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WNBA全明星赛,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届。
比赛举办之际,球员工会正就新一轮劳资协议与联盟展开激烈博弈。相较于场上偏向于表演性质的比赛内容,场下的紧张气氛似乎更具张力。
在正赛开始前的热身环节,两支全明星队伍——「克拉克队」和「科利尔队」的22名球员,全部身穿印有「Pay Us What You Owe Us(支付我们应得的)」字样的黑色T恤,集体发声,向联盟传达她们对薪资结构调整的强烈诉求。
更具象征意义的一幕发生在赛后。当WNBA主席凯茜·英格尔伯特(Cathy Engelbert)尝试宣布娜菲莎·科利尔当选本届全明星赛MVP时,现场近两万名观众齐声高喊「Pay Them!」以声援球员们,音浪直接淹没了主席的发言。
世界第一女篮联赛,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和包括NBA在内的大多数职业联盟一样,WNBA联盟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门票销售、周边商品销售以及电视转播权协议,而WNBA也会根据这些收入去设定一个比例(Revenue Sharing),去规定球员们能拿到多少薪水。
而当WNBA联盟的收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球员收入却没有因此获得应有的增长时,矛盾自然就会出现。
整个2024赛季,WNBA总收视率上涨23%,总上座率上涨26%,周边商品销售额更是直接提升近一半,联盟整体仍处在全面爆发的态势当中。
在今年六月,联盟又与迪士尼、NBC、亚马逊达成了一份11年22亿美金的媒体版权协议,金额创下历史纪录。据推算,WNBA的转播收入将在2026年升至2亿美元,实现1.15亿美元的净利润,为联盟成立以来首次盈利。
而目前WNBA球员,每年可以从联盟收入中分到的比例是多少呢?
答案是9.3%。如果这个数字不够直观的话,在隔壁的NBA,球员可以分享联盟50%的收入,工资帽高达1.5亿。在今年夏天的时候,雷霆队球星亚历山大更是一举签下7000万年薪的大合同。
而在9.3%的分成比例下,一支12名球员组成的WNBA球队,工资帽不过150.7万美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WNBA里的顶薪不过25万美元。
图源:thefinancialmaniac
即使是女篮历史上划时代的球员凯特琳·克拉克,年薪也不足8万美元,而她为联盟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商业增长,已不必再过度赘述。
根据NBA森林狼队记Andrew Dukowit推算,若维持现有的分成比例,WNBA的球员工资帽虽会从150万提升至400万,看似大幅增长,但实质上——所有球员不过仍在分着联盟总收入仅一成的「边角料」。
因此,新的收入分成比例无疑是值得去争取的。正如球员工会副主席,纽约自由人球星布里安娜·斯图尔特(Breanna Stewart)强调的:「我们并不是要求和NBA球员持平的年薪,而是一个合理的分成比例。」
在联盟快速发展之际,确保自己能公平地分享到亲手创造的那份价值,这份要求并不过分,那球员工会和WNBA的劳资谈判,是怎么一步步走到需要公开向联盟施压的局面呢?
时间回到去年的10月底,2024年WNBA总决赛结束后。
纽约自由人队和明尼苏达山猫队的系列赛创造了WNBA近25年以来最高的总决赛收视,加上过去一年里联赛有目共睹的增长势头——足以让球员们意识到:原先劳资协议中的诸多条款在联赛快速增长的当下显得相当滞后。是时候提前「跳出」、以协商更能够保障球员利益的新条款了。
于是,WNBA球员工会在去年10月底提前中止了劳资协议。双方由此进入为期一年的谈判阶段。
在过去的9个月里,球员工会与联盟管理层交换了几次提案和「反提案」。双方不光迟迟无法达成共识,还因为联盟方面过于缓慢的回复速度,使球员工会产生了不信任感——进一步影响了新劳资协议的达成进度。
然而,直接点燃球员们不忿情绪的,是全明星周末前夕的一次劳资会面。
这场会面—共有超过40名现役球员到场,创下WNBA工会谈判史上的出席纪录。从联盟门面克拉克,到征战多年的老将,再到国际球员与本土选手,联盟中的每一支队伍都至少有一人出席。
「以往,全明星周末中的劳资谈话都是富有成效的。」已担任球员工会主席6年的西雅图风暴队球星,恩内卡·奥古米克(Nneka Ogwumike)表示。
很明显,今年是个例外。
图源:STEPH CHAMBERS
球员们创纪录的出席人数并没有换回理想的结果,球员们对结果表示失望,球员工会将此次会面形容为「一次被浪费的机会」,应届状元秀佩奇·布克斯更是直接公开表示:「联盟还给我们的提案有些不尊重人」。
这才有了全明星周末中,球员们「带头闹事」的那一幕。
客观来说,全明星周末确实是一个很合适的时间点。一方面,距离跳出协议的时间已超过半年,球员们有理由对谈判进度的缓慢向联盟表达不满。
另一方面,此时距离十月底的最后期限又尚有时间,双方仍有时间推动协商。
WNBA主席凯茜在会面后表示:对双方能在截止日前达成新劳资协议感到「乐观」。
不过,若凯茜的「乐观」落空——2026年的WNBA赛季很可能会进入「停摆」(Lockout)状态。
对正处于上升关键期的WNBA而言,这无异于来之不易的崛起势头被迫「急刹」,多年努力化作泡影。
1994-1995年,MLB的停摆导致了赛事上座率和收入的显著下滑,后续用了数年时间才恢复正常;NBA和NHL分别在2011和2012年因未能如期达成新劳资协议而陷入停摆,为两个联盟都带去了数亿美元的损失。
在女篮联赛的国际竞争格局下,WNBA球员为增加收入而征战海外联赛早已成为常态。若陷入停摆,WNBA或将引发新一波的人才外流潮,届时想要重拾发展势头,恐怕要付出数倍于现在的代价。
正如本届全明星MVP娜菲莎·科利尔所说:「我们正处于关键时刻,谁都不想看到停摆。」
科利尔当选MVP的瞬间 图源:IndyStar
历史证明,女子体育的每一次改变都有着长远影响。2019年,美国女足历史性地实现了与国家队男女足薪资、资源分配和奖金待遇上的平等。
这一突破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国家队男女足同工同酬的」浪潮——挪威、澳大利亚、英格兰、荷兰、巴西等国,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相继实现了这一里程碑。
而WNBA一直以来都是女子职业体育中劳资谈判的先行者:1999年,女子职业体育史上的第一份劳资协议就是在WNBA签下。
如今,女篮世界的第一赛事再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前是下一份历史性的劳资协议,而这次,她们的抉择将影响的不止于她们,更不止于此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