低的要素。“投资方面,你可以简单装修,可以用一般的球桌甚至非知名品牌的球桌。而经营方面,也不像其他行业涉及大量生产管理难点或者专业知识。例如做餐饮,你要懂得前厅和后厨分别怎样运作,而一般人不具备这种认知。而台球厅本质来说铺上地毯、摆上球桌就能开干了。具体经营方面没有太多大家想象不到的细节。通俗地说,就是看上去好干。”
图:PIXABAY
不过尤斌声强调,台球厅与其他实体行业一样,都是“勤行”,需要辛勤劳动来经营。“你要是入行了,就一年365天别想着假期了。但只要当老板的有毅力,能天天盯店,台球厅赔钱的可能性不大,无非是赚多赚少的事情。”
罗冉峰则提到近年非常显著的台球厅入驻商业体的趋势。“地产市场的冷热改变,使大型商业体出现了新的招商压力。商业体需要降低空置率,就会降低租金、同时尝试引入能导流的业态去保证商业体的人气,给予其他商家信心。”罗冉峰说,“这意味着消费比较亲民、娱乐性也比较强的台球,比以前更容易走进商业体,从而增加台球厅的铺开场景。”
罗冉峰谈到台球厅对商业体的导流作用时,已经涉及到台球产业在需求端的表现:台球的消费门槛同样不高,易于吸引客人。这推动了尤斌声观察到的受众扩张现象。尤斌声介绍,目前台球运动日益下沉到四五线城市,并且玩的人也越来越年轻。女性群体、中学生群体甚至小学生群体都在扩大,加上最早对台球产生兴趣的“60后”“70后”,国内台球受众形成了巨大年龄段跨度。
尤斌声还进一步描述了台球极其丰富的用户画像。“国内不断有机构购买职业斯诺克赛事版权,形成以观赛为主的群体;斯诺克难度太高,可以体验更简单的中式台球,于是中式台球的球桌和比赛都在增加,影响到各个年龄段的人;还有家长受丁俊晖、赵心童的成长故事影响,将孩子从小送到专业机构学习台球。”
中式台球与斯诺克交互促进
正如尤斌声所言,轰轰烈烈的中国台球市场扩张过程中,中式台球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式台球是改良式、简化式的斯诺克,在缩小版的斯诺克球桌上进行俗称“黑八”或“十六色”的台球运动,由中国台球协会进行官方规则制定并大力推广。台球的低门槛,也一定程度体现在中式台球的低门槛。击球进袋更易、比赛节奏更快、上手难度更低……形成对于斯诺克来说很好的“平替”作用。尤斌声具体总结了中式台球助力台球市场发展的四大特征。
第一,中式台球的易上手性造就台球受众圈层化。斯诺克台大球小,上手难度高。“我见过不少斯诺克深度爱好者,打了10年、15年、20年,尚且只能达到‘五组球’水平,也就是打进一颗红球后再打进一颗彩球,如此连打十球。可见斯诺克上手很深造都很难。”对于斯诺克深度爱好者来说,虽然水平可能有停滞,但不妨碍他们乐在其中。但有的喜欢看斯诺克的球迷,实际打球时却觉得斯诺克难度高,所以选择难度更低的中式台球。最终,根据看球和打球的兴趣,中国台球受众形成了如此分层:看斯诺克并且打斯诺克、看斯诺克但是不会打球、看斯诺克但是打中式台球、打中式台球但对斯诺克涉及不多。
第二,斯诺克与中式台球的受众地域分布比较鲜明。据尤斌声观察,广东斯诺克氛围全国领先,丁俊晖、赵心童也都是广东斯诺克培养出来国际级球星。北方的斯诺克球桌数量则少一些,纯斯诺克俱乐部的比例更加非常稀少。
中式台球赛事数量激增
第三,中式台球竞赛体系日渐成熟,职业球员谋生前景看好。尤斌声分享了一个富有冲击力的数据:近年来,冠军奖金50万元以上的中式台球比赛,几乎一年365天每天都有。整体而言,中式台球从当年冠军奖金5000、1万元都已经引发热度的时代,发展到今天以30万、50万元赛事为主,100万、200万甚至500万元奖金的比赛也有布局。“年轻人参与中式台球的数量不断增加,产业链上游的厂商就需要宣传,让台球俱乐部的老板选择自己的球台、让球迷选择自己的球杆。”尤斌声说,“通过办赛来宣传的厂商不断增加。而赛事多了、现在直播技术又发达,就有更多的人看到比赛。”
之后,逐渐有更多观众转化为参赛者,令中式台球赛事规模越来越大、体系越来越完善。赛事市场壮大以后,参赛者争取奖金的机会和奖金额同步增加,通过成为中式台球职业运动员谋生的机会加大,增加市场上优秀运动员的供应量,进一步刺激中式台球运动开展水平。
第四,斯诺克的带头作用仍然明显。在发展沿革层面上,中国最早的台球爱好者,关注的主要是斯诺克。斯诺克奠定了中国台球发展的地基,其后改良版的中式台球才因为市场需求而出现。而在高水平竞技层面上,斯诺克与中式台球高手互相较量,如果比试的是斯诺克,中式台球选手基本难以应对;比试的是中式台球,斯诺克选手却并不一定一边倒陷入劣势。可见斯诺克整体的竞技复杂性更加显著。尤斌声介绍:“近期几场中式台球大赛,都有改打中式台球的原斯诺克选手夺冠。可以斯诺克对中式台球的影响无处不在。当然,反过来也看到中式台球发展为斯诺克球员也创造新的谋生通道。”
中国市场为斯诺克“抬价”
由斯诺克与中式台球主力组成的中国台球市场,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性台球市场。2024年,两大斯诺克球星奥沙利文和特鲁姆普相继成功申请成为中国香港居民,正是斯诺克界积极“向市场靠近”的表现。如果说中国台球市场走到“世界第一”的起点是2005年丁俊晖中国公开赛击败亨德利、首夺排名赛冠军,那么赵心童在世锦赛的历史性突破,将怎样为中国台球带来更惊人的催化?
罗冉峰的预期非常大胆,他认为赵心童的胜利有潜力整体推高斯诺克在世界范围内的商业价值。“从体育产业发展的视野来看,中国体育希望培育出一项中国人擅长、同时商业影响和传播影响在全球举足轻重的运动。”罗冉峰说,“大家过去可能是期待‘三小球’里面的两项‘国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实现这个壮举。但如今看来,斯诺克更有可能率先达成这一目标。”
罗冉峰指出,在“中国人擅长”方面,赵心童已经捅破世锦赛的“窗户纸”,而本届世锦赛最年轻的七名选手均为中国人,意味着中国储备了丰富的斯诺克新人资源,未来有可能群星闪耀,成为职业斯诺克圈子中最庞大、最有实力的群体。尤斌声也提到,从丁俊晖横空出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只有丁俊晖一位中国内地球员在头部竞争中“单打独斗”,而第二个十年有了更多中国球员晋身至竞争行列。
“中国台球协会旗下有一家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接收了很多想练斯诺克的小朋友。赵心童、颜丙涛就是从这家学院走出来的,是目前国内斯诺克青训的重要途径。”尤斌声进一步展望中国斯诺克人才的未来供应。她也谈到了女子运动员成长的情况。“千禧后”球员白雨露是中国女子斯诺克球员非常突出的一位,除了赢得过女子世锦赛、女子英锦赛之外,还在男子赛事中多次亮相,闯进资格赛的较后阶段。这反映出中国斯诺克全方位地新人辈出。
赵心童与奥沙利文同框的场景,
似是暗示赵心童将成为斯诺克新一代领军人
而在“国际化影响”方面,斯诺克作为一项源于英国、同时长期主要被英国运动员支配的运动,其国际影响力早有一定基础。但是相比网球、高尔夫、拳击、一级方程式等个人运动项目,斯诺克的整体商业价值、头部运动员收入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赵心童为中国台球注入一剂全新强心针后,中国可能成为斯诺克缩小与其他头部项目差距的关键词。本已成为职业斯诺克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市场将迎来更多投资力量加入。罗冉峰认为,一些目前斯诺克行业较少见到的赞助商品类,如汽车、电子产品、互联网公司、奢侈品牌等,有望开始支持斯诺克;斯诺克赛事奖金水平则整体呈现水涨船高趋势,提升赛事及运动员价值。因此,赵心童的胜利或将推动斯诺克以中国为核心壮大整体运动影响力。
尤斌声进一步补充,赵心童本人也许能成为如奥沙利文般倾倒球迷的项目代表性偶像,从而扩充业界对未来的想象。“奥沙利文在球迷眼里是‘神一样的存在’,现在出现了一位跟他球风相似、且接受过奥沙利文指导的球员成为新科世锦赛冠军,这也许是新的斯诺克时代开启的标志。”赵心童有望发展为斯诺克界的传奇人物。
赵心童夺冠、更庞大的“中国军团”正在集结,国际斯诺克界喜迎市场扩容的同时,也会感叹时移世易。张闻引用了一则关于奥沙利文的趣谈。本届世锦赛32强有10位中国选手、16强有6位中国选手,奥沙利文接受采访时称,这么多的中国球手表现出息,我们英国球员也是时候为英国的打球孩子做些事情。“他说他来管英格兰青训、威廉姆斯管苏格兰青训,给几位老哥都安排具体负责的片区。”张闻认为,英国人的重视意味着斯诺克运动未来有望出现更多风格、更多主题的竞争,令斯诺克运动更国际化,最终形成更强的经济效益。
这更让人畅想,赵心童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份中国台球取得成功的催化剂,也是国际斯诺克市场脱胎换骨的希望之源。正如张闻所总结:“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去思考斯诺克和中国台球市场,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关系。不仅中国人乐于看到赵心童这样一位中国冠军的产生,全球斯诺克市场应该也乐于看到中国选手的横空出世。所以这应该是一次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的共同举杯。”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