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恰逢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60周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即将开幕。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和新中国体育的腾飞,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走过了辉煌60年的历程。让我们共同回顾60年历程,温故知新,共谋未来。
一、国家体委成立前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简称体总),是中国成立最早、会员最多的全国群众性体育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体育工作者的纽带、桥梁,发展体育事业的助手。近60年来,全国体总是在继承与改造旧中国体育组织的基础上,伴随新中国社会变迁和体育事业发展建立而发展起来的。
一、国家体委成立前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1949.10-1952.11)
1949年以前,民弱国穷的中国,被世界列强讥讽为“东亚病夫”,中华民族为摘掉这顶帽子,前赴后继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国民体质的改善有赖于体育的普及,普及体育运动必须建立高效的体育组织加以管理指导。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委托团中央着手对1924年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进行改组,筹备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将体育普及到千百万人民中间,开展新民主主义的新体育。
(一)召开第一、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筹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1949年10月27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后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到会讲话,大会推选冯文彬为主任,马约翰、吴蕴瑞、徐英超、荣高棠为副主任,秘书长由荣高棠兼任。筹委会有来自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华南、北京市、军队、全总、妇联、学联、青联、团中央、铁路工会(筹建)、教育部、少数民族的108名代表组成。由25人组成常委会,负责闭会期间执行体总筹委会的工作。常委会下设秘书处处理日常事务。
1952年6月20日-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英文名称:All-China Sports Federation,缩写"ACSF"。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为成立大会作了重要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朱德副主席的题词是:“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毛主席的题词成为当时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在今天仍具指导意义。朱德任体总名誉主席,马叙伦为主席,韦悫、肖华、刘宁一、李德全、荣高棠、马约翰为副主席,荣高棠兼任秘书长,黄中为副秘书长,常委会由65名委员组成。出席大会的有各大行政区、解放军、中央各有关机关团体的代表和特邀的体育与文艺界著名人士、运动生理学家、战斗英雄、民兵英雄、劳动模范、女飞行员等代表147人。
(二)赋予组织职能
1949年,体总在筹备期间的宗旨和任务是:团结全国体育界,协助政府提倡新民主主义体育,为国防与生产服务。
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后在其章程里明确规定了体总的宗旨:“在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共同纲领第48条:‘提倡国民体育’的规定与人民政府有关发展体育的政策,协助政府组织、领导并推进国民体育运动,为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及为国防与生产服务。”
体总的任务是:“制定全国体育运动计划,并领导与督促全国各体育组织实施之;制定并公布各种有关体育运动的制度及规则;负责国际间体育运动事务联络工作;举办全国性的运动竞赛会,选拔并训练各项运动的国家选手;编制体育运动书刊;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运动宣传教育工作;培养体育工作干部;审计并审查全国重要运动场地建筑设备及运动用品。”
(三)建立组织结构
在体总建立时的章程里规定:体总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会,在常务委员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国际联络处、秘书处、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各项专门委员会。体总实行会员制,在各大行政区设体育总分会,在省、市、县设体育分会,在各基层单位设体育委员会。这一结构成为体总长期运行的基本框架。体总活动经费由政府支出。
1952年2月依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组建了“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在组织上与同年6月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合一。
体总筹建期间,我国向国际奥委会声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即为中国奥委会。
(四)发挥组织作用
全国体总从筹备到建成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认真贯彻新民主主义的体育方针,在普及体育运动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1.培养大批体育干部。1950年7月,全国体总筹委会主办了“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1951年7月又下发了《为各地体育总分会、分会在暑期举办体育工作者学习会和业余体育班的通知》。通过举办各种学习会、培训班、业余体育短训班等形式,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了大批干部。
2.创办《新体育》杂志。1950年,全国体总筹委会的机关刊物《新体育》创刊,作为新中国第一本体育专业杂志,是当时乃至今天人们推广和宣传体育的良好平台。
3.公布和推行《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简称劳卫制)试行条例。1952年5月,全国体总筹委会公布了《劳卫制》试行条例和相关项目标准,为以后正式实施打下基础。
4.组织各种体育比赛。1951年5月举行了“全国篮球比赛大会”,12月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足球比赛大会”等全国体育竞赛,摸索在国内举办体育竞赛的经验。
5.开展国际体育交往。1950年,全国体总筹委会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赴苏体育访问团,到苏联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和学习。1951年,全国体总组织中国体育观光团赴印度观摩第一届亚运会。1952年,全国体总派代表团赴赫尔辛基参加第15届奥运会。这是新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大赛,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奥林匹克赛场。
这一时期,体总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国性体育组织,既是一个群众体育组织,又是政府机构。在领导、协调、监督体育工作,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体育,在广大人民中间普及体育运动,代表我国参加国际体育事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国家体委(体育总局)
成立后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1952.11至今)
1949年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是由当时的青年团负责实际工作,全国体总成立时改由教育部长马叙伦兼任体总主席。为了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改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与国际地位不相称的局面,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 (简称中央体委),1954年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国家体委成立后,体总领导全国体育工作的职责由国家体委替代,体总的机构、编制、经费也并入国家体委。
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运动,给我国经济、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损失。60年代初的全国体工会议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试图扭转困难局面,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体育事业遭到更严重的摧残,对全国体育系统实行了军事接管,全国体总工作全面停滞。7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体育工作才有所恢复。
1976年,我国结束了10年文革的浩劫,经过拨乱反正,1978年开始踏上改革开放之路。1993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带来了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重大变化。最突出的是国家对社会事务管理方式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体委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总也并入体育总局,与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自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后,全国体总继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一)召开了5届全国代表大会,调整组织结构
1956年10月22日-2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推选马约翰为主席,荣高棠、吴蕴瑞、董守义、黄中、李梦华(1962年8月补选)为副主席,秘书长由张联华担任,另有委员13人组成常委会。常委会下设秘书处、国际部和竞赛部,由秘书长领导日常工作。全国各地、各界会员代表共54人出席会议。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体总的文字写法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
1964年1月30日-2月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组织机构为:主席:马约翰、钟师统(1978年马约翰逝世后,1979年继任)、李梦华(1986年接任);副主席:李达、李梦华、杜前、吴蕴瑞、张青季、荣高棠、赵正洪、钟师统、袁敦礼、黄中、董守义。1986年补选了何振梁、袁伟民、徐寅生、张彩珍、徐才为副主席;秘书长:张联华;常委会委员共29人(1989增补5人),会议增设了全国各大体育院系和澳门的代表共147名委员出席。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李岩
|