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后美国职业体育再迎球队东主互换交易,匹克球的热力开山“匹”石。
文|朱健文
NBA季后赛激战正酣,联盟头部球星凯文·杜兰特却随着本赛季凤凰城太阳的灾难表现,早已远离赛场聚光灯,关于他将离开太阳的传闻甚嚣尘上。不过杜兰特本人还未被交易,他旗下的球队却迎来重磅交易:美国当地时间4月19日,杜兰特名下的匹克球球队布鲁克林王牌(Brooklyn Aces)官宣与华盛顿特区队(D.C Pickleball Team)达成协议互换球队命名权,前者将改名为华盛顿特区匹克球队,而后者则成为布鲁克林匹克球队。
这是自1978年NBA波士顿凯尔特人与布法罗勇敢者互换老板以来,47年内美国职业体育首次出现球队东主互换交易。飞速成长的美国职业匹克球运动,再次成为体育产业目光聚焦点。
启动双方交易
目标三方共赢
纵观本次交易,两支球队的资源错配是主要因素。杜兰特和他的长期经纪人兼商业伙伴里奇·克莱曼,在2022年通过旗下的Boardroom Sport Holdings收购布鲁克林王牌。这正是杜兰特在布鲁克林篮网效力时期的投资决策。然而随着杜兰特的篮网生涯草草收场,球队留在纽约的理由越来越少。出生于华盛顿的杜兰特与家乡的深厚联系以及他通过个人创立的Thitry- Five Ventures投资公司在华盛顿的投资布局,使得球队向特区转移具备了物质基础。
而主动促成这次交易的是华盛顿特区队老板泰利斯(Al Tylis)。这位出身纽约的地产商曾经是美国足球大联盟球队华盛顿特区联队股东之一,随后顺理成章成为了华盛顿当地匹克球队的老板,但他与球队总经理乔什·加特曼、COO亚当·贝恩克都住在布鲁克林,在纽约有着深厚的地产资源。
打造自有主场、扩大球迷规模是促成双方按下交易按钮的内在动因。“当我们在华盛顿举行活动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能够在这个社区当中有这么多球迷参与真的很棒。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后花园,会多出多少球迷参与呢?”对于泰利斯来说,相当于自家后花园的纽约布鲁克林,显然比华盛顿更适合自家球队发展球迷基础,在当地有着丰富地产资源也有利于未来球队打造出自有主场。目前匹克球大联盟赛季依然是在6座城市进行赛会制比赛,主客场赛制将是联盟扩大球迷规模、加深社区联系的必然发展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泰利斯还是匹克球大联盟与职业匹克球协会的母公司匹克球联合协会(UPA)的股东和董事会成员。
泰利斯与布鲁克林匹克球队球员庆祝胜利
图:布鲁克林匹克球队官网
交易对于两支球队乃至整个联盟都将是利好,泰利斯与克莱曼多年匹克球球友的关系,也让交易进展格外顺畅,一通电话让双方一拍即合。而当克莱曼通过Facetime给杜兰特打电话讨论交易事宜时,这位NBA球星脸上露出笑容:“可以,我们去华盛顿吧!”就这样,双方将交易提案上报到联盟,并得到UPA的确认,交易正式完成。“我相信以球队的成长速度以及人们对匹克球日益增长的兴趣,每支球队拥有自己的主场指日可待。”泰利斯对于未来信心满满。
正如泰利斯所言,匹克球运动在美国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野蛮生长。据美国运动与健身产业协会(SFIA)2024年报告统计,参与匹克球运动的人数达到1980万人(其中每年参与1-7次的普通人群1360万,每年参与8次或以上的核心人群620万),对比2021年暴涨311%,从2021年到2024年连续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体育运动。
从分裂竞争到协同发展
职业匹克球身价暴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群众基础也决定了一个运动项目的赛事体系。在这波匹克球狂热(Pickleball-mania)中,职业匹克球赛事也经历了从分裂式野蛮生长到统一协同发展的转变。
PPA和APP是2019年就出现的职业匹克球赛事体系,类似于网球界的ATP、WTA巡回赛。这两家名称和赛制都让人难以区分的赛事在职业匹克球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由康纳·帕杜创建的前者通过签署排他协议将高水平球员“私有化”,而赫尔曼成立的后者则在场地设施和裁判配套上下功夫。
不过高手还在后头。2021年由史蒂夫·库恩牵头打造的美国职业匹克球大联盟(MLP)正式面世。这个以男双、女双、混双组成团体赛制的联盟让匹克球与团队竞技有机结合,给球员、观众以及投资人带来新的刺激。包括詹姆斯、杜兰特、塔图姆、马里昂、汉密尔顿、凯文·乐福、林书豪、马克·库班等NBA名人,以及大坂直美、弗里茨、汤姆·布雷迪、马霍姆斯等体育明星陆续注资,让MLP占尽媒体版面。
由于赛制上的根本区别,创建初期MLP与PPA、APP形成合作关系,32位来自PPA和APP的球员出战首届MLP赛事。但随着2022年汤姆·登顿成为PPA大股东并创立赛制与MLP几乎相同的新赛事VIBE,美国职业匹克球迎来对峙的分裂局面。VIBE的出现让MLP部分高排名球员以及马克·库班等投资人“叛变”。为了争夺球员,双方在薪资和奖金上不断内卷导致成本上升,原本打算入局的转播机构对于如此混乱而分裂的市场望而却步,职业匹克球“钱”景堪忧。
好在对峙局面并未持续太久,2022年11月MLP与PPA达成协议强强联合,成立UPA(联合匹克球协会)作为双方的母公司,MLP与PPA将在统一的框架内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并实现球员互通。高水平职业球员通过在PPA巡回赛打出排名,争取在MLP选秀大会被各大球队选中参加团体赛事。美国职业匹克球赛事终于迎来大一统的局面,协调合作下的共同繁荣代替了分裂对峙的恶性内卷。
MLP比赛现场
图:布鲁克林匹克球队官网
自2021年MLP创立以来,联盟秉持着有条不紊的规划:首先,利用名人效应为处于草创阶段的联盟吸引关注扩大声量;其次,提高赛事的奖金池吸引高水平球员加盟,包括从网球等不同项目挖来具有不俗运动天赋的球员;最后,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打造出属于赛事本身的明星球员,进一步提升赛事热度并与各大媒体平台达成转播协议。
2024年MLP录得5000万美元的营收,这还不包括联盟16支球队各自的营收,对于一个起步4年的新生体育联盟,这个数字足够令人侧目,近80名文体商界名人陆续入局大联盟的含金量仍在持续上升,联盟估值实现进一步突破。2025年1月,运动装备品牌Proton老板联手其他两名投资人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大联盟球队AZ Drive的控股权,并改名为菲尼克斯火焰(Phoenix Flames)。
据MLP相关消息人士透露,联盟计划在2026年从目前的22队扩军到24队,购买新球队入局的门槛已经上升到1500-2000万美元的新高,远高于成立之初20万-50万的估值。按照每支球队1500万的估值,2026年MLP整体将达到3.6亿美元的规模。尽管在现金流层面上不算宽裕——进入2025年MLP只有接近400万美元现金——但联盟的吸金能力和潜力足够支撑起更长远的规划。
点击进入MPL的官方网站新闻一栏,2025年已有4条关于联盟与各大品牌达成合作协议的消息,包括4月份与美国外卖巨头Doordash达成的冠名赞助,以及与各大转播机构达成的赛事直播协议。MLP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整体盈利,2027年实现球队层面全部盈利,如今看来距离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MLP与Doordash达成冠名合作协议
图:MLP官网
结语
“2024年是职业匹克球史上最成功的一年,能够看到这个良好势头在2025年得以延续,真的令人振奋。”正如UPA首席战略官奥德瓦尼(Samin Odhwani)所言,美国职业匹克球的爆炸式增长仍未看到停歇的迹象,联盟甚至在2025年取消了球队工资帽的限制,可以预见更多资本将不断涌入MLP。
匹克球在大洋彼岸的热潮对于国内相关产业来说自然是利好消息。从上下游产业链层来说,职业匹克球赛事将带动业余匹克球爱好者规模增长,刺激匹克球器材需求,拥有高质量生产线的国内匹克球装备制造商可以借这股东风抢占市场份额,而近期中美双方在贸易上达成的协议也对中国出口带来久违利好。
从赛事层面而言,虽然国内暂时还不具备北美的职业匹克球基础,但毕竟这还是一项仍在快速成长中的新兴运动,产业形势瞬息万变。中国匹克球赛事完全可以摆脱跟随者的姿态,通过申办国际性匹克球赛事以及根据中国匹克球现状整合赛事体系、加快匹克球赛事规则本土化,主动成为匹克球领域的引领者。
注:本文封面图片来自Boardroom公司官方社交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