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产品占比超60%,李宁半年报背后的长期主义
体育
体育 > 滚动 > 正文

专业产品占比超60%,李宁半年报背后的长期主义

跑步、羽毛球、匹克球、户外,李宁在多赛道抢占未来市场。

文|马莲红

2025年,中国运动品牌的竞争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国内市场趋于理性,国际巨头加速调整回暖,新兴运动品类层出不穷。面对复杂环境,李宁集团(HKEX: 2331)交出了一份稳健而充满耐心的中期答卷。

根据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李宁集团实现收入14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毛利率保持在50%的高位,毛利总额达74.1亿元;净利润17.4亿元,净利率11.7%。现金流充沛,库存健康可控,整体运营稳健。

这份答卷或许没有让资本市场惊呼“高增长”,但无论是网球、匹克球等新兴品类的拓展,还是再度牵手中国奥委会(COC)覆盖整个奥运周期的战略合作,都体现出李宁的谋求长远,用更长远的视角构建自身的竞争护城河。

图片

稳健财务背后的长期主义哲学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4.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高达118亿元,加上现金余额,总现金水平接近19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李宁保持零负债状态,具备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库存方面,李宁全渠道库销比维持在4个月,周转天数61天,同比减少1天,库龄结构保持健康。新品当季售罄率在70%—80%中段,显示出市场认可度与供应链匹配度。

截至2025年6月底,李宁门店总数为7534家,较去年底净减51家。高层级市场流水贡献接近60%,核心商业体进驻率约90%,显示出品牌在一线市场的优势。

同时,李宁推动超级奥莱和奥莱大店布局,强化与头部商业体协同。在电商端,线上直营流水实现高个位数增长,保持稳健。童装业务“李宁YOUNG”零售流水同比增长10%—20%低段,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消费市场承压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陷入库存高企、现金吃紧的困境,李宁的稳健不仅是财务数据的体现,更是一种长期主义的经营哲学。

专业运动品类一直是李宁的攻坚利器。跑步、篮球、综训三大品类零售流水占比达到67%,其中跑步和综训增长最为突出,零售流水均取得15%的增幅。

跑步:上半年全渠道专业跑鞋销量突破1400万双,其中“赤兔”“飞电”“超轻”三大IP销量合计526万双,在2025北京半程马拉松中,李宁跑鞋以61.35%的穿着率,成为90分钟内完赛跑者的首选。

在专业赛道领域,李宁助力签约运动员在国内外赛事中斩获44项冠军,84次登上领奖台,同时成功签约无锡马拉松与北京半程马拉松,为5.5万名参赛跑者提供专业装备支持。

篮球:上半年整个篮球市场时期低迷,李宁主动调控发货,保持稳健。明星球员杨瀚森在NBA首轮被选中,为李宁篮球注入新的故事。

综训:依托“航天速干”“航天防晒”等新科技,产品矩阵更贴近季节需求,实现流水同比15%的增长。

多品类战略不仅分散风险,也让李宁具备在未来新兴运动市场上快速响应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鞋类整体收入增长5%,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56%。专业产品收入占比超过60%,这意味着李宁真正在用科技和运动表现赢得市场。

图片

持拍运动成为新增长曲线

持拍运动品类正在成为李宁新增长曲线。财报披露,羽毛球业务已占公司整体收入的近7%,并且实现了健康的结构转型。过去,羽毛球业务更多依赖于服饰,如T恤、比赛服,但如今80%左右的收入已主要来自球拍、球鞋、球线等核心器材,以及羽毛球鞋。

这种变化背后,是李宁十余年在研发端的持续投入。管理层提到,李宁的专业羽毛球拍已在科技含量和竞技表现上获得消费者与运动员的广泛认可,推动了消费升级与品牌美誉度提升。

同时,李宁每年会举办李永波杯3V3、李宁杯双打邀请赛等自有羽毛球赛事,其中李永波杯3V3已经举办16届,今年赛事覆盖21座城市,早已成为民间羽毛球龙头赛事。

2025道达尔能源·李宁李永波杯3V3羽毛球赛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羽毛球市场虽不及跑步、篮球庞大,但在中国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旦品牌占据高端器材心智,其溢价能力和黏性将远高于快消属性的服饰产品,李宁羽毛球拍便是如此,其月销量超过10万支。

除了羽毛球,李宁正在悄然布局更具新兴属性的匹克球与网球。两者在过去两年成为中国运动市场的新风口。匹克球因社交性和入门门槛低,在中产人群中快速传播;网球则受益于青少年培训和国际赛事的推动,形成增量市场。

吉米巴特勒助阵匹克球活动

李宁的动作相对超前。管理层透露,李宁是中国最早系统性切入匹克球的运动品牌之一,已经在产品、渠道和运动资源方面同步推进。尽管当前仍处于业务搭建阶段,但“先行者优势”让李宁在这一市场占据稀缺位置。

网球方面,李宁已完成初步产品研发与渠道试点。不同于匹克球的快速社交传播,网球需要更长时间的市场教育。但从全球视角看,网球承载着品牌专业性和高端化的象征意义,对李宁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布局。

图片

顶级资源与科技研发:构建品牌护城河

运动品牌的竞争,往往体现在体育资源的稀缺性上。李宁在这方面的战略投入,正逐步显现价值。

2025年,李宁正式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COC)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洛杉矶奥运会、米兰冬奥会、成都世运会等重量级赛事中,李宁将为中国代表团提供专业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报会上,李宁集团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赵东升透露,上半年李宁广告营销费用为8700万元,主要原因是上半年李宁签约中国奥委会。

配合这一合作,李宁推出了“中国荣耀,李宁同行”的主题营销,已在全国超过5200家门店落地。这不仅是一场营销,更是对品牌专业形象的再次确认。

除了奥运资源,李宁与中国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等国家队的长期合作,也构成品牌独特的运动资源体系。从顶尖运动员到青少年培养,李宁正在构建一个全链条的体育营销护城河。

体育营销是一门慢生意,管理层明确表示,COC合作不是短期的市场营销,而是李宁打造“体系化运动资源”的核心主轴。通过顶级赛事的资源捆绑,李宁希望长期塑造“专业运动品牌”的认知,进而带动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发展。

与COC的合作虽具长期战略意义,但短期内很难反映在利润表中。对于李宁而言,COC不仅是品牌背书,更是从国家队装备到大众产品,从奥运节点到日常消费的绝佳展示窗口。不久前成都世运会,“李宁中国队”首次亮相就获得大众好评,以蜀竹为灵感推出“竹影流光”的设计理念,为中国队带来了全新面貌。

除了品类和资源,科技研发仍然是李宁强调的关键词。上半年,李宁研发投入增长8.7%,高于营收增速。不管是跑鞋、篮球鞋的更新换代,还是综训服装,羽毛球、网球、匹克球产品线的拓展,同样将依赖这些研发成果。

结语:

李宁的2025年中报,没有“惊艳”的爆发式增长,但呈现出一个清晰的方向:稳健经营、专业驱动、科技赋能。

在行业进入深水区的当下,这种稳健比短期的高增长更具含金量。它为企业积蓄了长期发展的耐心资本,也让李宁在未来全球化竞争中具备更强的底气。

未来几年,随着国际化加速、体育产业升级、科技壁垒深化,李宁不仅有机会成为中国运动品牌的代表,更可能成为全球运动品牌格局中的重要变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