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十五运会开幕式火炬的点火悬念终于揭晓。手擎“绽放”火炬的火炬手踏着水舞台的水浪浪花而来,拾级而上“点燃”主火炬塔。主火炬塔的“火焰”也并非真实火焰,而是通过电能以“科技之火”的电光水雾形式呈现,这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不是火的主火炬塔。
十五运会的“源火”,来自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海底的可燃冰,这是体育运动史上首次在深海海底原位获取运动会“源火”。主火炬如何点燃?成为开幕式上最受瞩目的时刻之一。
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 王锐祥:既然火种是在海底里取的,我们这次是模拟一个叫“大海为我们开路”,弄了一个水舞台,我们的火炬手踏浪而来,从“海底”跑出来点着我们的火炬。
主火炬塔的三个弧形立柱反向扣拢,共同托起圆形的火炬台,也象征着粤港澳三地共筑同心圆,湾区活力喷薄涌动。
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 王锐祥:这次整个火炬,没有采取以往用燃气去点燃火炬塔的方式,而是用电、用灯,我们叫“科技之火”。
“科技之火”是以科技加艺术的灯光形式呈现,这也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不是火的主火炬塔。从远处看过去,火团随风而动,就像是真的火团在熊熊燃烧。
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 王锐祥:在远处看上去是一团火,一个火盘,是有几个因素所构成的。雾森的水量每分钟多少,多大的亮度,灯光的亮度照度是多少?怎么样让那个灯像火苗一样呈现?是有很多的艺术表达的。
水舞台惊艳亮相
音乐汇聚同心圆
十五运会开幕式主舞台以环形方式呈现同心圆造型,水舞台惊艳亮相。那么为何会有水舞台的设计?又带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继续来看总台央视记者的专访。
十五运会开幕式以“圆梦未来”为主题,包括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个篇章。当水舞台亮相的一刻,瞬间引爆全场,结合灯光效果,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营造出大海的磅礴气势。
十五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 黄沛凌:第一个篇章会看到扬帆过来的所有的商船,它怎么样从远古,一路到了现代,然后联动着被称为海洋粒子的舞蹈演员,去把我们远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方式做出表达。
主舞台同心圆由中心圆水舞台、环形舞台和周边水面舞台构成,凸显了湾区特色。依托大面积的水舞台设计,芭蕾舞演员跳起了水上芭蕾,武术演员上演“水上漂”绝技,为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
十五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 黄沛凌:这么大面积的水舞台非常少,因为当没有风没有雨的时候,水是一面硬硬的镜子,去映衬着整个现场。水舞台让整个表演更有动感,更有灵动性。
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 王锐祥:我们要提倡简约、安全、精彩。在简约这方面,2万多平方米这么大的一个舞台,我们为了把它缩小聚焦,弄成一个圆形的,一部分是水,一部分是圆形的舞台,里面才五六千平方米。这样的话,哪怕人少一点,我们也可以控制住场地。现在是很巧妙地用几千人,就可以感觉上非常丰满。
除了创新的舞美设计,开幕式的音乐也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在最后一个篇章“同梦同圆”用了非常多的音乐表现,谱写和汇聚同心圆。
十五运会开幕式总撰稿 乔卫:从原创的音乐《龙腾伶仃洋》到《海阔天空》,最后到《中国人》,其实都是我们能够形成共情共振的一些旋律,所以我们也在这个篇章当中,对于岭南文化的历史进程和未来,有一个从听觉和视觉上的呈现。
当场上《海阔天空》熟悉的音乐响起,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与感慨。一个曾经激荡过我们每个人青春岁月的旋律,共同汇聚成为彼此对于未来的愿景。
十五运会开幕式总撰稿 乔卫:海阔天空,是青春的,是不老的,甚至也许是永远追求着梦想的。正因为有着这么一份永远青春、永远不老的梦想,所以我们每个人心中那幅海阔天空的图景永远存在。同时也因为这幅海阔天空的图景,我们会依然呐喊下去,歌唱下去。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张煜 刘刚 何伟奇 刘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