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鲨鱼选中的少年:冰球中国梦,滑进北美主舞台
体育
体育 > 滚动 > 正文

被鲨鱼选中的少年:冰球中国梦,滑进北美主舞台

“朋友们一个个退场了,我决定留下来再试一次。”

文|马莲红

纵观人的一生,一个运动员的十二三岁十分重要。

比如,郑钦文被带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参加国际比赛,第一次发现自己和同龄的世界顶级的球员相差并不是那么大;比如12岁的博尔特更热爱板球和足球,直到一次午餐打赌轻松战胜好友,才意识到自己的短跑天赋;比如12岁的冰球少年王浩西,面对同龄人的“退役”,他向父母提出追逐梦想搬到多伦多的主意,最终获得父母同意。

就在这个盛夏,12岁的追球梦想和窗外的果树一起挂果。即将18岁的王浩西迎来自己的“成人礼”:在2025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选秀大会中,王浩西以第33顺位被圣何塞鲨鱼队选中,以中国历史最高顺位入选北美职业冰球联盟,创造了中国运动员在世界顶级冰球职业联赛选秀中的最好成绩。

自动播放

一时间,王浩西的名字流传开来。有人把王浩西视为冰球界姚明,有人说圣何塞鲨鱼队在中国要火爆了,而在更早前,“Simon Wang”早已获得冰球球探的认可。那种围绕一位17岁中国冰球运动员的关注热度,是前所未有的。

7月24日,在北京海淀大悦城的冰场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冰球新秀。确如媒体所说,王浩西个头大,浓眉大眼。他说话轻声细语,却又泰然自若、条理清晰,显然已经习惯了面对记者的采访。

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没有精心准备的“人设”,王浩西说起自己从小打球的事时,像是在讲一件很普通的少年成长故事:“小时候就是喜欢打冰球,后来打得越来越好,就一直坚持下来。”

图片

12岁独自出国追梦,一个冰球少年的突围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条路一点也不普通。

2011年的亚冬会上,中国男子冰球队以1比11负于了韩国队,创造了有史以来中国国家队对韩国国家队的最大比分差。赛场之外,当时冰球在东北以外的地方并不流行,整个北京只有两块冰场。

这一年,王浩西4岁,幼儿园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你一定要去看看这项新运动,真的很酷。”

也就是这一次的邀请,让他对那些身着装备的运动员超人造型迷住了。王浩西的姥爷练过速度滑冰和篮球,妈妈答应他,只要他能坚持练习下来,她就会考虑让他报名。

这一坚持就是8年。到了12岁,王浩西做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离开北京,去加拿大读书、训练,追逐职业冰球的梦想。

这个选择其实并不容易。要知道,大多数热爱体育的青少年在这个年龄关卡,要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职业还是学业。根据调查,在12岁之后,青少年冰球爱好者的减损率高达70%,初中和高中以及大学阶段冰球队伍的缺乏,是主要原因。

在和王浩西的对话中,我们也获知,随着年龄增长,曾经的队友早已纷纷退出,包括那位曾经向他“种草”冰球的朋友。

另一方面,从客观来说,中国冰球教学水平不比加拿大,虽然王浩西6岁起就一直在打青少年俱乐部联赛,但与从小就在加拿大接触精英运动员训练的球员相比,其实已经算是“起步晚”,未来能走多远是未知的。

但小小少年王浩西依旧决定追随内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那遥不可及的梦想。孤注一掷,赌上自己。

到了加拿大之后,王浩西开始学习很多东西——从语言、生活到训练体系,全都要重来。在没有家长的陪伴下,学习调整心态、如何更沉稳。每天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训练,休息时则分析NHL比赛,加上一年30到50场比赛,让他技术迅速提升,他先后征战安大略省青年冰球联盟(OJHL)和安大略冰球联盟(OHL),成为一名引人注目的后卫球员。

2023年9月,年仅16岁的王浩西被美国高校联赛冰球冠军波士顿大学看中,获得预录确认;2024年2月,王浩西代表北京队参加了“十四冬”冰球项目男子青年组比赛,帮助球队以全胜战绩夺金。

在队伍里,王浩西不是最外向的那一个。他用“主力输出型闷头干活”来形容自己。

“有很多困难,对冰球热爱是我能走这么远的原因。”回想起到国外追梦的这几年,王浩西对体育大生意表示。

“我不太会主动说很多话,除非真的是需要我站出来的时候。平时我就是专注自己的区域,把事做好。”

作为身高1米98、体重98公斤,左手持杆的后卫,他坚信自己是独特的——“我的个子高,滑行又很灵活,这是非常稀缺的一种特质,就像独角兽一样。”在今年的选秀中,他几乎是所有首轮之外的球员中最高大的。

“虽然我现在发展的速度可能没有其他人快,但我相信,我的上限会更高。”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任何自我怀疑的语气,甚至没有过分强调希望。他只是说了一句事实——“所以无论我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被选中,我都不会特别惊讶。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给自己设特别高的预期,也不会有失落。但被选中的那一刻,还是挺高兴的。”

图片

“可能是中国冰球史上最有前途的球员”

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有球探称王浩西可能是中国冰球史上最有前途的球员之一。这并不夸张。

中国冰球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冰球运动曾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阶段,在华东、华北等地相继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冰球队,掀起了群众冰球活动的热潮。随后上世纪的70、80年代,我国冰球经历了辉煌时期,世界排名一度提升至第15位,80-90年代初上冰人口达到近10万人,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冰球运动衰落,冰球人口寥寥无几。竞赛成绩甚至达不到冬奥会的参赛资格。

随着2015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奥成功,冰球运动再次升温,从国际赛场来看,冰球教育资源正在逐渐追上国际水平。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截至2024年,北京冰球长期旅美运动员达81人,旅加运动员达104人。目前众多北京运动员活跃于美国NCAA、USHL、BCHL、OJHL等著名联赛。詹佳慧是中国女子冰球队1号守门员,同时在NCAA D1达特茅斯学院校队担任守门员;陈世枫是中国男子冰球队1号守门员,也是NCAA D1布朗大学校队守门员。

而宋安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选中的球员)、王浩西均是先在北京训练,之后才出国。王浩西见证了北京青少年冰球队的从无到有,“冰球妈妈”们也为梦想撑起了一片天,她们在背后无条件支持孩子们追逐冰球梦。

从竞赛水平、群众基础、再到发展历史,中国冰球已经走过了不短的历程,但仍旧缺乏一个明星级别的运动员,如同李娜、郑钦文引爆网球一样,需要一个领袖级的运动员去引爆冰球市场。

王浩西极有可能成为这样的领袖级运动员。

中国有两名球员被选中,宋安东(第6轮第172位选中)、华裔选手Kevin He(第4轮第109位选中),但依旧没有人真正登上NHL赛场,相比之下,王浩西更有机会。有网友统计,从2001年到2010年的选秀,34%的二轮秀在NHL打了超过99场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王浩西被高顺位选中,也不会立刻到NHL打比赛。NHL允许球队选中青年球员,然后将其下放到小联盟中——他将会回到奥沙瓦将军队再征战一个赛季,之后,他将兑现承诺加入波士顿大学,在大学期间在NCAA继续历练,,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将真正踏上NHL赛场。

图片

从“孤独”到“守护”:王浩西眼中的中国冰球未来

王浩西本身也有一些优质运动员的性格特质——不仅关注自身,也关注中国冰球的发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浩西说希望自己不是个例,能够激励更多青少年享受冰球比赛。

他对体育大生意解释了这些期望背后的深意:“一路走过来,看着身边朋友们一个个都不打球了,有点难受。以前我们是一起在冰场上疯跑、打完比赛吃饭的伙伴,真的是最开心的时候。现在就我一个人走到了这一步,有时候想起来其实挺孤独的。”

为什么别人放弃了?“有学习压力的,也有受伤的,更多的是家长觉得没必要再打下去了。到了一个年龄段,太多现实的东西就扑上来了。”

而这种“扑上来”的感觉,其实也是中国冰球始终面临的现实困境。

“没有足够的比赛、没有竞争,就很难有上升空间。”王浩西说,“我在国内刚开始练球的时候,冰场也很少,很难有真正系统的训练节奏。”

尽管如此,他并不悲观。“我觉得现在北京冰球,中国冰球,都在一个往更好方向发展的阶段。”

“这次回国,我还和邢隺主任(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聊了一下,她说现在北京是全国冰球发展的最好地区,很多比赛北京都是一、二名,没掉过前三。人口多,经济支撑强,现在越来越多的队伍也加入进来了。“这是一个往上走的过程,空间还很大。”

当笔者问起:如果未来中国冰球不再小众,你希望自己是什么角色?

他顿了顿,说:“我会尽量想办法,去帮助中国的孩子,无论是把他们送去海外,还是在国内建立更好的赛事体系。我现在还没想好要怎么做,但我知道,这是我未来想要去做的事。”

一路走来,王浩西依旧记得冰球带给自己的快乐,一切未变,如同他闯荡北美时使用的名字是“西蒙(Simon)”,是就读国际幼儿园时老师给他取的英文名。

最后一个问题,笔者请他对小冰球少年们说句话,他沉默了一下,说:

“小时候,就多享受比赛本身。和朋友们一起打完球吃饭、打打闹闹,其实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候。等你长大了,比赛赢了也会开心,但那种纯粹的快乐就再也找不到了。”

“所以啊,就享受当下。无论经历的是成功,还是失败,享受在球场的每一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