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足坛,中资的风流终究被雨打风吹去
体育
体育 > 滚动 > 正文

在欧洲足坛,中资的风流终究被雨打风吹去

导语

【文眼】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短短十年,世事沧海桑田。大时代落下的一滴泪,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片波云诡谲的汪洋,哪怕你是资本大鳄,也只能望洋兴叹。

作者丨张宾

在欧洲足坛,中资的“大逃亡”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了。

昨晚,星辉娱乐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星辉体育和星辉游戏拟将所合计持有的西班牙人俱乐部99.66%股权,转让给VELOCITY集团,对价为1.3亿欧元,其中6500万欧元以现金的方式支付,另外6500万欧元将折算为VELOCITY集团的股份。

VELOCITY集团是英超伯恩利的控股股东。交易完成后,其将成为伯恩利和西班牙人的控股股东。星辉娱乐并未完全退出,合计持有VELOCITY集团16.45%的股份,间接成为了伯恩利和西班牙人的股东。

这也意味着星辉娱乐实际上剥离了足球俱乐部的运营业务。其在公告中表态,将进一步集中资源和精力于游戏研发与发行、玩具品牌化及AI技术应用等核心业务。

2015年和2016年,星辉娱乐先后出资6434.8万欧元和4000万欧元收购西班牙人俱乐部的股权,持股比例超过99.35%,基本实现了全资控股。到2021年7月,通过增资,星辉娱乐持股比例达到了99.61%。

去年,星辉娱乐总收入为13.60亿元,同比下降21.49%,归属净利润为-4.5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751.93%。回笼6500万欧元现金,星辉娱乐能够解决现金流的问题,有助于稳定其财务状况。

欧洲足球俱乐部投资,并不是一桩好赚钱的生意。VELOCITY集团给出的价格,与星辉娱乐十年前买下西班牙人股权时的总金额基本持平。当然,星辉娱乐持有VELOCITY集团16.45%的股份。这些股份在未来保有增值的可能性,但也可能贬值。

足球俱乐部光鲜的背后,一直都不是一项利润丰厚的产业,往往依赖于老板的注资维持运营。即便如此,欧洲足坛从来不缺乏来自海外的投资者。曼联、利物浦等英超豪门俱乐部也曾遭遇财政危机,依旧吸引了来自美国的投资者。

近几年,情况悄然发生变化。足球俱乐部的经济模型决定了只要能够控制成本,就能赚钱。这种削减成本的机会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具有不俗的吸引力。

这些投资者在进军欧洲足坛之前,往往已经在其他体育项目上进行了广泛的投资,比如利物浦背后的资本芬威集团。

2022年,美国富豪伯利及其Clearlake资本以42.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切尔西俱乐部。这笔交易包括了25亿英镑的首付款,以及用于俱乐部发展的17.5亿英镑的额外投资。在此之前,伯利已经是美国多支棒球队和篮球队的老板。像他这样的投资者能够共享交叉资源,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以及创意等,从而可以降低每支俱乐部的运营成本。

2024年,在国际米兰夺得了意甲冠军一个月后,美国橡树资本从苏宁手中获得了国米的控制权。当然,这笔交易具有非典型性,国米之所以被收购,是因为苏宁未能按时偿还橡树资本2021年借给国米的3.95亿欧元债务。

在当时,国米成为了第七支由美国资本拥有的意甲俱乐部,而20支英超俱乐部中有9家背后的资本是美国人。

在欧洲经济状况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很多足球俱乐部陷入财务危机之中,甚至拉响了破产的警报,比如2021年法甲的波尔多。这也给了美国资本以较低的价格收购足球俱乐部的机会。

再加上中东资本在世界足坛“高举高打”,巴黎圣日耳曼、纽卡斯尔、曼城等豪门背后都是中东资本的影子,足球俱乐部的商业潜力逐渐被看好。去年2月份,拉特克利夫爵士以约12.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曼联27.7%的股份。

橡树资本从苏宁手中抢走国米的所有权,是中资被迫“大逃亡”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北美及中东资本在欧洲足坛高歌猛进,曾经的中资则在全面撤离。中资交出西班牙人的控股权后,目前欧洲足坛完全由中资掌控的俱乐部仅剩下复星旗下的狼队、奥瑞金旗下的欧塞尔等少数几家。

巅峰时期,在世界足坛,中资控股或者入股的俱乐部曾经多达20家,与中资有关联的俱乐部更是高达40家。这里面包括了AC米兰、国际米兰、马德里竞技等豪门,以及狼队、南安普顿、阿斯顿维拉、西班牙人、格拉纳达、帕尔马等五大联赛球队。

短短十年的时间,风流都被雨打风吹去。中资在欧洲足坛搏杀的十年,恰是一个风起云涌大时代的缩影。

十年之前,国务院46号文刚刚发布,体育产业迎来了一个空前的盛世,资本张着血盆大口就闯了进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助推剂,但却并不是核心驱动力。

当时代的车辙来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时,中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房地产行业方兴未艾,距离巅峰期还有多个好年头,恒大、万达、融创的老板们在谈笑风生;互联网新贵们层出不穷,腾讯、阿里的股价行将起飞,乐视、暴风等互联网第二梯队也都在摩拳擦掌;苏宁正在经历由传统行业向房地产、互联网行业过渡的转型期。

国内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足以满足所有资本大鳄的胃口。去海外乘风破浪,就进入了很多资本的视野,万达自然是这股浪潮的引领者。

彼时,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究竟是不是一桩有利可图的生意,恐怕没有太多投资人在乎。房地产和互联网大佬们风头正劲,忙着四处撒币,并不在乎足球俱乐部的商业模型;蒋立章这样的资本掮客也在呼风唤雨。将双刃剑装进上市公司当代明诚的盘子里之后,他成为了后者第一大自然人股东,也有了更大的胃口。他转而搞起俱乐部投资,可能是想另起炉灶,重温双刃剑旧梦。收购AC米兰的中国商人李勇鸿亦属此类;当然,这群投资人中也不排除有想利用这一方式将资产转移到海外的投机者。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些投资人实际上押中了宝,如果能坚持到现在,总不至于赔钱赚吆喝。但在时代的大浪潮下,资本大鳄就像是汪洋中的一页扁舟,一个小浪扑过来,就足以让其倾覆。很快,政策层面的限制,让这股风潮迅速降温。

更关键的是,此后的几年光景,房地产市场遇冷,互联网领域进入震荡,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让经济走向变得扑朔迷离。

贾跃亭远赴美国,王健林丢卒保车,许家印锒铛入狱,张近东消失于公众视野中,蒋立章不知所踪,弄潮儿们被冰冷的海水“呛死”可能也就是瞬息之间的事情。

王健林、张近东,乃至蒋立章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还有很多并不为外界熟知的投资人,其命运也是跌宕起伏,令人喟叹。

投资人或者母公司糟糕的状况让很多中资被迫断臂求生。2016年,浙江衢州商人夏建统旗下的联合睿康集团以7600万英镑收购了阿斯顿维拉俱乐部。两年亏损了5000万英镑后,他于2018年以3000万英镑的价格卖出了55%的股权。后又因无法支付3000万英镑的承诺资金,他被迫让出了余下的股份。这一笔交易让夏建统净亏约1亿英镑。

夏建统并不孤单。2022年,浙江杭州商人高继胜以1亿英镑的价格卖掉了持有了南安普顿80%的股份。他在2017年买下这些股份时花了2.1亿英镑。

2016年,中国梅州商人赖国传旗下的云毅国凯,以约1.7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西布朗维奇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西布朗俱乐部母公司约88%股权。他后来还因拖欠俱乐部500万英镑欠款,被球迷们骂“滚蛋”。最后,他以6000万英镑的价格甩卖了自己所持有的股份,同样巨亏。他挥泪清仓的理由也并不新鲜,其曾经掌舵的棕榈园林在2018年股价连续跌停,一度下挫27%。富豪们的财富大跳水往往也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星辉娱乐老板陈雁升的故事,本质上与他们并无太大的不同。只不过,星辉娱乐的状况并没有到壮士断腕的地步。但母公司财务状况承压,他也没办法等到一个高点抛售的绝佳时机。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短短十年,世事沧海桑田。大时代落下的一滴泪,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片波云诡谲的汪洋,哪怕你是资本大鳄,也只能望洋兴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