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造神”陷阱,央视多次点名,揭开了17岁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体育
体育 > 综合体育 > 正文

远离“造神”陷阱,央视多次点名,揭开了17岁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文|2号探秘人

编辑|2号探秘人

前言

远离“造神”陷阱!

央视的接连点名,揭开了17岁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01

全红婵这个名字,是中国跳水界的骄傲。

她是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得主,在 17 岁便实现了跳水生涯金牌大满贯。

这样的成绩,让她当之无愧被称为“天才少女”。

然而,最近的全红婵却少有消息传出。

9 月 13 日,全红婵再度露脸,却震惊全网。

她已经顺利成为暨南大学的大一新生。

报到当天,她穿着简单的白色 T 恤搭配牛仔裤,打扮十分朴素,和周围普通同学没有什么区别。

她背着双肩包,安静地来到迎新点登记。

然而,即便如此低调,还是被眼尖的同学认了出来。

两天后的开学典礼上,全红婵坐在第一排,此时的她,没有了赛场上的凌厉气场,就像邻居家的小妹妹一样亲切。

她会起身和周围的同学微笑着打招呼,这种自然的互动,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真诚与友善。

而且,全红婵入学的视频还出现在了央视新闻账号的视频中,这无疑是对她的一种重视。

然而,全红婵的大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快乐的氛围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三个月前,由于休赛期调整训练计划,全红婵比以前胖了一些,整体看起来比以前大了一圈!

这本是青春期发育阶段的正常现象,可网上却立刻出现了“放飞自我、不自律”的指责。

一些人甚至翻出她几年前的照片进行对比,恨不得用放大镜将她审视一遍。

而网友的“审判”并没有就此结束。

接连被爆的谣言,让全红婵的“天才少女”头衔备受争议。

02

全红婵近年来因为“人红是非多”,没少挨骂。

她的崛起堪称体育史上的奇迹,7岁进入湛江体校时,她还是个瘦小的农村女孩,而湛江的跳水训练条件在广东全省垫底。

短短几年内,她从省队进入国家队,获得奥运会资格,从入选国家队到夺冠,仅用了10个月。

东京奥运会上,她五跳三满分的表现震惊世界,“水花消失术”成为她的代名词。

然而成名后的生活远比比赛更复杂。

之前的她参加活动,在澳门银河酒店被数百名粉丝围堵在女厕所,吓得当场落泪。

今年她家在农村盖新房,狂热粉丝甚至用无人机拍摄施工过程,仿佛她的私人生活也成了公共财产。

更令人担忧的是,她的竞技状态开始下滑,从墨西哥跳水赛开始,她连续输给陈芋汐,在北京全国比赛中再次屈居第二。

5月,她因伤缺席全国跳水冠军赛,随后又因旧伤复发退出新加坡世锦赛。

从这时起,“造神后的陷阱”开始显现。

她被期待不仅要跳水无敌,还要社交得体、举止优雅、情商高、口碑好,仿佛她必须是零瑕疵的“神”。

今年5月,一则“全红婵捐款400万给母校”的谣言在社交媒体疯传。

造谣者编造细节,称她为湛江体校更换奥运同款跳水板,给教练发大红包,甚至编造“自己的护膝都磨破了舍不得换”的煽情桥段。

直到湛江体校辟谣:

“没有收到任何捐款,这完全是谣言”。

这种“捧杀”式谣言表面是赞美,实则将她置于两难境地。

如果真捐了,400万对她家是天文数字,如果不捐,又会被骂“小气”。

更离谱的是,她的日常生活也被苛刻审视。

她在正式场合穿拖鞋、翘二郎腿被批“没教养”,分享钓鱼、逛街的照片,却被指责“不务正业”。

甚至有人恶意P图,将她的脸故意拉宽,制造“发福”证据。

当全红婵因身体发育体重增加时,网络暴力达到高潮。

网友翻出她穿着紧身训练服的照片,腰间赘肉被放大成“堕落证据”。

有人怒斥她“赶紧退役”,臆测她退赛是因为“怕输给队友”。

却很少有人关注她背后的付出:

手掌长期泡水干裂,脚踝贴满膏药,她的训练记录精确到每天几百项数据,营养师提供的餐食标着精确克数。

不仅如此,8 月一场“AI 诈骗”风波席卷而来,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受骗者竟然跑到全红婵的社交账号下进行谩骂。

全红婵的哥哥全红强在直播间明确表示不是他们做的,可依然无法阻止无端的猜测。

甚至远在老家的父母,也听到了“你们女儿有钱就飘了”的闲言碎语。

这种无孔不入的关注和毫无根据的指责,让全红婵一家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他们只是普通的家庭,却因为全红婵的名气而遭受这样的困扰。

幸好,央视在报道中为他们澄清了事实,让那些打着“关心”旗号的过度关注有所收敛。

但这份平静没有持续多久,就有再次被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打破了!

03

事件起源于《炙热游戏·百厨大战》节目现场。

全进华作为全红婵的亲哥,凭借妹妹的知名度,受邀参加了这档综艺节目,身份是“村席大厨”。

全进华信心满满地端出了自己的拿手菜——广东白切鸡。

他特意强调这是自家养了180天的鸡,原材料相当讲究。

在他看来这道菜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自己干过厨师,对这道家乡菜还是有把握的。

然而评委周晓燕一开口就让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不够嫩”三个字像一盆冷水直接浇在全进华头上。

岳云鹏也跟着说鸡肉口感偏老,不过他补充了一句“可能是当地的味道”,试图缓解紧张气氛。

全进华当场反应激烈:

“他可能喜欢30天、60天的那种嫩嫩的童子鸡,但那种鸡在我们广东,给我也不要!”

他更进一步表示:

“但凡你饭店里用这种鸡做白切鸡,包会被投诉的!”

不少广东网友纷纷发声力挺他,但慢慢的支持的言论也逐渐变味。

不少黑子暗地里搞地域歧视。

一时间,全网热议。

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原本是一个普通农民,因妹妹的光环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成为网络上的“流量人物”。

他较少参与商业合作,也不频繁发布内容,反而更注重家庭和生活本身。

这让他在众多网红中显得格外“清流”。

然而,白切鸡事件却让全进华的口碑开始“翻车”。

他的评论区里充斥着各种不友好的声音,甚至连妹妹全红婵都被牵连。

大家觉得如今全进华就是飘了,仗着自己妹妹是奥运冠军,就开始用鼻孔看人。

甚至还有广东的网友站出来,觉得这次的白切鸡风波,广东人完全就是被当枪使了。

因为评委在说鸡肉口感老,全进华却直接扯到了广东人身上,并且还强调是食材的问题。

他的过激反应,引起了地域歧视骂战,实在不应该。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央媒不得不发声表态。

《中国新闻网》于9月6日发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央媒指出:“美食本无绝对标准,尊重差异、彼此包容,友好交流,才能让饮食文化更有温度。”

对于全进华,该媒体劝告:

在全国性舞台展现地域特色时,不妨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多一份灵活,而非用“非此即彼”的态度划清界限。

同时,央媒也强调,评委需要多一份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当遇到与自身口味不同的食物时,可适当思考背后的文化逻辑,理解差异。

随着央视的发声,这场风波才逐渐消退。

结语

这已经不是央媒第一次就全红婵相关事件发声。

但央视的用意也十分明显。

只有远离造神陷阱,才能够让孩子安心的站在训练场、赛场上安心无虞的比赛!

当人们不再要求全红婵次次满分、场场夺冠,当社会允许运动员有低谷与脆弱,那些被捧上神坛的孩子们,才能真正摆脱“造神陷阱”的宿命,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资料:

央视频

全红婵哥哥做白切鸡“太硬”被淘汰:一场由鸡引发的南北饮食大论战 澎湃新闻

全红婵家人声音被AI合成冒用带货,此前曾有多位明星成AI合成受害者 红星新闻

全红婵将开启新生活!于9月13日入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与谢思埸陈艾森是校友 极目新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