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体育,正在寻找更多的话语通道,向众人表达她们的所需、所求、所想。
上周刚结束的2025WNBA全明星周末中,人们看到了女子体育的困境与争取公平的决心——两支明星队伍的全部22名球员穿上了印有「Pay Us What You Owe Us」字样的黑色T恤,向联盟「呼喊」尽快调整薪资结构的诉求。
延伸阅读:「带头闹事」的WNBA球星,为什么值得支持?
而媒体席上,娜塔莎·霍华德(Natasha Howard)则在用另一种方式为这次的全明星周末发声。
这位WNBA三次总冠军得主,刚刚帮助印第安纳狂热队在WNBA总裁杯赢下冠军的MVP球员,在这个全明星周末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运动员通讯记者(Athlete Correspondent)。
霍华德在体育媒体EssentiallySports的合作邀请下,在全明星周末为球迷提供幕后报道和独家见解,她自己撰写的媒体文章将发布在EssentiallySports的「She Got Game」新闻通讯版块上。她的话语,也会成为观众了解WNBA、了解女性赛事的另一个窗口。
娜塔莎·霍华德
这次合作,不仅展现了现役运动员参与体育媒体内容创作的行业态势,同时也意味着,女子体育重构媒体传播领域的话语权分配,有了新的可能。
长久以来,女子体育和女性运动员在主流传播场域之中,都显得太过「安静」了。无论是从媒体版面配置,还是赛事转播时间分配来看,女性体育赛事就像是被一笔带过、缺少高光镜头的配角。
据机构The Collective的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女子体育赛事约占大学、职业和国家体育赛事总比赛的一半,然而,2024年女子体育相关报道平均只占体育媒体总报道的15%,若除去大学比赛,职业女子体育仅占8%,演播室节目分配给女子体育的报道还不到5%。
在ESPN上,近几年的NCAA女子篮球总决赛只能安排在收视率较低的下午时段播出,在系列平台的三大主要频道中,女性赛事的播出时间仅占0.8%。
2024 NCAA女篮总决赛冠军赛,打破了多项收视纪录
图源:Iowa Women's Basketball
对比之下,另一项关于美国报纸的调查则发现,2024年12月美国的六家全国性报纸,将体育赛事的95%内容留给了男子体育。其中,大学男子篮球的相关报道是大学女子篮球的三倍。
除了曝光度远低于男子体育,女子体育的报道内容也带有明显的性别偏见。不难发现,当体育新闻提起女性运动员时,更多地在关注她们的外貌、配偶、家庭和无关赛场的花边新闻:
陈芋汐和全红婵在各大赛事中呈现旗鼓相当的精彩对决,关注焦点却是比较她们的身材和长相;郑钦文在赛场气势逼人展露锋芒,人们却在讨论她不适合当一位温柔的妻子;转播镜头不是为了强调赛场上的力量对决,而是对准运动员的胸口、裙底。
虽然她们头戴桂冠、手握奖杯,即使她们英姿飒爽、不输男子,人们也习惯于把女性运动员从竞技主体降格为简单的「视觉消费品」或「励志符号」,用千篇一律的刻板视角叙述她们本应多彩的故事。
陈芋汐、全红婵包揽2025跳水世界杯温莎站女子十米台冠亚军
图源:2025 Getty Images
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状:
女子体育的影响力正在飞速上升,2023年女足世界杯以场均3.1万观众的数据大幅超越了历史纪录、WNBA赛事收视率大幅上升、女子网球赛事掀起讨论热潮,而这也意味着女性赛事将面对更多不熟悉她们本色的观众。
为了避免公众对女性赛事的持续误解,女子体育不能再继续「失声」。现在,已经到了女子体育为自己说话的一个关键临界点。
在这个时候,霍华德与EssentiallySports的合作,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霍华德以作者的身份在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首篇文章《To Tash, From MVP Natasha Howard》,她用「致自己一封信」的形式,串联起自己从年少起在海外漂泊、几经辗转的坎坷艰辛,到走出困境、重返狂热队拿下总统杯MVP的峰回路转,让球迷重新认识了一位形象不同于以往媒体报道中的娜塔莎·霍华德。
在自我叙述之外,霍华德的WNBA现役运动员身份也让她在担任运动员通讯记者时,能够解读赛场上的球员状态起伏和团队气氛变化,为赛事报道注入堪比第一视角的沉浸感受——这些球迷们想要了解的、但普通记者难以提供的细节故事。
更重要的是,从霍华德参与全明星周末的快讯撰写、视频拍摄的那一刻开始,她就不再仅是比赛参与者,而成为了赛事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
她真实影响了媒体对于女性赛事和女性运动员的报道内容,对WNBA而言,也有了一个传播女子篮球运动文化与球员故事的新视角,一个媒体表达的新方式。
正如Essentially Sports联合创始人哈里特·帕塔克(Harit Pathak)所说:「娜塔莎的冠军经历以及她在印第安纳狂热队的角色,将为我们的球迷带来前所未有的 WNBA全明星周末及后续赛事的观看体验。这不仅仅是报道,更是为了激发读者的热情,让他们更贴近他们热爱的这项运动。」
不过,并非所有运动员都像霍华德一样,能够借势媒体平台的传播声量,但她们也在积极寻找主流媒体之外的其他发声通道。
2020年,足球运动员海莉·罗森(Haley Rosen)创立了Just Women's Sports——只专注于女子体育的新闻媒体公司,以应对媒体对女性体育报道严重不足的问题。该公司为众多运动员制作了播客和社交媒体内容,帮助她们更好地塑造公众形象。
2024年,女篮奥运冠军苏·伯德(Sue Bird)和女足世界杯、奥运冠军梅根·拉皮诺埃(Megan Rapinoe)合作推出了专注于女性体育的播客A Touch More。她们邀请女性体育粉丝、业内人士在节目上讨论分析近期体育新闻和赛事格局,在提供专业知识之外,也让听众得以从女性视角看到女子体育的另一面貌。
A Touch More的系列节目 图源:Instagram
除了这些勇敢的先行者和组织者,也有更多的运动员们在利用社交媒体发声、建立多元的形象品牌,来扩大女子体育的影响。
「We uplift through powerful narrative」,就像A Touch More官网上的介绍语那样,她们在用有力的叙述来提升自己,并不想困于他人的想法和描述。
关于话语,米歇尔·福柯曾说:「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简单理解,话语是权力,也是用于赋予自己权利的东西。所以失语,也就等同于失权。
女性体育在竞技领域的成长有目共睹,商业价值也在增长,但却始终没有「说话的权力」,以至于WNBA球员向联盟讨要合理的薪酬,都需要借着全明星周末的转播镜头诉说。
真正掌有话语权,不仅仅在于被报道,而在于可以选择谁来报道和如何被报道,相比争取更多曝光,如今的女子体育更需要的是从「被观看」到「被聆听」,如此,才能摆脱过去被比较、被轻视的叙述困境,得到应有的尊重。
霍华德在EssentiallySports上的身份为「作者」
图源:EssentiallySports官网
然而现实并不乐观,中佛罗里达大学的教授理查德·拉普奇克曾在一项调查中指出,女性在体育媒体行业还面临着从业困境,体育编辑中女性占比为16.7%,记者仅为14.4%,文字编辑只有24.7%。
此外,女性媒体人、摄影师、记者、评论员数量也极为稀少,很多大型体育媒体机构的高层决策仍由男性主导,体育赛事报道的女性视角依旧稀缺。
女子体育的话语权意识的觉醒,必定带来一场关于体育和媒体行业的深刻转型,这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
幸运的是,运动员们已经拿起了纸笔和摄像机,成为体育文化的讲述者与传播内容的构造者,找到了女子体育打破沉默的突破口。
在这之后,有一个问题也该被考虑了:在女子体育为了争取话语权做了那么多之后,我们要怎么去看待未来的女子体育?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